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陈志武热:起来,不愿被金融的人们……

面对陈志武热:起来,不愿被金融的人们……

面对陈志武热:起来,不愿被金融的人们……
刘松萝

近来,陈志武携《金融的逻辑》,刮起了一场旋风。陈志武提出了不少好的主张,比如“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对于金融知识的普及,《金融的逻辑》也是有作用的。

同时,陈志武也在一些地方颠倒黑白。他说:“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从中国到美国、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各国政府又在将企业国有化、强化政府对资源的控制。在这种时候,我们尤其有必要重新认识自由、民主、法治的财产和金融基础。”中国存在这种状况,而美国就不是了。

我们知道,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有着复杂的原因。银行家和企业家为了追逐高额利润热衷于投机,无疑是重要的原因。按照陈志武喜爱的自由经济原则,那些惹祸的公司,应该让她们倒闭才是。但是,接下来的问题出现了。假如听任金融机构一个又一个地破产,经济运行的链条就要被切断,更大的灾难就会出现。我在《抵御金融危机:经济战争或者经济紧急状态》中说:“谈论自由经济很容易,处理问题却很难。大厦摇摇欲坠的时候,需要用外力企稳,不要让它倒了,然后再讲其他的事情。汽车就要开下悬崖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紧急刹车。多米诺效应已经形成的时候,当务之急是切断其传递的链条。此时拘泥于自由经济的教条,就是误国误民。”

国家的干预,在布什政府最后的几个月就开始了。美国,并不如陈志武所说的那样将企业国有化,而只是加以救助,待情况转好之后退出企业。对于这一点,陈志武并没有否认。如此说来,陈志武前面的话无疑就是武断了。我想,这样说话多少有些得便宜卖乖。

更加值得重视的不是《金融的逻辑》本身,而是一些经济界的强势人物以及民间的经济学爱好者的反响。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他们安静了一段时间,不再鼓动金融创新了。振兴经济的政策,又让他们活跃起来。如今,投机活动如火如荼,房价节节攀升。就在大家玩得心跳又欲罢不能的时候,《金融的逻辑》给那些记吃不记打的投机者们吃了定心丸,打了鸡血。当然,这不完全是陈志武的责任。

陈志武有两个重大的缺陷。第一,在一个领域被认可之后,轻率地对很多事情指手画脚,去讲总的和基本的道理。第二,成为一元论者,用狭隘的合算与不合算的道理去指导他并不熟悉的事情。说起来,这也算是经济学家的通病。以我个人的印象,这里面多少有些成名之后的自我膨胀。

金融的逻辑很重要,但是金融的逻辑不能压倒其他的逻辑,更不能成为指导社会活动的唯一的逻辑。针对金融的逻辑,我想说的是,控制风险,并且让金融为民众的福祉而不是富豪的贪欲服务,也是金融的逻辑。进一步说,这不仅仅是金融的逻辑,而且应该成为金融的伦理,金融的铁律。

按照金融的逻辑,当房地产投机已经进入炽热阶段以后,经济学家不应该再去鼓动这种投机,因为这会对社会有害。退一步讲,即使为财阀着想,即使作为理财顾问,也不要怂恿他们去参与这种金融活动。实实在在地说,这种活动早就不是金融了。

包括金融活动在内的经济活动有可能产生两种结果:社会总财富的增加,以及类似赌博的零和游戏。不幸的是,如今有人借《金融的逻辑》鼓动的金融活动,主要就是零和游戏。在零和游戏中,一部分人的所得来自另一部分人的所失。一百种《金融的逻辑》,或者加上别的什么逻辑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在中国,明星经济学家的作用,通常是利用自己的名望,让人们继续相信已经破绽百出的道理。厉以宁张维迎臭了,还有茅于轼;茅于轼臭了,陈志武就出现了。等到陈志武臭了,张志武李志武们还有新的道理,新的名目在等着我们呢。就这样地接力下去,足可以让没有思想又想与众不同的人们从20岁一直相信到古稀之年,一如既往地替强势者数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没有被洗脑的人们,应该不难看到现实的残酷。不断升级的房地产投机,是把民生必需的住房作为投机的筹码,是在裹挟整个社会,让大众去承担投机的后果。

在谈到人口红利的时候,网友押沙龙有一个跟帖,大意是:我看人口红利的说法也是不靠谱的。人口红利,不过是失业人口红利,贫困人口红利。这对雇主自然是好事,但对被红利的人们呢?

押沙龙提到了一个说法,被红利。我想,把住房作为投资品,投资者的收益,无疑就来自未来购房者更大的付出。于是,我们就被投资了。这样的局面,是难以为继的。

《金融的逻辑》值得一看,只是不要说风就是雨,不要看得走火入魔。学养差的人,容易看到新鲜一些的文章就以为是天书,就以为得到了终极的真理。最重要的是,当有人利用《金融的逻辑》继续吹大经济泡沫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所警惕。

美国的金融危机,实际上就是整个社会被少数投资者和投机者金融了。因此,比金融的逻辑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有不被金融的权利。

起来,不愿被金融的人们……

2009.11.19.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评论 共49条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