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篇义务五毛的范文,对于杀童案的想法

转篇义务五毛的范文,对于杀童案的想法

nongyue以个人经验阐述了民众的心理和个人建议,我觉得这是一个唯一正确的途径。

毫无疑问,当事人都是冲动型偏执心理疾病患者。他们日常生活很正常,恰恰掩盖了他们心理上的重大缺陷,从而在事后很多熟悉的人都根本不相信。该心理疾病有如下特征和原因:

1、伤他第一,自利第二。正常人行使打击伤害他人动机的时候,都自然会启动自利动机来进行利弊权衡。而当事人,都以伤害他人(或某群体)为唯一目的,而不是追求自己幸福为目的。诚然,我们可以泛泛抨击说上层社会剥夺了下层民众追求幸福的权利。但从这些个当事人来看,他们并不是走投无路的人。缺少对自己的认识和尊重,更缺少对他人的认识和尊重,是主要原因。源头,则可反思到我们传统文化对个人实现的漠视。传统文化里,幸好有着集体主义来抵消个人漠视的不良影响。而在当下时代,个人同样被漠视,并没有更高的价值观来补偿,从而造成精神上的迷失,不知道如何自我实现,如何追求自我幸福。

2、只求效果大小,不论手段恶毒。当事人追求的是最大的伤害效果,而没有任何对象和手段的原则。不迁怒无辜,盗亦有道,冤有头债有主,要有良心,等等,这些价值观类型的“限制”规则,都抵挡不了他们对效果的欲望。他们在心情好的时候,看到孩子们未尝不是笑眯眯的。是人就有这种天性。但他们缺的正常的“复仇”价值观。这个问题绝对是上层组织的责任。一来提供不了有效的法律途径实现复仇手段替代,二来长期谬传“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世俗实用主义。其实大大小小的价值观,只要得到社会认可,都能约束那仇恨的怒火。如儒道,如基督,如穆斯林,如佛,如骑士,如武士道,如马克思列宁主义,如MZD思想,不管是温和传教方式还是粗暴洗脑。而我们现在是什么价值观呢?我们可以不要有宗教信仰,但要有价值原则。

3. 懦弱,无勇。复仇是人的天性,以弱小入手,说明了缺乏内心那种隐忍和无惧的勇气。其实只要有心,再有权势的人,也有漏洞。其实,这些当事人根本就不是复仇,而是泄愤而已。用什么来泄,就不重要了。这是我们久已丢失了的侠气精神。

说起来,我们群体,包括我自己,多多少少都患有此病。只是爆发点不同,运气不同罢了。从自我改善做起,同时影响周围人,或许会有些作用。虽然改善自我很痛苦,影响周围很麻烦。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评论 共25条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