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制造了性别对立?(二)

转自微信公众号“世界之敌的敌人”

(二)—— 林毛毛:她改变了女权

什么是“泛女权”?

自从2013年左右微博开始商业化转型后,国内各大互联网平台上的用户逐渐被个人兴趣和平台算法划分成一个个圈层,大多数用户平日里都只关心圈层内部的信息,除非一个消息“出圈”(即登上热搜,成为一段时间内的热门话题),才有可能会被公众知悉。

“女权”就是其中一个圈层,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讲,在圈内活跃的女性用户大多只是接触了一些女权理论的普通女性,而非积极从事社会运动的女权主义者。

但因为在这个圈层内的女性会主动分享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自己亲眼目睹的社会不平等现象,会聚在一起吐槽甚至咒骂男性,也会为新闻中的女性受害者发声,所以用“泛女权”称呼她们应该是比较恰当的。

这个圈层中最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也并非是那些懂很多女权理论的学院派女权主义者,而是一些完全没有相关学术背景的女性,比如林毛毛、果子狸7777、暴烈甜心小鳄鱼毛毛等等。

这些新生代网络意见领袖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在公知的退场后,无数自媒体和营销号迅速抢占了原本公知在互联网上的生态位,成为了各个细分领域话题中的新意见领袖。比起公知这样的社会名人,草根出身的自媒体更懂得去迎合自己的受众。

所以,新生代的女权意见领袖们其实就是一群懂得女性心理,能够说出女性喜欢听的话的人。著名行动派女权主义者肖美丽将她们称作“野生泛女权”,近年来,“国男”、“小屌子”等反击羞辱男性的词汇会成为互联网上的流行语,便得益于这些“野生泛女权”的广泛传播,而这个群体当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位,当属林毛毛。

谁是林毛毛?

林毛毛,一名70后中国女性,天津人,于2000年前后嫁给了一名德国男子,从此移居德国。但在网络上,她却有着另一个身份——一位拥有超过50万粉丝的微博情感博主。当然,她显然不是那种为恋爱女生支招的情感博主。

林毛毛在微博上的几乎所有言论,其中心主旨都是在攻击中国男性、中国式婚姻和中国传统文化,并呼吁女性不择手段地去为自己谋利。但跟2016年左右流行的那种鄙视“凤凰男”、“屌丝”的“女利主义”不同,林毛毛的言论更接近于激进女权主义者提倡的“女性优越论”,她认为女性不仅在社会意义上可以是一种比男性更加优越的性别,在生理上同样优于男性。林毛毛甚至提倡女性在感到自己即将遭遇人身危险时,应该主动拿出剪刀等武器向男性攻击。

也因此,如果一个女性逆来顺受,不去反抗男权的话(比如那位写《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台湾女孩林奕含),也会遭到林毛毛的强烈批评,甚至比攻击男性时更加恶毒。

林毛毛的批评者则认为对受害者进行过分的苛求,本质上其实是一种受害者有罪论,如果所谓的女权主义者将攻击目标转向了她们的同类,岂不是在跟父权社会合作去一起压迫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吗?

所以相比在国外早已形成理论体系的激进女权,林毛毛的理论水平其实非常粗糙,但她更擅长用讲故事的手段和情绪化的表达来抓住自己受众的心,而情绪从来就比理论更加能感染他人。

所以哪怕林毛毛本人并未实践她的理论,哪怕林毛毛的粉丝知道了林毛毛其实早就跟一个矮个子的德国老男人结婚并抚养了2个孩子,也从来没有使用武器反击过任何一个她厌恶的男性,她们依旧把林毛毛当作自己精神偶像,将其视为自己走上“女权主义”之路的引路人。

当林毛毛的微博账号在2020年12月被炸后,她的粉丝甚至整理出15MB的林毛毛微博语录存档,并前往推特继续追随她。对这些忠实的崇拜者来说,林毛毛的言论就是她们的精神食量。

但总体来说,林毛毛的理论还是过于魔怔,大部分观点在现实中难以启齿,不太可能获得更广泛的认同。

之所以我将她称作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女权博主,也不是因为她的理论水平有多么强大,而是对她推广网络黑话能力的认可。

作为50多万粉丝的网络女权博主,林毛毛本人可以熟练运用“屌癌”、“小吊子”、“金针菇”等跟男性生殖器有关的词汇,试图通过羞辱中国男性的性能力,以达到否定该群体生存价值的目的。她的粉丝更是将这些攻击性极强的小圈子黑话发扬光大,最终成为了如今随处可见的网络流行语。

而要论如今哪个辱骂中国男性的词汇最为流行,“国男”绝对能排第一位。

在林毛毛和其他“野生泛女权”博主的影响下,中国男性得到了“国男”这一绰号,该绰号不仅暗藏“中国男性不如其他种族男性”的潜台词,还在林毛毛等人的影响下,逐渐跟男性沙文主义、厌女、暴力倾向、处女情结、身材管理不佳等贬义词牢牢绑定。而那些观点更加激进的女性甚至会使用“蝈蝻”这样“非人化”的指代来称呼男性群体。

林毛毛曾自我评价说:“脍炙人口的流行语,言简意赅骂了回去,绝对是一种进步……要发动群众,多多发明口号,因为口号对人的心理造成的冲击,往往大于长篇累牍的大道理啊。”

无论你认不认同林毛毛的女权观点,都不得不承认,在社交媒体时代,特别是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这种口号和流行语的输出确实比长篇大论的枯燥理论更加有影响力。

但正所谓“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敌视林毛毛的反女权人士往往将其视作“田园女拳”的宗师,试图深扒其黑料将其批倒批臭(比如批斗林毛毛是逆向民族主义者,扒出林毛毛的粉丝建了一个群要求发送自己的下体照片验明女身才能进群等等)。

而学院派的女权主义者们一样对林毛毛和她的信徒嗤之以鼻,深谙理论知识的她们,认为林毛毛并非真正的女权主义者,其极端言论也无益于推进中国的女权运动进程,更有可能将一些本可以拉拢的对象推向反面。

林毛毛面对这些女权主义者们的质疑也不甘示弱,她和她的信徒们发明了“婚驴”、“母权”、“平权仙子”等黑话来攻击那些不支持其观点的女性。

比如说“婚驴”,就是“婚女”一词的谐音。所谓“婚女”是形容那些在婚姻中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女性的黑话。而“婚驴”则跟“蝈蝻”同样属于非人化的称呼,比婚女一词更恶毒、更具有攻击性。对此,林毛毛和她的支持者辩解称自己使用这个词的目的,是为了骂醒那些受压迫的女性,但确实有很多女性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理由而遭到来自网络女权圈子的网络暴力。

最著名的就是2020年网红Papi酱仅仅因为生的孩子随父姓便遭到网暴。

无独有偶,2021年5月初,女性说唱歌手乃万因为在一次live上呼吁女生“应该给心爱的男孩一些宽容和理解”同样也遭到了来自女性群体的网暴。

“母权”、“平权仙子”则是形容那些支持男女平权,反对“女性优越性”的学院派女权主义者的黑话。后来,“平权仙子”一词同样也被非人化成“蚬子”,这样的称呼无疑助长了女权圈子内部的分裂。

而以上提到的种种黑话,其实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词就是——“打拳”。

“打拳”一词起源于对女权主义者的蔑称——“田园女权”,因为林毛毛这样的“泛女权”常年被网络上的反女权人士和自由主义女权嘲笑为“田园女权”,而且网络女权近年表现出来的攻击性越来越强,所以“田园女权”一词又逐渐演化为了“女拳”、“拳师”。

然而,在无数回合的争吵过后,网络女权也开始接受“女拳”这一称呼,她们认为“女拳”一词展示了女性的力量,并把自己在网络上向着男性和反对者输出情绪的行为统统称之为“打拳”。

虽然网络上的“打拳”其实无益于改善现实中的社会环境,也不太可能为女性群体争取更多的法律权益保障,但对个人来说,适度“打拳”还是有益于个人的心理健康。

对此,女权活动人士肖美丽评价称:“这些属于个人决策的‘打拳’让人有一种力量,会觉得‘我的生活我是可以控制的’,就不用面对那种很大的无望感。她们可能无法接受这种‘我们做了但是可能没用’的无力感,会产生一种只要骂其他女性,让她们不要结婚,把她骂醒(就好了的想法),是对无力感的补偿。”

如今的简中互联网,当林毛毛、果子狸等最知名的网络女权博主离开主流视线后,在微博、豆瓣小组等女性聚集地,那些只属于网络女权圈子的新的黑话仍在不断生成。比如在一些女性聚集的网络社区内,“好屌”变成了“好蒂”,“姐妹”变成了“媎妹”(据说是因为“且”字是由男性阳具的象形演化而来的)。还有一些人开始在网络上寻找支持6b4t,纯女社区等理念的同好。今年起又流行了一个词叫做“服美役”,常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主动迎合男性“白瘦幼”审美的女性。

虽然这些话语的流行不一定代表实质上的观念进步,对社会文化的改造也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样一群人使用同一套黑话体系的目的,可能也只是想构建社交媒体上的同温层,让自己找到能够交流的对象,而非推动某种特定思潮的传播以达成自身的政治目标。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林毛毛和她的信徒们确实客观上推动了一些基本的女权主义常识在女性群体间的传播。

所以,尽管林毛毛的言行充满争议,尽管有人质疑 “婚驴”、“平权仙子”等称呼分裂了中国女性,背离了Girls help Girls的理念。但客观来讲,网络女权运动能够发展到今天这般规模,确实离不开林毛毛等“野生泛女权”做出的贡献,这也是那些温文尔雅的学院派女权主义者没能做到的事情。

(未完待续……)

作者
Boogiepop4869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