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中国国家足球队遭遇了一场惨败,以0:7负于对手。我差点以为对手是巴西。但事实并不是,对手是日本,而那场比赛也不过是2026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一时间舆论沸沸扬扬,国足被骂得狗血淋头。
但事情还不算完,过了几天,9月10日,国足以1:2败给沙特。失败不是关键,关键是沙特在开场大约第19分钟的时候就已经有一名队员被红牌罚下,而国足的唯一进球还是个乌龙球。这一次,骂声倒是少了很多,估计是受够了,懒得骂。
如此表现自然让人不满,也让很久没有关心过足球的我非常好奇,中国足球队究竟是怎么了?
一直以来,我对中国足球的印象就不大好。印象就一个:守门员已经出击,进攻球员面对空门,狠命一脚……打下一只鸟儿来!
“空门射鸟”,这实在是让我倒了胃口。
坦率讲,这种印象对中国足球其实并不公平,那仅仅只是赛场上的某几个瞬间而已。但那给我的印象确实不好。所以,我肯定是不可能成为球迷的。
但虽然不是球迷,我又确实拥有比较扎实的足球理论知识,这跟个人经历有很大关系。所以,我才能够对中国足球发表一些看法。
当然,首先是要了解情况,所以我在网络上查了一下国足历史战绩,但不包括改革开放之前的情况。然后我发现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那就是中国对足球的投入,与中国足球的战绩之间毫无联系。
先说中国足球的战绩。其整体呈现出的就是一种缓慢而稳定下降的趋势。具体讲,就是从亚洲一流足球队,缓慢地滑入亚洲二流球队。
这种趋势并不是很明显,毕竟“足球是圆的”,“意外”时常会发生。但如果观察的时间足够长,通过几十年的时间维度来看,那确实就是这个样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阅一下。
而另一方面,中国对足球的投入的变化则是很明显的。
在80年代,以及之前,中国对足球的投入是很一般的。而从90年代开始,中国对足球的投入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开始搞联赛之后。而进入21世纪,中国对足球的投入又开始急剧下滑,原因是国足在国际赛事上的战绩不佳,特别是与巨大的投入不符,所以引起了广泛的批评和嘲讽。而到了习近平统治时期,中国对足球的投入又开始急剧增加。
对足球的投入是剧烈波动的,而中国足球的战绩却是缓慢而稳定地下滑的,二者之间确实毫无联系。
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思考了很久,终于发现了症结所在——举国体制。
举国体制,很多人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我这里就不多解释了。
而举国体制与奥运精神明显是背道而驰的。这一点相信大家也很清楚。
另外,对举国体制的批评言论也很多,且很多言论是切中要害的。这里我也不多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在网络上搜索。
本文的宗旨就两个:
1、分析为什么举国体制会导致中国足球战绩不佳。
2、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论证举国体制的弊端。
不过,在开讲之前,首先需要分析足球运动是一个什么样的运动。这非常重要!
很多人对足球的认识就是跑得快、跳得高、身体灵活、脚法好、身体对抗性好,等等。
然后,人们还可能会加上教练,说教练战术指挥好。
教练指挥,球员拼命踢,这大概就是一般人对足球的认识。
不能说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但是,确实不够全面。因为足球不仅仅是一种体力竞技运动,而且还是一种脑力竞技运动!
注意,我说的“脑力”不是指教练的脑力,而是指球员在赛场上的脑力。
看过足球比赛的人都知道,足球赛场是很嘈杂的。而足球赛场又很宽阔。那么请大家想一想,教练如果有什么战术调整,该如何传递给球员呢?
一般的做法,就是教练招手让距离最近的球员靠拢教练席,然后给这名球员讲。然后这名球员再给其他球员讲。但考虑到足球场地的巨大,等教练的战术调整传递到整个球队的时候,已经是几分钟之后了。这样的传递效率实在是很低。
而为了解决信息传递低效的问题,一般教练也会跟球员约定几个常用的手势,比如压上进攻,或者是紧缩防守,等等。但考虑到足球场地的巨大,这样的手势幅度必然很大,而信息量必然非常有限。
正因为如此,所以教练对球队最有效的控制时间只有两个:赛前的布置和中场休息时面对面的指导。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应当明白了吧,在足球赛场上,教练对球队的控制是很薄弱的。整体战术的实现更多的还是依靠球员自身的发挥。
除了场地大导致的教练对球队控制薄弱的问题外,还存在战术复杂的问题。
足球是11个人的运动,而足球场地又很巨大,再加上门将可以用手这么一个变化,所以,足球是一种战术很复杂的运动,因为可能出现的变化实在是太多了。
这就和篮球、排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篮球、排球场地小,教练大声吼,球员听得见。所以,如果不是做得太过分以至于导致裁判的干涉,教练其实可以经常性地向球员传达战术思想,对球队的控制是比较严密的。
另外,排球是6人,篮球是5人,且所有球员基本适用同样的规则,不存在门将的变化。不要小看这点。人数少,且适用同样的规则,这意味着相对于足球,排球、篮球在战术上的变化要少很多,就如同2的11次方与2的6次方、2的5次方之间的区别一样。大家应当懂我的意思吧?
教练对球队的控制薄弱,而可能的变化又太多,所以教练也不可能为球队准备完全的行动预案,所以,足球运动更多的还是依靠场上球员自身的发挥,特别是需要他们的脑子!
所以,如果说排球、篮球是一种半脑力、全体力的竞技运动的话,那么,足球就是一种全脑力、全体力的竞技运动。所以场上球员的脑力竞技能力同样非常重要。
那么,这种脑力竞技能力的重要性体现在足球运动的哪些方面呢?由于不太熟悉中场,所以我就举前锋和后卫的例子。
作为前锋,需要一眼就能看出某个方向的准确形势。
不要以为这很容易。电视机前的观众和球场边的球迷当然是很容易看清楚形势的,因为他们的观察角度近乎于上帝视角,当然看得很清楚。但球员不一样,他就在球场上。这正应了那句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球员要想搞清楚形势,就需要花费时间进行观察。
偏偏在很多时候,球员必须在一瞬间就了解形势,而大部分球员又处于运动之中,这就需要有很强的空间感知能力。强大的空间感知能力,依靠的就是脑子。
但看清楚形势不是目的,还要作出决断。
而足球运动又是一个节奏很快的运动,特别是当足球接近对方的大禁区的时候。前锋球员需要头脑清醒,更重要的是,必须瞬间作出决断:需要做假动作欺骗对方,还是用速度或身体对抗性硬吃对方;往哪个方向带球、传球;如何与队友进行传接配合;怎样无球跑位以拉扯对方的防线;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打门;当然,绝对绝对不能“空门射鸟”!
如果无法瞬间完成决断,进攻就会停滞。而停滞的结果就是丧失机会。甚至,一个走神还可能丢球。
另外,前锋还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因为很多时候前锋是没有办法正常起脚射门的。对方的后卫可不是摆设。没法正常起脚射门,那就需要采用非常规的射门方式。比如,用脚后跟将球磕进球门,用胸部将球挺进球门,倒钩射门,甚至,我在中学时期还看到过有同学用屁股把足球拱进球门,而付出的代价就是屁股上挨了一脚。但不管样子好不好看,进球就是进球。所以,前锋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且必须在瞬间完成决断。
说完前锋再说后卫。
后卫不仅要知道球在哪里,而且还要知道其他人的位置。队友的位置,对方球员的位置。只有知道这些,后卫才能将自己放在最合适的位置。这就需要后卫能够准确感知形势,且多数时候必须在瞬间完成。这同样需要强大的空间感知能力。
而球进入大禁区之后是危险的,因为大禁区内的射门或任意球距离球门太近,容易破门。所以,如何想办法让足球进不了大禁区就是后卫需要考虑的问题。具体的方式方法需要后卫在瞬间作出决断。当然,能够断球更好。
而当防守失败之后,是否需要用犯规来阻止进攻球员,或者是放行,这就需要后卫瞬间做出决断。而如果确实需要犯规,那么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犯规才是代价最小的,这也是后卫需要瞬间作出决断的。
而大禁区里面还有小禁区。如何在大禁区内防守对方球员,如果失败是否应当犯规,以及最危险的,是否需要在小禁区内犯规,这些都是后卫需要考虑的,并且必须瞬间作出决断。
强大的空间感知能力,强大的形势判断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必须在瞬间作出决断,这就是足球运动对球员提出的高要求。
当然,大多数足球运动员恐怕是很难达到这样的高要求的。所以,脑力竞技能力是否足够,或者说脑子够不够使,其实是足球球星与普通足球运动员之间的重要区别。
不是说普通足球运动员是傻子,我从来就没有那个意思。我是说,普通足球运动员的脑力竞技水平要么跟普通人相当,要么高一点,但与球星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当然,球星和科学家还是有很大不同的。科学家是可以慢慢研究的,他们的重点在于探索未知,在于知识的广度或深度。而球星的重点在空间感知,形势判断,想象力,最重要的是必须瞬间作出决断。都是高智力,也说不上谁高谁低,各有所需罢了。
总而言之,不管是脑力竞技能力,还是科研能力,其实都是智力的一种分支。所以,请不要将足球运动看做是莽夫的运动。那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
讲到这里,我想大家应当明白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足球运动不仅是体力竞技,还是脑力竞技。自然,莽夫是不可能成为球星的。
而很遗憾,中国足球队队员的状况就不太好。就我观察,体力竞技能力不一定有余,但脑力竞技能力基本上是不足的。可以说中国队没有球星!
而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举国体制。
说得好听点,举国体制就是“走捷径”。说得难听点,举国体制就是个“面子工程”,也可以叫“投机取巧”!
当然,如果这种投机取巧确实能够成功,那么我虽然不赞成,但也懒得说它。关键是这种投机取巧不但失败了,而且还败得很惨——在足球运动中,举国体制起到了反效果,是完全的失败!
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就出在举国体制的选拔手段上。
对体力竞技苗子(孩子)的选拔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比如选拔举重运动苗子,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去举重,复杂一点的办法则是测试孩子相关几组肌肉的情况。这就很容易确定孩子的举重天赋。
当然了,不是所有的体力竞技天赋都那么容易确定的,那么还可以用很多间接的方式进行测试,总能选拔出一些好苗子来。
而且,哪怕选拔方式不可能做到完全准确,但举国体制又不是只选拔几个人,而是选拔一批。少的几百,多的几万。而实际派出去参加国际比赛的的人数则是少的几人,多的几十人,这就具有一定的容错性。所以,只要不是运气太差,一般举国体制都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体力竞技运动员来。
但脑力竞技天赋的选拔却没有体力竞技天赋那样的条件,因为选拔手段不成熟。
目前能够进行智力选拔的手段大约就两种,考试和智商测试。
对考试的弊端谈论得有很多,我这里就不专门讲解了,有兴趣的读者请自行了解。我主要谈智商测试。
智商,全称智力商数,也叫IQ。这是由法国的比奈 (Alfred Binet,1857年-1911年)和他的学生所发明的智力测试手段。而具体的测试方法,就是让人回答一系列的问题。
老实说,这与考试非常类似,还是一种很不准确的测试手段,这方面已经有很多证据了。
既然不准确,那为什么现在大家还在使用这种测试手段呢?答案就是没有选择。
就如同在气象卫星出现之前的天气预报一样。大家都知道天气预报很不准确,但又没有其他的手段能够代替。没有选择,大家就只能凑合着用。
但是,当遇到需要选拔足球运动苗子的时候,IQ测试就完全无用了,因为IQ测试的方向偏向于通用智力测试,比如对科学家、商人和政客的测试。而前面说了,足球运动员需要的是空间感知能力、形势判断能力、想象力和瞬间的决断能力。这就与IQ测试的方向严重不符。
正因为如此,所以不会有人对足球运动员进行IQ测试,因为一个不好,某贪玩的著名球星就有可能被判定为白痴!那么请问,大家是该相信那个球星呢,还是该相信IQ测试呢?
所以,对于足球运动苗子的智力测试,最多也就是看考试成绩。要求也不高,只要考试成绩不差到“惊天动地”的程度,那就算通过了。
说穿了,对于举国体制来说,脑力竞技天赋的测试基本等于没有。
而且,我还不得不谈论一下中国的国情。中国是个读书至上的国家,所以对孩子来说,读书是第一位的,足球运动通常只能是业余爱好。如果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好,那么他最终是不可能去踢足球的。就算是孩子愿意,家长也不会允许!
所以在中国,那种潜在的球星,也就是拥有体力、脑力双竞技天赋的孩子,在现实中也就只能把踢足球当业余爱好。而能进入举国体制内,并踢上职业足球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考试成绩不好的。
我不是说成绩不好的孩子就是傻子。有好些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并不是智力不足,而是调皮捣蛋。但举国体制内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也确实是客观事实!
学习成绩低下当然不能说明体制内的足球运动苗子都脑力竞技天赋低下,但就整体水平而言,确实是可疑的。这是个概率问题。
可能有人要说,学习成绩并不等于脑力竞技天赋。但请想一想,空间感知能力、形势判断能力、想象力和瞬间的决断能力,这在学习当中也必然是很有用的。空间感知能力强的孩子,几何绝对好。形势判断能力强的孩子,考试临场发挥好。想象力强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强大,这在越来越难的学习当中是很有优势的。瞬间决断能强的孩子,时间利用率高。这样的孩子或许不一定适合搞科研,但只要不是太贪玩,成绩能差得了?
所以,双天赋的孩子,也就是真正的球星苗子,只要不贪玩,通常学习都比较好。然后,就因为学习好,所以他们反而无法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只能去考大学。起码在中国是这样的。
换言之,在读书至上和举国体制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绝大部分足球球星苗子,也就是拥有双天赋的孩子,是进不了体制的。因为基本上都去考大学了!
当然,这种状况其实还是可以补救的——当某个业余足球爱好者表现出球星的天赋之后,还是可以被吸收进中国足球队的。不要求“敞开大门”,因为民间高手其实也不多,但起码应当留个“门缝”。
但举国体制彻底关闭了这样的“门缝”。
由于举国体制的存在,体制内部形成了一系列封闭团体——体育运动队。这些体育运动队内部的竞争是很激烈的,因为资源有限。但同样因为资源有限,竞争激烈,所以体育运动队非常排外——我们自己的资源都不够用,凭什么给你一个外人?换言之,体制内的体育运动队全部严重地利益集团化了!
利益集团化的体育运动队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结果就是彻底关闭“门缝”。这就将民间高手,自然包括一些可能成为足球球星的人,拒之于门外。
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举国体制内参与运动的人的基数严重不足。
在实行举国体制的中国,足球运动苗子的基数撑死了就几万人。而作为对比,没有实行举国体制的国家,其足球运动苗子的基数就是整个国家爱好足球运动的所有孩子。实际上,好些国家的足球运动根本是全民运动,比如南美足球强国。几万人对几百万人,甚至是几千万人,这怎么比?
可能有人还不能理解基数的重要性,那么我这里再举一个例子,而且还是中国的。
在中国,乒乓球就是国球。而虽然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实行的也是举国体制,但实际上起作用的其实还是全民运动。
这里以我童年的回忆为例子。
在我还是个小不点的时候,我就知道院子里的大孩子们在打乒乓球。不是几个人,而是几乎全部的大孩子都在打。
但是,拜毛泽东统治所“赐”,在80年代初期,中国人依然穷得叮当响。也就比“饿不死”强,但强得有限。所以当时,连乒乓球这种成本很低廉的体育运动的器材都凑不齐。
那么,当时我们院子里的大孩子是怎么打乒乓球的呢?
没有球桌,那就用水泥洗衣台代替。当时年龄小,没有什么见识。但在后来见识过真正的乒乓球桌之后,我才知道,那个台子距离真正的乒乓球桌的差距有多大。台子的长、宽都不对,而且台子还是倾斜的,因为要往一侧流洗衣服的水。
而洗衣台所处的环境也很差。洗衣台背后是条小水沟,同样是因为要流洗衣服的水。小水沟很浅,但里面全是淤泥,很赃。而洗衣台的一头放着个泔水桶,里面自然都是泔水,大家都懂的。这就造成很多问题。
乒乓球老是掉进泔水桶或小水沟,所以需要经常清洗。但回家洗很麻烦。于是,有人捡了个烂洗脸盆,底下破了个大洞,完全没法补。但就这么个烂盆子,也是有用的。给烂盆子下面垫两个烂砖头,让盆子斜着,盆子完好的部分就可以用来装清水。一旦乒乓球掉进小水沟或泔水桶,就用两根指头把乒乓球夹起来,扔进烂盆子,洗一洗,甩一甩,又可以继续打乒乓球了。
而小水沟的存在还造成了另外的问题,那就是打球的人不能往那个方向移动。很可能有人要说,那就不往那边移动好了。但问题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有个习惯问题。当有人习惯了往某一边移动的时候,如果换到洗衣台的另一侧打球,就很容易一脚踩到小水沟的淤泥里去,那就恶心了。所以到最后,大孩子们都形成了腿不动手动的打球习惯,也就是站桩打球。老实说,这不是个好习惯,但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而没有栏网,就用两块木板竖在洗衣台中间代替。两块板子不一样高不说,而且还容易倒。而因为一侧有水沟的关系,只有一侧的一个可以有人扶着,另一侧那一个就还是经常被乒乓球打倒。后来,总算是有人想了个办法,捡几个烂砖头,往木板两侧一夹,稳了。
没有乒乓球拍,就用木板锯一个,打磨了毛边,然后在把手位置缠上烂布条,一个简易乒乓球拍就做成了。当然了,自制乒乓球拍肯定不可能有多好了。厚薄不一,轻重不一,形状只能说是凑合。至于乒乓球拍上的胶垫,抱歉,胶垫是啥玩意儿?
乒乓球,也只有乒乓球,才是花钱买的。
但就是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几乎全院子的大孩子都在积极参加乒乓球运动!
好在,当我开始学习打乒乓球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已经好多了。有了乒乓球桌,当然了,为了耐用,球桌和栏网都是水泥的。而乒乓球拍也已经是正规厂家机制的乒乓球拍了,不过还只有单面胶垫。
看到这里,我想某一小撮人恐怕是要暗暗窃喜了:孩子们既然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都能积极参加乒乓球运动,那么岂不是说明,即使中国人民“吃草”,也能如何如何了?
我一定要泼一瓢冷水。经历过苦难,见识过苦难,并不等于愿意再次经历苦难。须知,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现在的人都是经历过经济繁荣时期的人,如果有人要让大家重新经历苦难,那就是与所有人为敌!
而更关键的是Z世代的人。这批人根本就没有见识过苦难。当他们的年龄大到足够了解经济环境的时候,已经是经济繁荣期了,可以说是在“蜜糖”中成长起来的一批人。在他们的眼中,中国的经济环境就只是越来越糟糕。先是小幅度下滑,然后在疫情开始之后,则是急剧下滑。
说得不客气一点,这一小撮人屁股都坐冒烟的火山口上了,喜从何来?
好了,发完感慨,我们再重新回到足球上来。
在那么困难的环境之下,依然有那么多孩子在打乒乓球,由此可见中国乒乓球的普及率。这就是全民运动啊!
所以,中国人必然是要称霸世界乒坛的。就看那投入的人力,再看看中国的人口规模,中国人怎么可能不称霸世界乒坛?
所以,基数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举国体制不是全民运动的对手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倒不担心中国足球运动苗子的体力竞技天赋了,但脑力竞技天赋呢?本来学习成绩就不好,然后还排斥民间高手彻底关死了“门缝”,然后又是足球运动苗子基数之间的巨大差距,那么很显然,中国足球运动员的整体脑力竞技能力只怕是比较可怜的。
所以,大家应当明白,我当初为什么会在脑子里留下“空门射鸟”这样的印象了——相较球星而言,这帮人的脑子确实不大够使!
我也能够想象出当时的情景了:面对空门,脑子反应不过来(决断速度不足),或者脑子根本就是懵的(万事全靠预案),所以只能靠本能行事。而靠本能行事的结果就是狠命一脚。偏偏脚法又差,所以一脚就把球踢上了天。
所以说,从一开始,中国的举国体制选拔出来的足球运动苗子就是“瘸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瘸”得更加厉害了。
而足球运动虽然确实并不排斥莽夫,但体力、脑力双天赋才是球星的标准“配置”。“瘸腿”的肯定是打不过“双腿”完好的!
当然,我也承认,中国足球运动员中偶尔也可能会出那么一、两个脑子好使的。起码理论上如此。不过到目前为止,我确实还没有看到。
事实上,就算真的出那么一、两个天才,那恐怕也是无法改变大局的。比如,某球星很厉害,他刚进一个球,后面就已经漏了两个,这球还怎么踢?毕竟,足球是11个人的运动!
所以,为什么中国足球撑死了也就是亚洲一流水平?因为那就是举国体制造成的。那就是上限。举国体制惨败于全民运动!
事实上,在主要依靠脑力的领域,不仅仅是竞技项目,举国体制大部分时候都起到了坏作用。就算是少数没有起坏作用的,至少也是不起作用。
比如国际象棋,中国就悄无声息。
再比如围棋,中国长期被韩国和日本压制。
更重要的是科研领域。虽然研究分析科研领域是个很复杂的课题,涉及到了方方面面,但举国体制确实在其中起到了坏作用,因为少数人垄断了绝大部分资源。
科研是一个需要不断试错的领域,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跟乒乓球的投入类似。而举国体制使得只有少数人才能够获得需要的资源。所以,在科研人员的基数上面就已经出现明显的差距了。
这也是中国科研总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吃灰”的原因——实行举国体制,那你总得首先确定一个正确的方向。而没有大量的试错行为来确定正确的方向,那当然就只能等别人确定方向之后再来努力了。
当然,举国体制也可以靠赌,赌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但赌输的概率是远远超过赌赢的概率的,因为正确的道路最多也就只有区区几条,而错误的道路却有千千万。而赌输的后果通常很严重。浪费大量的资源算轻的,某些时候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为稳妥起见,中国的科研领域总是需要“跟踪国际先进水平”的。这就是实行举国体制带来的必然结果。
当然了,本文主要还是讨论足球,所以就不在科研领域扩展了。但讲到这里,我想大家应当都明白了,对于足球来说,举国体制不仅无用,而且还有害。要想让中国足球崛起,那就别老想着修房子卖钱,而是要多建足球场。毕竟,足球不像乒乓球,有个洗衣台就能对付。
可能有人要问,既然举国体制带给中国足球的上限是亚洲一流,那么为什么现在中国足球却是亚洲二流呢?
这事情就要问习近平了。
听说,习近平是个热爱足球的人,热爱到居然在中国足球界搞反腐“运动”。另外听说,他甚至亲自插手中国足球队的具体事务。
这让我再次想起了童年的往事。
某年,似乎是读幼儿园的时候,我突然想栽树。有人就给了我一根树枝,然后教我如何种植。
刚开始,树枝还发出了一些根,然后,树枝就死掉了。为啥?因为我心急,老是想了解树枝的状况,所以每天都把树枝拔出来看看。自然,哪怕是已经发出根来,树枝最后还是死掉了。死掉不奇怪,死不掉那才叫奇怪!
而作为对比,在初中的时候,记不得是初一还是初二了,那一年植树节,班上组织植树。
说是植树,其实就是走形式。全班4、50号人,结果仅仅分到两棵小树苗。
就在我还在考虑该干什么的时候,同学们一拥而上,把树苗和工具抢光,没我什么事情了。于是,我和大多数同学,一起围观班主任和另外7、8个同学种树。
然后,如果小树苗有思想的话,那就一定能够深刻体会到什么是“热烈追求,冷漠拥有”。树种下之后,就完全没人管了。小树苗能不能活下来,全靠自己。
而在高中毕业的时候,我还特意去看过,那两棵小树苗长得很好,已经长成大树了。这完全就是野蛮生长!
讲到这里,我想很多读者朋友已经知道我要说什么了。
首先,腐败根本就是举国体制的附属产物。这方面已经有很多人论证过了。反腐,无非就是拿下“吃饱”的,再换上“空仓”。
其次,腐败其实跟足球水平真没什么关系。看看南美那些世界强队,还有一些非洲强队吧。那些国家的政府难道不腐败?腐败的国家一样可以拥有强大的足球队,照样可以把中国队吊起来打。
最后,种种迹象表明,习近平对待中国足球的办法也就是个简单粗暴:不行?推倒重来。还是不行?那再推倒重来。如此循环往复,却根本就没有抓住重点。
老实说,就算习近平发狠,把中国足球队上上下下全部扣上“叛徒”、“汉奸”、“卖国贼”、“反革命”、“间谍”的帽子,拉出去统统枪毙,打不赢那还是打不赢。
这到底是在促进中国足球的发展呢,还是在搞破坏啊?好可怕的热爱!
说穿了,习近平的做法,跟我当年种树的做法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在习近平的折腾之下,中国足球居然没有沦落到亚洲三流水平,确实可喜可贺!
综上所述,中国足球其实并不是没有希望的,但必须作出改变。
要想让中国足球从亚洲二流回归亚洲一流,那么很简单,只要习近平“放手”就可以了。中国足球在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之后自然就能恢复。
但如果想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那就必须进行深刻的改革。取消举国体制,开展全民运动。否则,口号永远就只是口号!
穿越时空的凝视
2024年10月10日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