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写下的这道题该如何解答?

港府对于民众五大诉求的回应成为现今香港抗争风波的焦点,港人对诉求不屈不挠地坚持与港府令人乍舌地回避形成了强烈反差,这不禁让人疑惑,是什么力量造成了港府与民众之间的隔阂,这种社会撕裂的源头我们该从何处寻找。
时间回到1997年,中共外交的高光时刻,利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接收了香港主权,这在当时被视为中共具有高度政治智慧的表现。站在今天回望,矛盾的源头可能就始于被广泛称赞的一国两制上。
即使是当时中英双方,对于就一国两制达成共识,怀抱着的可能也是不同的考量与期待,中方是想迫切收回主权,继承历史权利,达成政治成就,强化执政的合法性和声望,而英方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对于中国的民主进步抱有期待,将香港送回中共,可以成为一块藉此观察中共的试金石。与其说一国两制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不如说一国两制只是为了达成协议的说辞,是否有效需要靠以后几十年的解答才能见分晓。
从常理来看,一国两制就存在不可回避的缺陷,基于现代民主国家的概念,如果群体在民主与专制这种最基本的制度上都不能达成共识,那他们就是不同的群体,处于不同的政治分层上,那就更不可能形成同一个政体认同,也就不存在成为一个国家的必要,所以,一国两制便只能是专制国家的话术,而专制国家的特点又在于集权化,根本不会容忍两套体制,所以由此看来,世上不存在所谓的一国两制,这是个似乎很容易理解,但是永远都达不成的伪概念。
事实也证明,一国两制如果不走向独立那只能是走向驯化,中共在收回主权后,大力培植亲中势力,打压民主运动,收买香港媒体。一步一步地染红香港,设施上中共也积极创造条件,给香港配了高铁,大桥,推出了诱人的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规划,而香港在14年雨伞运动平息后,泛民派经历了16年立法会DQ打击,民运一度进入低潮,建制派稳坐钓鱼台,可以说,一切都在滑向那个不可逃避的宿命,香港人似乎也默认了这种安排,然而,就在建制派胸有成竹地借势拿出逃犯条例,准备再立新功之时,突然几百万香港人走向了街头。。。中共对此无比惊讶与错愕以至于事情发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装聋作哑不知如何表态。
香港人抗争了,要夺回自己解答命运之题的主动权,那个埋了22年的伏笔又被摆在了台面,一国两制是写在基本法上的,而香港是一个法制社会。。。。22前的权宜之计成为了如今无形枷锁,港人需要在遵守一个没有还没有答案可能也永远不会成立的后进前提下,去守护先前来之不易的民主遗产。
港人团结地走在了一起去面对现在的挑战,然而,对于港独二字,主流舆论仍然小心地回避,对基本法的虔诚让他们心有顾虑,而不割席的态度又映射出另一种纠结。最后哪一种力量能填平公开表态与内心真我间的落差呢?
22年前写下的题目,中共已经给出了自己的解法,而港人会做出怎样艰难地抉择走向未来?
祝福港人。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