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与罢免案的距离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在2016年立法院修改《选罢法》降低罢免门槛以来,民进党从来没有「决议」支持过任何一场罢免。不仅如此,民进党中央还屡屡三申五令地要求党公职不能介入罢免案,包括党公职不能公开站台唿吁罢免,以及公职的地方服务处不能成为罢免连署站等等。为此,几个月前主导基隆拆樑行动的年轻人一度相当不以为然,认为民进党「力量没有进来」、「撇得太干净」,才是罢樑不成的关键因素。

不过,一样是罢免国民党的公职,2020年的罢免韩国瑜行动,却是在民进党公开宣示不介入,只由「罢韩四君子」等民间团体主导下通过。该次的罢免案获得93.9万高雄人支持,不仅远超过57.4万的罢免门槛,甚至还高于韩国瑜当选的89.2万票。即使国民党现在主导的《选罢法》加1门槛修正草案三读,当年的韩国瑜照罢不误。

拆樑失败,罢韩却成功,显示民进党是否表态介入从来不是罢免案能否过关的关键。真正的关键在于:第一、基隆偏蓝而高雄偏绿,选区结构会决定罢免方的可动员母数有多大;第二、谢国樑施政固然存有争议,但并未直接冲击一般人的生活,这使得拆樑行动无法蔚为风潮;而韩国瑜无心市政,却背信毁诺去选总统,让多数高雄人感到受骗,才是罢韩风起云涌的主因,这显示民心向背才是罢免案能否成功的关键。

进一步分析这两场罢免案的票数,其中谢国樑罢免案的同意票有6.9万,而两年前的基隆市长选举里民进党蔡适应的得票数是7.1万,两者票数几乎相仿;换言之,当年投给蔡适应的基隆人,无待民进党中央出面唿吁,几乎都已经出来罢免谢国樑。只是,要罢免谢国樑必须达到6年前林右昌连任市长时的10.2万张选票,其中差距的3万票就是所谓的中间选民,这根本不是民进党动员得出来的。

同样的,2018年高雄市长选举里,陈其迈只拿下了74.2万张选票,没想到18个月后竟有93.9万人出来罢免韩国瑜。这多出来的近20万张选票同样不是民进党基本盘,民进党过度的「政治介入」甚至有反效果。

以上只是在讲一个简单的道理:不论民进党怎么说,民进党会不会动员,民进党要不要主导,从来都不是罢免能否成功的关键;因为在任何一场罢免国民党公职的行动里,这些绿营支持者本来就是罢免投票的基本部队。但罢免成功的关键不在这些绿营支持者,而在于为数约三成的中立选民;只有动员出三成中立选民里的一半,或甚至三分之一,罢免才可能成功。

至于如何打动这群「中立选民」?靠的不是民进党危机动员声嘶力竭,靠的是蓝白党的不知节制得寸进尺。修改《财划法》不是均衡地方财政,而是抢钱瘫痪中央;修改《宪诉法》不是为求慎重,而是立法院想关起门来胡作非为;修改《警察条例》不是照顾警消,而是害惨警消;修改《选罢法》更是这群立委昨是今非只图利自己。这是一场舆论的战争,当蓝白多数越无理,你就要越讲理;当立法院越毁宪,你就要越守宪,只有向更多人说清楚这其中的道理,才能凸显对方的无理与霸凌,也才能号召更多人跟随。

罢免能否成功,民进党的默默支持的确不可或缺,但赖清德以及民进党可以扮演的戏份其实相当有限。与其希望赖清德出面为罢免行动添柴加薪,却可能被扭曲成党派恶斗,还不如由公民直接上街头支持罢免连署。当连署行动越热情,蓝白党就会越芒刺在背,也就越不敢肆无忌惮,这是此刻牵制立法院毁宪乱政的最佳手段。

上报 2025 / 01 / 11 陈嘉宏
———
怎么台湾也在搞罢免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