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媒体基金会,一个致力于让全人类都能自由获取知识的组织,竟然屡屡被中国政府挡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大门之外。理由是什么?“维基百科上关于中国的内容不符合事实。”听起来光明正大,但背后隐藏的是什么?是恐惧,是控制欲,是对开放知识体系的深刻敌意。
让我们从头捋一捋,中国声称维基百科“内容不实”,这也能算理由?维基百科是全球最大的协作知识平台,它的规则透明、运作公开。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编辑,你可以提出你的意见,提交证据,甚至直接更改错误内容。换句话说,维基百科的问题本质上是开放的、可解决的。可中国呢?从来没想着参与,而是直接以“国家形象受损”为由进行否决。这种逻辑,说白了就是:不想沟通,不想讨论,只想掩盖
更令人愤怒的是,这已经不是中国第一次用类似手段在国际场合搅局了。回顾2020年疫情初期,当世卫组织要求各国提供疫情数据时,中国以“数据敏感”为由拒绝公开关键信息,导致全球疫情防控错失宝贵时间。类似的事情出现在国际电信联盟中,中国利用自己的投票权阻止对互联网治理规则的开放性讨论。如今,维基媒体基金会只是又一个受害者。这些行为背后有一个共同点:中国试图在全球规则中植入自己的审查与控制机制,把多边合作当作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而不是促进全球福祉的途径。
有人可能会问:中国真的怕维基媒体基金会吗?答案是肯定的。维基百科不是传统的媒体机构,它不会服从任何政府的命令。它代表的是去中心化、去权威化的知识生产方式。这种机制天然地挑战了中国的叙事控制。试问,如果让中国承认维基百科的存在合法性,是否也意味着它承认自己无法完全掌控信息的流动?更不用提维基百科上的“六四事件”、“反送中”、“新疆再教育营”,都记录了中国试图从公众视野中抹去的真相。阻止维基媒体基金会的资格申请,根本不是什么“涉华内容争议”,而是一场对自由信息流动的恐慌性反扑。
可惜的是,这样的恐惧行为不仅可笑,而且还表现出了目光非常短浅。看看曾经的前苏联吧,当年它如何通过严格审查来限制信息传播,又如何被信息的力量反噬。柏林墙倒塌的那一刻,封闭体制就注定会在信息时代的洪流中覆灭。今天,中国阻止维基媒体基金会,表面上是“一次成功的外交胜利”,可实际上呢?它已经把自己推到了开放知识体系的对立面,成了孤立主义的象征。
而国际社会是否会容忍这种行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存在意义早已超越了知识本身,它是开放、透明、公正的象征。中国的阻挠不会让它的价值黯淡,反而会引发更大的国际反弹。即便WIPO一次次妥协于中国的否决权,国际公众的认知却不会因此改变:中国是在害怕开放,害怕透明,害怕那些它无法控制的真相。
最后,我必须指出,中国这样的行为对自己也是极为不利的。试想一下,如果中国能够积极参与到维基百科的内容建设中,不仅可以改善维基百科,还可以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与成就。可惜,中国政府偏偏选择了一条相反的道路,把自己锁在了知识的铁幕之内。更重要的是,这种拒绝开放的做法,正在不断消耗中国的国际声誉。你可以封锁一时的信息,但无法阻挡世界对自由和真相的渴望。
历史告诉我们,知识的流动无法被真正阻挡。柏林墙挡不住真相,长城也挡不住互联网。而中国政府对维基媒体基金会的阻挠,不过是一场徒劳的抵抗。真相永远不会被关进笼子,无论笼子建得多高、多坚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