蒋介石日记是写给谁看的?

蒋介石日记开放之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天石曾四赴胡佛研究所。在杨天石的印象中,去胡佛读蒋日记的学者,并不是传说中的“如过江之鲫”,而是“屈指可数”。 “‘胡佛’本来读者就不多,很多时候只有两三个人,甚至只有一个人在那里阅览。”尽管如此,蒋的日记还是受到了特别的关注。“两年以来,胡佛档案馆里读者最多的还是蒋的日记。其他档案读之前都要填申请表。蒋介石的日记就放在柜台管理员的身后,你跟他说我要看1943年5月的,他一转身,一分钟不到就取出来了。”杨天石说。

蒋日记开放之后,杨天石所在的近代史所大约有10人次到了“胡佛”。近代史所的前所长、社科院学部委员张海鹏是其中之一。2006年3月,他和杨天石同时踏入胡佛档案馆的大门。张海鹏在胡佛档案馆待了5个星期,第一个星期读国民党改革委员会(蒋介石赴台之后一手创办的改组国民党以求自新的机构)的资料,剩下四个星期专攻蒋介石日记,抄录了30万字。

7月1日,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胡佛研究所和复旦大学的学者在北京座谈他们依据最新资料得出的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局面。蒋日记“在历史大势上没提供新东西”“抄日记”是近代史所每个到胡佛翻阅蒋介石档案的研究人员共同的任务。抄回来的日记,在小范围传阅。

有赖这些笔迹各异的抄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金冲及几乎把蒋介石从1919年到1949年的日记都读完了。

金冲及主要的工作是研究共产党的历史,但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共产党的历史常常跟国民党的历史交织在一起。通过蒋介石的日记,金冲及读到一个他以前所不知道的蒋介石。1932年是民国历史上重要的一年,金冲及顺着日记看蒋介石在这一年里一天天看什么书,见什么人,感觉到“一二・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此之前,蒋介石的主要身份是军人、总司令,兵书看得很多。“一二・八”之后,蒋介石经常在日记里感叹知识不够,人才不够,所读的书从儒家经典、圣经扩展到法国革命史、拿破仑传、俾斯麦传、管子……

蒋介石认为国民党的老党员观念陈旧,新党员又多流于浮躁,外敌内乱之下,国民党要自新必得吸收新鲜血液。于是在这一年,包括北大校长蒋梦麟在内的一大批大学教授加入国民党。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没看过胡佛所藏的蒋介石日记,但他至今记得1988年在胡佛翻阅宋子文档案的时候读到的关于蒋的一个“段子”:蒋发电报委讬在美国的宋子文给他买四部二手汽车,每部车用在什么场合都有详细的交待。

面对同一本蒋介石日记,不同的学者读出不同的东西。“研究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不看蒋的日记,会是很大的损失。”杨天石说。

他的同事、抄录蒋介石日记30万字的张海鹏则认为,蒋介石日记“在历史大势上没有提供新的东西”。

29927 1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