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团队发《国安法》观察报告:全面控制香港社会

《国安法》实施四周年,一群香港公民社会工作者发表长达198页的报告。透过新闻分析,梳理自有《国安法》以来,香港政府的架构、治理逻辑的改变,以及对香港人生活所造成有形或无形的影响。团队成员是香港人,因为政治风险不愿公开身份。

报告分析,「国安体制」治理的关键,是法律和司法武器化。一方面以严刑峻法作政治检控,同时建立「法治」的论述,以维护政权的正当性。并透过冗长的诉讼程序和极低的法庭保释率,长期未审先囚民主运动的参与者。高调的拘捕行动亦营造了白色恐怖的气氛。

在行政方面,香港的治理架构被彻底改造。 「国安体制」成为掌握最高权力的部门。中央政府成立驻港「维护国家安全公署」,直接监督国安工作;特区政府设立「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本地国安政策和规划;警务处成立「维护国家安全部门」,发掘大大小小的国安案件。立杆见影的结果是,以往活跃的公民社会团体解散,游行集会绝迹,言论空间大幅收窄。部份人士的出入境自由亦受到限制。

在执行层面,「国安体制」以「分层治理」的方式运作。司法武器直接打压的对象,占香港人口的少数,但它带来的寒蝉效应,却足以令大众噤声,散播恐惧的氛围,达至社会控制。体制内的资源调配亦加入政治审查的行政手段。各类型的资助、资格认定及展演空间,都会排挤异议人士,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政府还会运用「非正式」手段,透过公开批评、 约谈、跟踪等方式骚扰行动者。在政府架构以外,亲政府人士、红色媒体会以举报及报导等方式威吓市民,从而达到审查和打压。

国安体制的长臂也伸延至海外的离散港人,与外国的联系也有可能犯法。在网路空间,港府在2023年上半年先后72次向Google提出的移除内容要求,包括被误认为「香港国歌」的《愿荣光归香港》。当时Google未有听命,律政司便向法院申请禁制令。 2024年5月颁下禁制令后,YouTube 限制了香港用户观看相关影片,各大音乐平台亦将《愿荣光》下架。但「愿荣光归香港Dgx 原创团队」在5月底宣布,把该首歌的新版本再次上架,双方仍在角力中。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