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波羅的海三國全部退出CECC機制 美國表示尊重與支持 捷克可能跟進退出

https://www.appledaily.com.tw/international/20220812/DC71CB749AC5F3C2B879EDBD6E

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退出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 美國尊重支持

愛沙尼亞外交部11日宣布,愛沙尼亞將停止參加中國與中東歐的合作機制。同一天稍早另一個波羅的海國家拉脫維亞也作出相同宣布,這意味現在僅14個歐洲國家參與這個由北京主導的機制。美國國務院對兩國決定表達「支持與尊重」,並指越來越多國家對中俄戰略結盟深感關切。

在立陶宛去年5月率先正式宣布退出前,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曾在希臘於2019年加入後,一度擴張至17+1的規模,但在波羅的海三國自去年以來相繼退出後,該機制如今已縮小至14+1。

愛沙尼亞外交部表示,愛沙尼亞將持續致力與中國維持有建設性、務實的關係,包括在依循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和人權等價值原則的前提下,推進「歐盟-中國」關係。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創立於2012年,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都在當年加入。希臘於2019年加入後,一度擴張至17+1的規模。

不過,愛沙尼亞外交部11日表示,在去年2月召開的高峰會以後,愛沙尼亞就未曾參加在該機制框架下舉行的任何會議。

去年2月受疫情影響、以視訊形式召開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峰會按中方原本的規畫,是2012年合作機制創建以來,等級最高的會晤,中國即由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會。

不過,當時有6個參與合作機制的中東歐國家未派遣元首或政府最高領導人、而是部長級官員與會,包括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羅馬尼亞、斯洛維尼亞、保加利亞,引發中方不滿。

這場峰會原本可望為北京推動「中國-歐盟投資協定」儘快生效添力,但不僅歐方與會代表位階不如預期,中歐投資協定在峰會落幕後不久、去年春天即因歐盟與北京在人權等政治議題的爭端,遭歐洲議會無限期凍結。

立陶宛去年退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後,即呼籲參與機制的相關國家以「歐盟」為單位與中國互動,以避免遭北京分化、各個擊破。

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11日推文表示,早在立陶宛退出前,中國的17+1機制就已是多餘的,且導致分裂,現在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也對該機制關上大門。藍斯柏吉斯強調,現存的14+1應該完全被「歐盟27國+1」機制取代。

捷克有可能是下一個宣布退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的國家。國會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費雪(Pavel Fischer)在臉書貼文表示,現在是捷克加入波海三國行列、退出該機制的好時機,更何況捷克是現任歐盟輪值主席國。

費雪表示,捷克本來就不該期待從該機制獲取任何好處,可惜自詡遵奉故前總統哈維爾(Vaclav Havel)價值觀外交原則的捷克政府目前選擇保持沉默。

捷克國會眾議院今年5月通過決議,要求政府退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外交部長利帕夫斯基(Jan Lipavsky)當時表示,該機制多數承諾未實現;去年底上台的新政府已宣布有意修正與中國的關係,這也包括捷克對該機制的態度和發展選項。

*美國對兩國決定表示尊重支持

美國國務院首席副發言人巴特爾(Vedant Patel)11日在電話簡報會上被問及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從中國與中東歐合作機制「退群」問題,他表示,美國尊重也支持兩國不再參與機制的主權決定,未來會持續緊密支持他們把波羅的海變得更具韌性和繁榮。

巴特爾指出,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是北約(NATO)重要價值盟友,也是美國在許多議題上的重要夥伴,包括強健防衛、經濟連結,以及促進民主人權等。除了致力捍衛相同價值,各自身為自由民主國家創造的繁榮,也有助彼此經濟興盛。

至於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宣布退出機制,是否反映歐洲對台灣緊張情勢的回應,又或者是與中俄結盟有關。巴特爾說,過去一年來,許多國家都對中俄戰略結盟、北京支持俄羅斯向烏克蘭開戰深感關切。

巴特爾表示,如同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曾說,世上各國想法逐漸出現交集,認為應以更實際方式對待與北京的關係。(中央社)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