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公安8月28日消息,山东商河县某高校在校生马某等8人成立了一个黑灰产工作室,从去年12月以来为境外诈骗团伙提供“养号服务”和通过架设GOIP设备,提供话务服务。
GOIP设备是网络通信的一种硬件设备,支持手机卡接入,能将传统电话信号转化为网络信号。一台设备可供上百张手机SIM卡同时运作,还可远程控制异地的SIM卡和GOIP设备拨打电话、收发短信,实现了人与SIM卡的分离,达到隐藏身份、逃避打击的目的,是诈骗分子钟爱的犯罪工具。
经审查了解,这个犯罪团伙共为境外诈骗分子提供了50余个微信号、30余个京东账号、10个闲鱼账号用于洗钱,他们用14部手机架设7台GOIP话机设备为缅甸电信诈骗窝点提供帮助。
当地警方表示,向对方提供实名微信号、手机号、银行卡,虽然未直接实施诈骗,但这种行为是帮助行为,已经涉嫌触犯“帮信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帮信罪”或许听起来陌生,但它却是2021年刑事起诉中排名第三的罪名,仅次于危险驾驶罪和盗窃罪。
根据济南公安发布的信息,马某交待,其之所以干起网络黑灰产,是因为在学校听到了一个传言。当时,有同学跟他说干帮别人养号的活可以挣钱,有个同学还靠做这个买了一辆车。
至于这个买车的同学具体是谁,没人知道。马某听了这“成功”的故事,心有所动,觉得自己也可以靠此致富。放假回家后,他开始琢磨这事,随后便付诸行动。
最初,他替诈骗分子养号。所谓养号,就是帮他人注册微信号等各平台账号,并经常性登录和使用,使其成为一个稳定的账号。按照警方的解释,一个新号如果加太多好友的话,容易被封号,所以诈骗分子需要稳定的账号实施诈骗。
养号赚了点钱后,这事就被马某身边的同学知晓,也惹得他们眼馋。同学们问马某如何赚得这不差的外快,马某把门道告诉了他们。之后,7个同学加入了他。
马某就此成立了一个工作室,自己成了负责人。但实际上,他更像是个“包工头”。他从诈骗分子手里接来养号的活,再转手分发给另外七个人。养一个号,对方一小时付他50元,他给手下7个同学付25元。
等他们跟对方关系稳定下来,他们觉得这种工作来钱快,为了挣更多的钱,便开始通过架设GOIP设备,提供话务服务。
2022年7月份,商河县警方接到了上级推送的一条线索,显示有人在商河辖区内使用GOIP设备,为境外诈骗分子提供话务服务。锁定犯罪嫌疑人后,商河警方在7月8日打掉了这个窝点,也就是马某跟他7个同学的工作室。
近两年来,频频有在校大学生卷入“帮信罪”,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工具人”。
如2021年6月,湖南长沙有6名“00后”在校大学生因帮助他人跑分洗钱,流水高达3000万元,涉嫌“帮信罪”,6人均获刑。同年5月,四川巴中12名在校大学生因参与转账洗钱被抓,同样涉嫌“帮信罪”。
2021年5月,四川的12名在校大学生在网上用自己的银行卡、微信、支付宝帮助网络赌博和诈骗团伙下分转款,每日按照转款金额的1%提成
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涉嫌“帮信罪”犯罪嫌疑人12.93万人,同比上升8.43倍。其中,18-22岁的涉案人员占比23.7%,当中就有不少人是在校大学生。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