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族勇士:供养全中国 三省三市还能挺多久?

新冠防控三年,全国31个省市在财政上的表现到底如何?富裕省、市还能给全国财政做多少贡献?而贫穷省份的财败窟窿到底有多大?考虑到这一次的数据梳理所涉及到的概念太多,我在这里先做一个解释。

由于中国采用分税制,约5成的税收由中央财政直接收走。因此,各地的财政收入数据不能使用各地财政厅发布的“公共预算收入”数据。这个数据已经扣除了各地上缴中央财政的部分,毫无疑问并不能反映当地创造出来的全部税收。我这里使用的是各地税务部门发布的“源于当地的全部税收”数据。

现在国地税部门已经合并,实行统一收缴之后再在财政体系内部进行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配。因此,各地税务部门发布的数据,才最具有参考性,查找起来也方便。同时,考虑到非税收入越来越越成为各地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占地方收入的比值普遍超过三分之一,所以这里对非税收入进行了单独列项统计,数据来源为各地政府的财政决算报告。源于当地的全部税收数据,加上非税收入数据。毫无疑问,就是当地所创造出来的全部公开财政收入。

这里没有考虑卖地收入这一块。因为卖地收入一般都是留在当地。量入为出,地卖的好当地就多花一点;卖得不好,公务员的日子就紧吧一点,不会被中央财政拨走,也没有超支这一说。在财政收支出数据方面,我使用的是“公共预算支出”数据,也就是当地政府为了维持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需要而必须进行的支出,同时也是维系政府的运营和社会的运转本身而必须进行的支出。注意,这组支出数据中不包含地方债的还本支出。如果加上的话,地方政府的支出规模,普遍还要再增加两到三成。现在我们使用公式,“源于当地的全部税收收入”加上“非税收入”减去“公共预算支出”,所得出的就是当地财政真正的盈亏情况。如果减出来是正值,说明当地财政对中央有贡献,不需要中央财政往当地投钱。而如果减出来是负值,说明就算中央将当地缴纳的国税全部归还当地,依然不够,还必须从其他富裕的地区挪钱过来,拨给它用。这个过程就是大名鼎鼎、中国特色的“财政转移支付”。好,概念解释到这里,我们现在进入正题。

首先,我们要看的是创造了正值的三省三市。这里先从上海开始。

上海是中国31个省市中财政贡献最多的。2022年的正贡献为7339亿,较2021年仅仅小幅下降8.8%。大家在这里必须记得一件事:2022年上海从三月底禁闭到六月初,全市人民足足被关了一个多季度,但即便是这样,上海在2022年依然创造了1.55万亿的全税收收入,甚至还高于2021年。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并且在这里,大家需要建立起一个常识,地方政府创造的财政盈余,也就是我们这里减出来的正值,是不可能长期留存在当地财政账户里的,是必然要上缴的。也就是说,2476万上海市民无视一个多季度的禁闭生活,在艰难的2022年,依然向中央财政人均贡献了2.96万元,以便转移给其它更困难的地区去花销。对这种贡献值,我只能说:上海市民的觉悟真的已经高到了奋不顾身、不遗余力的地步。

这里非常有必要补充一组数据:2023年一季度,源于上海的税收收入为5491亿,同比2O22年一季度的6274亿,降幅12.5%。上海人民累了,让他们歇一会吧!真的,不能再催他们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北京。北京的数据并没有更多的特征,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真正的金融中心,几乎是所有全国性企业的业务总部所在地,它具有无视任何防控措施、无视离京和回京的各种限制,依然稳定创造税收的特点。因此三年下来,北京的财政贡献值虽然略有起伏,但依然稳定在7千亿这个水平线上。

再接下来是广东和浙江,这俩都是老实孩子,规规矩矩干活,老老实实交税,一点小心思都没有,经济实在困难的话就少贡献一点,经济稍微活跃一点,就多贡献一点。广东2019年贡献5516亿,2022年贡献5098亿;浙江2019年贡献2486亿,2022年贡献2656亿,前后相比相差不大,就人均贡献来说,广东2022年人均贡献了4028块钱,浙江人均贡献了4038块钱,非常接近。虽然跟上海的人均三万块钱贡献没法比,但也都可以说是尽其所能,无可苛责了。与接下来我们要看到的江苏比起来,广东和浙江简直可以说老实得令人发指了。

江苏2019年的财政贡献值是2971亿。到2022年,剧烈下降到了913亿,只相当于此前的一个零头。我们一直说,散装江苏缺乏整体观和大局观,省级政府对下面的地、市也缺乏强有力的财政管束手段。在经济出现困难的年份,这一问题就迅速暴露了出来。江苏各地、市不愿意再承担财政上缴的重任,更加倾向于将税收留在本地,将资源留在本地,将财富留在本地,所以江苏的财税总收入维持在1.5万亿的水平没有变,但是财政支出从2019年的1.26万亿增加到2022年的1.49万亿,增加了2300亿,吃掉了原本可以上缴中央的税金。这种现象在全国独此一份。

我不知道老老实实的广东和浙江,会不会从今以后,也学会江苏的这种有钱先紧着自己花的精神。对这种事情我也无法评价,只能说散装江苏,也算是有福气的吧!

最后一个创造了财政正贡献的地区是天津,这是一个与江苏完全相反的例子。2019年天津的所有财政收入为4236亿,到2022年,数据下降到3787亿,降幅高达10.6%。本来按照常理,收入出现了如此清晰的下降。天津应该创造不了财政正贡献才对。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在于,天津当地的财政支出在此期间大幅下降。2019年天津公共财政支出3509亿,到2022年下降到2752亿,降幅高达21.6%。支出的降幅比收入的降幅高出了两倍,因此,天津居然实现了财政上的正贡献,并且还实现了增长。2019年天津的财政贡献值为727亿,到2022年上升到1035亿。由于天津的财政支出降幅实在太大,我于是认真研究了一下天津各个具体财政支出项目,到底降在了哪些地方。具体对比结果如下:1、城乡社区支出降幅最狠,从797亿下降到290亿。城乡社区支出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给镇街社区的基层公务人员,尤其是给临时工发放的福利待遇,现在这笔支出基本全部砍掉。与之相关的还有公共服务支出,也就是更直接的全体公务人员的福利支出,从240亿下降到了209亿。2、公共安全支出从230亿下降到202亿。3、农林水支出,从161亿下降到116亿;4、科学技术支出,从109亿下降到63亿;5、卫生健康支出,从198亿下降到175亿。过紧日子,过到天津这样的程度,真是让人肃然起敬。天津的情况也是全国独一份,我同样不知道会不会有其他地区予以效仿。
最后是奇葩五省,河北、湖北和东北三省。这5个省的财政窟窿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扩大。其中东北三省就不说了,经济上一直处于沦陷状态,人才不停的外流,并且清零期间普遍采取了极为严厉的管控政策,所以财政窟窿越来越难以填补。河北省这3年的财政窟窿增加了1200多亿,这件事不可理喻。河北理论上都算资源型省份,从煤到铁什么都产,但是河北硬是没能吃到清零三年期间资源价格暴涨的三年红利。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湖北省的财政窟窿3年增加了1300多亿,绝对值排名全国第一。这里,我们每个人都心知肚明,无非全国最严的管控措施罢了。

就目前的经济形势而言,三省三市还能继续供养全国多久?

江苏已经事实上放弃了,其他5个省是还能持续多久呢?而一直处于就吃救济状态的25个省市,他们从来都没有财政盈余,地方债也根本无从偿还。这种情况又能维持多久呢,相信大家很快就能看到答案。

转载自蛮族勇士,油管有视频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