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裁者普遍喜欢阅兵,不光是为了向敌人炫耀武力,更是为了向自己的组织内炫耀权力,“你看,我一声令下就可以动员这么多人。”从而强化了体制内的服从性。(当然,也有过萨达特这种翻车侠)
土共搞规模巨大的会议也是基于类似的逻辑,1962年毛泽东召开7000人大会,就是试图在大饥荒后人心浮动的情况下通过炫耀动员力稳固自己的权力(然后遗憾地被刘少奇搞翻车了)。
2020年2月末,习近平召开17万人会议布置复工工作也是基于同样的逻辑,他需要挽回因为武汉肺炎爆发而丧失的政治资源,然后他赌赢了。
今天的全国稳经济大盘会议召集了12万名干部,而会议内容又了无新意。这就是李克强(或者说他的后盾们)在通过这种方式昭示李(看起来)正在取回权力,从而影响党代表和中委对局势的预期,而最终狙击的目标仍然是20大(注意,是不是真的以李代习那是另一个问题)。
众所周知中共有很强的宫廷政治特色,同时又有一个现代政府的框架,属于半宫廷半现代建制。
现代建制当然是白纸黑字权责分明的,这不用多说。而宫廷政治的特点就是暗箱操作,人脉和站队的作用高于实际组织结构。换句话说,中共内部的权力由体现现代建制的“(明文规定的)行政权限”以及体现宫廷政治的“政治影响力”两部分构成。
这种混合特色体现在中国政府的结构身上,就是党政双系统(再加上人大政协两个橡皮图章就是所谓的四套班子)。中国各级政府都有一个配套的党委,用来体现党的领导。但党委的实际工作范围是非常模糊的,实际有多大的权力取决于党委的政治影响力。80年代党政分离时期,党委一度近乎吉祥物;而在党管一切的习时代,党委几乎可以骑在同级政府脖子上。而实现这一切的逻辑,就是下级官僚在两套班子的指令(特别是相互矛盾的指令)之间如何站队,是选择阳奉阴违摸鱼敷衍,还是积极主动卖力执行(绝大部分情况下不存在公然违抗的选项)。当然也包括在党代会上的站队。
那么回到李克强这次12万人大会的案例上。前面说了,这种超级大会的用处是炫耀体制内动员力,李克强召集了几乎所有行政权限上由自己管辖的官僚,向全党展示自己的权力,并且在会议尾声还意味深长地要求与会省长市长向自己对位的书记”汇报和传达会议精神”。配合会议本身对经济形势的描述,其潜台词就是发出“我李克强有能力,而且愿意站出来和习近平掰手腕,阻止他把党和国家玩死。你们各级党政干部都来支持我吧。”这样的站队号召。
而习近平对这个动作的反应,就是结束了十来天的神隐公开露面,并由忠于他的宣传部门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反攻,包括新闻联播突然加入大量关于习近平的消息(有些明显是凑数的)把李克强12万人大会的消息押后降低重要性。以及禁止民间转发、讨论。这同样是在表达“我习近平仍然大权在握,有想跳船的最好多掂量掂量。”
所以这就是典型的一轮互相亮牌,双方都在展示自己的政治资源,狙击的目标是20大。习近平的底气来源于他10年的经营,而李克强的底气来源于干部们对习近平日益增加的反感。。既不能根据12万人大会得出李克强成功夺权的结论,也不能根据宣传消音得出习近平稳如泰山的结论,离牌局结束还早得很呢。
https://telegram/UnpatriotFiles/101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