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党媒来分析形势的方法已失效,不用浪费太多时间

习上不上人民日报头条,是否被新闻联播雪藏,这些都不能证明或否认他是否连任。事到如今,观察党媒官媒的细节差异的方法已经失效,这种方法在毛时代很管用,但在今天的价值不高。

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官媒会观察自媒体的反馈,来随时调整自己的说法,所以盯着党媒解读就永远被党媒吃得死死的,耍得团团转。毛时代是个单向传播的时代,类似web1.0,所以无需考虑党媒以外的社会解读,但今天这个前提不成立了,社会解读会反作用于宣传口,甚至反过来影响局势本身,所以舆论战变得非常立体。那个老外搞的党媒关键词词频统计这类东西,在今天的价值只能说聊胜于无。

过去的分析法只有在一方压倒性大胜的时候才有用。在现在双方争斗激烈,谁也吃不掉谁,在舆论上相互见招拆招,导致很多信息彼此矛盾。甚至诸位在这里的发言也会或多或少影响到官媒之后的表述(不要小看品葱的影响力,作为墙外少有的高质量的反贼区,除了网警外一定有大量宣传口的人天天在这里视奸)

现在党媒的混乱,基层的迷茫,只能说明一个一直以来被公认的前提不一定成立,那就是 “二十大要开了表示一切都已经在幕后定了。”

一个更有可能的猜测是:由于谁也没有绝对优势,这次会真的在20大一中全会上通过举手表决来定胜负,所以现在两派谁也不能说赢,谁也还不算输。所有当事人,包括包子本人,到今天为止谁也没有绝对把握,但双方互相又限制住了对方开大招的手段(军队明显表达了中立态度),只能各自在能发力的地方发力,比如在各自分管的领域和会议上搞“两个确立”攻防战。这种心态类似考试开始前十分钟还要多看几眼书一样,明知改变不了太多,但如未尽到全力,总觉得还不甘心。

外界对中共的党内民主知之甚少,但各种证据表明应该是存在的,并不是完全彻底的宫廷政治,譬如毛在晚年回忆遵义会议时,就复盘过当年王稼祥是投了关键一票的人。十三大选中央委员时,胡耀邦得票1800多票,差几十票就是全票。倒胡的邓力群和胡乔木,则在选举中因得票最少而落选。

从习这些年来不断强调什么两个维护,以及反反复复提两面人来看,党内民主应该是依然在有效运行的,而这也成了习最大的恐惧来源。所谓两面人就是:别看你们天天当面拍马屁,到真要投票的那一刻谁知道你们投给谁。

鉴于习早在1988年就有过被等额投票踢出厦门副市长的经历,他对这种党内投票机制有着强烈的“童年阴影”和不安全感。97年15大的时候,习又因为才能平庸、虽成功入选中央候补委员,但名列最后一名。(中央委员是按姓氏笔划排列而候补中委是按照得票多少排列,所以人人都知道习近平的得票数最少),这对习不啻是一种公然的羞辱。这一路打击下来,习应该非常清楚自己不是魅力型领袖,他一直在逃避脱稿演讲也是在隐藏自己的弱项。

所以习自己和他的敌人都非常清楚,投票这件事是习的死穴。18大和19大因为有整个体制的加持所以这个问题不存在,到了20大,习需要挑战规则,因而这个问题变成问题了。对于技术官僚派来说,走党内民主表决的流程就能在建制的框架内拿下他,而不需要搞一场戏剧性的“北戴河审判”。所以我猜就算胡锦涛这样的元老亲自下场主持乱局,也多半是和各方明确一切按中央全会投票来,而不是当场宣布“你下来”,这样处理的话阻力最小,合法性最佳。

如果这个推断成立,就能解释为什么现在许多大员在劝进和跳船之间反复试探,陈敏尔和李强这种风暴中心人物则完全闭嘴,因为没到最后投票那一刻现在谁也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怎么表态都要承担得罪下一任的风险,这将使得20大成为文革以来最有悬念的一次全会。

与其分析党报上那些八股文字,还不如用纸牌屋那种方法分析具体的20大中央委员名单和20大一中全会怎么投票更有意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