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思源-1984bbs
飲水思源的头像-1984bbs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有写...

19年11月19日 00:00
我是读辅导心理学的辅导员及社工,应该可以帮你一些忙。 我说说静坐技巧 1. 学数呼吸 轻轻专注于吸气与吐气,把注意力放在鼻尖或下丹田。下丹田是道家的术语,也就是气或生命能量的根源,可以想像成在肚脐下方约三指宽的位置或肚脐和耻骨的正中央。 每一次吸气,只需知道自己在吸气,观察吸气的过程,直到吸满了气为止。呼气时,开始数「一」,直到吐完气为止。重复同样的吸气、吐气循环,同样的,吸气,吐气时数「二」。 每个吸气吐气循环计数一次,只有呼气时才计数,直到数完「十」为止,再回到「一」重新计数。不断重复「一」到「十」的吸气吐气循环,直到静坐时间结束。 这过程愈来愈熟练之后,可以开始留意呼吸的质地,留意一呼一吸之间随之而来的温暖、微微刺痛、以及其他伴随着呼吸而来的各种感受,就像母呵护小鸡一般,留意所观察到的每一个特质。这一观察可以延伸至整个之间的那一个空档为止。 如果心思飘散了,轻轻把它带回当下这一刻。当下这一刻只是数息。分心了,就回来数息,除了数息之外,没有什么好忙的。以同样的方式,反覆处理分心的问题,一发现就回来数息。不需为老是分心而自责,只需要知道刚刚分心了,然后把心轻轻带回数息这个方法。对你而言,全世界只剩下一件事,那就是数息。这就是数息法。 请记得,这一简单的方法会用到两种感官:呼吸的观想以及数息的思惟。修得深入了之后,还会用到其他的感官,举例来说,觉知到温暖、刺痛等等发生于表面的触感。 2.观息: 这可说是熟练于数息法之后,自然衍生出来的方法,让心灵观察呼吸的整体和片段的特质。同样的,你可以将注意力放在鼻尖或下丹田,你仿佛站在鼻尖或下丹田这一制高点上,观照着自己呼吸的过程——全心观照吸进来的气,全心观照呼出去的气。 缓慢但仔细地注视着随这一呼一吸而生的所有觉受,但是,不要干扰呼吸的自然过程。吸进来的气是暖还是冷?是长还是短?这气息令人愉悦吗?只感觉到呼吸本身,还是同时有其他觉受呢?就这样,缓缓地长养一呼一吸,同时留意伴随着呼吸而来的种种特质。随着心灵逐渐平静,特别留意在呼气结束时,到下一次吸气之前的短暂停留。 要是心灵散乱了,你只需要知道这一点,并把注意力拉回来观照呼吸,就可以了。等会儿,还是一样会有杂念浮出来,只要知道了,再次回到观息这个简单的方法就好。就这么继续下去,直到这广阔的宇宙只留下一件事,那就是你的呼吸。其他的一切,你都知道,但你会回到呼吸里。就这么继续下去,将注意力收摄到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只是你的呼吸。这是你唯一要进行的修练。 对于难入睡的问题。建议在每天入睡前15分钟练习,让心跳减慢,使身体完全放松,清空脑袋的杂念。这样,能加快入睡,而且身体在放松状态下,会更容易进入深层睡眠。也要先把房间的灯光尽量调暗。 腹式呼吸 (Abdominal Breathing)呼吸技巧 练习腹式呼吸可以透过摊尸式 (Shavasana,又称Corpse Pose)开始练习。 首先,全身放松,平躺在地上。放松身体后,把意识集中在呼吸上,呼吸应该是慢而深,细而长的。 通过鼻腔,将空气慢慢吸入肺部最底、最深的部分。 随着呼吸加深,把空气经过横膈膜,推至腹部,吸气时渐渐肚胀,吐气时收肚。 呼吸时,尽量放松腹部,不要过度控制腹部肌肉,让腹部随着呼吸自然地收和胀。每一次吸气时想像把最清新、最正面的能量带进身体;每次吐气时想像透过体内的能量转化,把身体所有的不适、负面情绪和能量渐渐吐出。
19年11月10日 00:00
我重視的,是你內在的道德感,你是否可以感知,又是否可以在此時此刻應用,在社群之中體現,道德其實是當下的,而不只是一種認知或十八個價值觀(利申: 我是香港人,不知道你們覺得十八核心價值觀觀惑),“在當下體現道德” 意味著我們能有感性地感受當下,不受到個人的恐懼或心不在焉的影響,以自已內建的道德感,作出具勇氣的行笮介入不公允的事件,而且它們關係到我們眼中重要的事情(例如生命、死亡、幸福、生命的意義、共同的利益,等等)。其餘的後設解釋就是義務論(永遠也不能做/聖經/經典教導)與後果論(社群最大的利益最少壞處)。 用我的專業,以心理學的方式是可訓練道德感,發展一套自己的道德經驗及界限 第一、 我們需要學會許多讓自己冷靜放鬆的技巧,例如深呼吸、正念練習(mindfulness)。 第二、我們需要學會活在當下的人與人互動中,有彈性,也有反應。我們可以一步一步來,一開始從簡單的接觸開始,然後再慢慢與別人增加相處的頻率、深度、與長度。 第三、我們需要延伸自己的想像力,而理解到我們自己所做的、所說的、都會影響到別人或身邊環境的福祉。我們要學會在做任何行動時,把傷害降至最低,但也能貢獻整體的圓滿繁榮。我們也需要學會自己所處的環境,不論是真實的或是想像中的都會影響自己的世界觀,也會影響我們自己的直覺。所以我們會學會選擇得以打造德性的經驗,而非使我們邪惡的經驗。 如果科學加上哲學的觀點,英語聽力奴的上去看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UHYlyacMmA&list=PL3F6BC200B293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