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春-1984bbs
自由之春的头像-1984bbs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有写...

10年6月9日 11:30
朝鲜日报记者 安勇炫 (2010.06.09 11:50) 北韩国防委员长金正日自20世纪90年代正式上台以来,每次遇到重大局面就通过“血的肃清”来维持权力。近来为追究货币改革失败的责任,他对劳动党计划财政部部长朴南基处以枪决等,共铲除了100多名干部。有分析认为,这是金正日第五次实施大规模肃清。韩国政府安全部门一位官员表示:“过去金正日一直利用 ‘肃清的恐怖’控制干部。但似乎此次在内部遇到不少反对意见。” 1992年10月,金正日发现苏联海归派军官批判北韩体制,便铲除了20多人,并免去300多名海归派的职务。当时主导肃清的保卫局局长元应熙中将被破格晋升两级,成为大将。当时金正日刚刚上任最高司令(1991年12月),通过肃清苏联派军官掌握了军权。 金日成逝世(1994年7月)后不久的1995年4月,北韩发生了“第六军团肃清”事件。有一些人认为第六军团(驻扎在咸镜北道)肃清运动是政变谋反事件,但普遍分析认为:“第六军团政治委员、咸镜北道党组织秘书、贸易公司总经理等20多人贪污外汇收入,扰乱指挥体系。”当时金正日派金永春(现人民武力部部长)大将前往形迹可疑的第六军团,冷酷地处决了涉案人员。据说,被处决的军人就达到数百人。凭借这一功劳,金永春晋升为总参谋长(1995年10 月)。 金正日最具代表性的一次肃清运动,发生在1997年导致100多万名居民饿死的“苦难行军”时期。当时金正日给劳动党农业秘书徐宽熙扣上“美帝国主义间谍”的帽子,在平壤市民面前公开处决。这实际上是将粮食短缺的责任强加给徐宽熙。当时有2000多人被肃清,罪名是“重新调查朝鲜战争(韩国称‘6.25 战争’、‘韩国战争’)时期的行迹后发现有间谍嫌疑”。 但因“间谍调查”事件,出现太多受害人(包括被处决者家属达数万人)后,民心开始恶化,金正日便于2000年处理了所有曾经参与间谍事件调查的数十名干部,罪名是“被权力蒙蔽了双眼,挑拨党和民众的关系,中了敌人的奸计”。 金正日曾于2004年将时任劳动党组织指导部第一副部长张成泽驱逐出权力中心,2006年将部分引入市场经济体制的朴凤柱总理等人免除职务,但没有达到 “血的肃清”的程度。但随着今年初货币改革失败导致民心极度恶化,金正日便断然枪决追随其40年的亲信朴南基等人,再次启动大规模肃清运动。北韩内部消息人士称,政府方面声称干部贪污腐败导致民不聊生。 但内部氛围却与以往截然不同。北韩的消息人士称:“如今北韩居民也已经发现问题。众多干部质疑‘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百姓则质疑‘肃清了又能怎么样’。” 近来访问中国的北韩人当中有许多人认为“内部动荡从现在开始”。今年晚春气温低于正常水准,农作物冻害严重,化肥也几乎断供,预计今年的农业收成很差。韩国开发研究院(KDI)本月7日发表一份题为《2010年5月北韩经济动向》的报告称:“北韩的大米价格和汇率再次暴涨。”干部阶层也开始动摇。在各机关单位,如果没有供应粮食的能力,高层领导必须下岗。 众多老百姓抱怨说:“连朴南基都要被枪决,你算什么?”阶级秩序也开始出现动摇。韩国高丽大学教授赵荣基表示:“在世袭继承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又一次的 ‘血的肃清’。”
10年5月27日 10:07
中新社北京5月25日报道 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25日在北京发布成果清单。战略对话取得26项具体成果,经济对话达成五方面重要内容。 战略对话取得26项具体成果 中美双方签署了《中国国家核安全局和美国核管制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西屋AP1000核反应堆核安全合作备忘录》、签署了《中国国家能源局与美国国务院中美页岩气资源工作组工作计划》、签署了《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美国国务院关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框架实施的谅解备忘录》,宣布成立绿色合作伙伴计划联合秘书处,并启动新一轮的绿色合作伙伴结对工作。 中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与美国国土安全部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关于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续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美利坚合众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关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的谅解备忘录》。欢迎在落实《中美关于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和《中美能源和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同意加强在气候变化、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双方发表了《中美能源安全合作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加强在阻止、打击核及其他相关放射性材料非法运输方面的合作。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继续就人权问题进行对话,期待明年在中国举行下一轮人权对话。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重申对《哥本哈根协议》的支持;宣布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美国环保局将履行对2009年11月《关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合作备忘录》的承诺,并拟在一个月之内举行会议启动实施;同意就短寿命温室气体启动讨论。 经济对话成果包括五方面重要内容。 ——双方承诺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美方承诺将推动建立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储蓄率。中方将继续提高国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双方承诺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的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美方将在贸易救济调查中,认真考虑并给予提出“市场导向行业”申请的中国企业公正、合理的待遇,并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方对依法在华经营的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提供国民待遇。 ——双方同意加强金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美方欢迎外国资本投资于美金融业,承诺对中资银行、证券和基金管理公司适用与其他国家相同的审慎监管标准。 ——双方同意加强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面的合作。双方同意共同努力,确保多伦多、首尔峰会取得积极成果。 ——双方鼓励通过两国部门间经济对话机制深化双边经济合作与交流。包括通过中美科技联委会进一步讨论创新问题等。
09年11月26日 17:49
BBC 相关安排人士说,倍受当局打压的“中国民间防艾滋第一人”高耀洁医生,现在已经秘密抵达了美国。 高耀洁医生定于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当天在华盛顿举行记者会。介绍中国艾滋病问题最新发展以及她的新书《血灾:10000封信》。 该书出版人,香港开放出版社主编金钟与安排高医生入境美国的美国基督教团体“对华援助协会”向BBC中文网表示,高耀洁在记者会前将暂不接受媒体采访。 对华援助协会负责人傅希秋牧师还向BBC中文网证实,高医师在今年8月间就以访问的身份进入美国。 傅希秋表示,之前出于种种原因不能对外公开她已经到美国的消息。 “被迫离开” 傅希秋说,中国政府并没有批准高耀洁出境,但是高医生是合法入境美国。 开放出版社主编金钟表示,高耀洁医生这次到了美国之后,可能暂时无法返回中国。 傅希秋则转述说,高耀洁认为或许未来情况会有变化,不一定就无法回到中国。 傅希秋说,高耀洁到美国之前的3个月曾在中国各地躲避当局的“骚扰”,到美国就是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完成有关中国艾滋病疫情的三本著作。 现在第一本著作已经完成,所以才会向外界公开她已经在美国境内的消息,先前甚至高耀洁的家人也不知道她已经到了美国。 揭露真相 曾是中国河南省中医学院教授的高耀洁医生长期致力于中国河南和其他地区农村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这些地区的农民为了经济利益到有官方背景的血站卖血,血站在没有卫生保障的情况下提取有用成分后再把血液输回献血者,因此导致艾滋病大面积流行。 高耀洁医生对有关真相的调查、对艾滋病患者及孤儿的救助、对当地“血浆经济”的揭露都令当局难堪和恼怒。她也因此受到监控甚至软禁。 她曾荣获多项国际奖励,但都因当局控制而无法出国领奖。
09年11月1日 10:59
(联合早报网讯)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 何内克遗孀:5成德东人怀念共党   柏林围墙倒塌即将迈入20周年,东德共产党也早已走入历史。不过,根据网路上流传的一段影音画面,前东德领导人何内克的遗孀玛歌?何内克7日还在庆祝东德建国60周年纪念。她甚至说,多达一半的德东人仍然怀念在共党统治下的日子。   东西德统一后,何内克夫妇逃往苏联躲避刑责,后再度因苏联垮台逃往智利。何内克于1994年病逝,玛歌也年已82岁。   玛歌对一群“战友”说,“德国现在对德东有强烈的敌意。没有一个谈话节目、电影、新闻节目不试着诋毁德东”,“但那起不了作用。50%的德东人说,他们在资本主义下日子过得更糟,虽可畅所欲言,人们却愈来愈怀念以前在东德所拥有的”。   玛歌还提到上个月德国大选的结果,论及极左政党“左派党”在选举中的斩获。“左派党”中包括部分前东德“社会主义统一党”的成员。   玛歌表示:“(德东)存在着左派势力,他们是活跃的,而且他们获得了更多的选票。”她同时警告,德国总理梅克尔领导的中间偏右政府将伤害德国的工人,使失业率不断上升、社福支出缩减,“人们不会容忍这件事”。   玛歌在何内克掌权时担任教育部长,因为染了紫色的头发且立场强硬而被称为“紫巫婆”,许多东德人对她既恨又怕。这支在YouTube上可以看到的影带似乎在7日录制,也就是东德建国60周年的日子。
09年11月1日 10:58
(中央社柏林1日法新电)前东德国家安全部(Stasi)的秘密警察令人唾弃,即便在柏林围墙倒塌20年后,他们手下的受害者,每天仍活在极力摆脱那段历史留下的伤痛记忆中。 65岁的西德人侯查非(Carl-Wolfgang Holzapfel)说:“我们没有一天不活在过去。”他以危害国家的罪名遭到监禁,直到现在,依然无法忍受待在关上门的房间里。他因为在东德进行政治活动被捕入狱,西德政府后来以马克将他“赎回”,这是当时普遍的做法。 他说:“我没办法待在小房间里,我觉得自己像是要窒息一样。每当我看那年代的电影,回忆就如浪潮般将我吞噬。” 围座在一起聚会的五名前东德囚犯,分别坐牢13个月到8年不等,罪名包括“敌视政府、非法交易、图谋叛逃东德以及从事间谍活动”。 侯查非说:“在这里抒发心情,很有帮助,因为我们是共同体。”其他人点头同意,其中一人更表示,柏林围墙倒塌后,他们就被“急着掀开历史新页的社会给遗弃了”。 东西德1990年统一后,政府允许东德受难者检视自己被密警建立的的档案,让他们能好好挥别这段过去。但某些档案秘辛反倒让一切更糟。 74岁高龄的菲德勒(Edith Fiedler)感叹:“看完档案反而受到强烈无比的震撼。”当年她一时“嫉妒”的小姑向秘密警察捏造故事,让她在狱中关了将近两年。她说:“我直到看过档案才发现真相。”她同时回忆起,当年警方是如何将9岁的小儿子强行带离她身边,并且送到孤儿院。 那时的小男孩如今已经41岁,他陪在母亲身旁,还记得小时候大人骗他妈妈发生车祸、陷入昏迷。他难过地说:“秘密警察夺走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这群人之中,有人得到忧郁症,也有人试图自杀。 57岁女子史特恩柏格(Tatjana Sterneberg)准备与意大利男友逃离东德前夕,不幸被出卖而遭秘密警察逮捕,直到今天,她依然无法走出伤痛。她说:“在牢里,水不够喝、食物不够吃,他们还让我吞镇定剂,逼我穿约束衣。”她和男友两人被关了3年左右,西德政府才将他们赎回。但两人无法摆脱这段创伤经验,以致在1996年离婚,她并因忧郁症住院。 59岁的劳克斯(Adam Lauks)曾经与一名东德女子结婚,后来被以走私罪起诉,判刑7年。现在他满脑子都怀疑前妻是否背叛了自己。他说:“我很确定,但是没有证据,这简直要我的命。” 克鲁格(Werner Kruger)是5人之中唯一的“正牌”间谍,73岁的他被关了8年又3个月后,才因为交换另一名间谍的条件获得释放。他不服气地说:“国安局从来就没能把我击垮。”在场其他人则默默不语。(译者:中央社林仟懿)
09年7月21日 12:45
美国时代杂志7月27日文章(提前出版)The Neo-Nazis of Mongolia: Swastikas Against China(蒙古新纳粹:针对中国的纳粹党徽),作者Mitch Moxley,摘译如下:   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一座电影院附近的砖墙上,有喷漆而成的“射死中国人(Shoot the Chinese)”字样。在蒙古包群落外围,围墙上可见“杀手男孩……!危险!”的字样,以及一对纳粹党徽。像这样的涂鸦在全市处处可见,这是蒙古新纳粹的作品。蒙古新纳粹,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令人害怕、有时候又是暴力的运动。   乌兰巴托有三个极端民族主义组织,它们宣称成员加起来有几千人——在这个人口仅三百万的国家,这可是不小的数字。它们采用纳粹的用具和教条,而且强烈反华。一个叫蓝色蒙古(Blue Mongolia)的组织已经承认,它会对那些被发现和中国男人睡觉的当地女子实施剃头。它的领袖去年承认杀死了女儿的蒙古男友——那位男友只是曾在中国学习而已。   新纳粹可能处于社会边缘,但他们代表着一股非常真实的民族主义潮流的极端。蒙古夹在俄罗斯和中国之间,外国势力叫嚣着分割蒙古的矿产财富,很多蒙古人担心遭到经济上和种族上的殖民。这促使他们展示出对外界的敌意,并导致重要外国投资谈判进度的缓慢。   五十岁的Zagas Erdenebileg是最突出的新纳粹组织达亚尔蒙古人(Dayar Mongol,全体蒙古人)的领袖。他四次竞选议会都以失败告终。他表示,“如果我们的血与外国人混合,我们将立即被消灭。”他憎恨中国人,认为中国人参与卖淫和贩毒活动,他崇敬成吉思汗,认为成吉思汗影响了希特勒。   如果说Zagas Erdenebileg是蒙古新纳粹的老政治家,那23岁的Shari Mungun-Erdene就是新手,他是大约200多成员的蒙古民族联盟(Mongolian National Union)的领袖,他的胸部有一个惹人注目的纳粹党徽纹身。Mungun-Erden称,他的组织对违法的外人(主要是中国人)采取义务警员行动。当我问他采取何种行动时,他回答说,“只要能让他们不在这里生活,什么都行。”   乌兰巴托的开放社会论坛是一个促进公众参与公民生活的组织,该组织的项目经理Dagva Enkhtsetseg指出,新纳粹并不享有广泛的支持。她认为,随着越来越多年轻蒙古人受到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到海外学习,强硬民族主义的吸引力在减弱。明显的例子是,在五月的总统选举期间,那些关于民主党领袖及最后赢家Tsakhiagiin Elbegdorj有中国血统的虚假指责无人关注。Dagva Enkhtsetse表示,在过去,那种指责会起到效果。   但新纳粹仍然构成一些威胁。在五月,国际发展慈善组织海外志愿服务机构的通讯报道说,两位和平队(Peace Corps)志愿者和达亚尔蒙古人成员发生对峙,在一家酒吧外面遭暴打。 监视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活动,这是印度“包围”这个与它比邻的核竞争对手的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为做到这一点,印度正逐步与蒙古加强国防、安全方面的合作。 为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合作,由4名印度陆军上校组成的一个小组参加了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举行的"可汗探索-2007"战地指挥所演习。此次军演已于8月结束。 国防部门消息人士说,在战地指挥所演习后,印度和蒙古军队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乌兰巴托以西65公里处的一处维和训练中心举行两国间的第三次联合军演。 印蒙两国曾于2004年10月在蒙古举行联合维和行动演习。一年后,双方又在印度东北部米佐拉姆的“反叛乱和丛林战学校”举行了第二次联合军演。当时的蒙古国防部长策伦呼·色拉布道尔吉观摩了演习。那时恰逢印蒙两国建交50周年。两国于1955年12月建交。在色拉布道尔吉2005年访问印度期间,双方成立了联合工作小组。此前,两国曾于2001年签署《国防合作协议》,包括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两国军事官员互访等内容。 自20世纪90年代末新德里实行“向东看”政策以来,新德里与乌兰巴托的关系一直在稳步发展。“向东看”政策旨在培养印度与中国的邻国、尤其是东盟国家之间的国防和战略关系。 2004年1月,印度航天部与蒙古基础设施部签署了合作议定书。印度根据这一议定书在蒙古设立了“监听站”。军方消息人士说,如今,根据已有协议,印度打算扩大和改进它在蒙古设立的这些“监听站”。 该议定书为印蒙两国在空间科学技术等领域开展合作提供了“保护伞”。它还涉及与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及卫星气象学有关的研究领域。合作议定书还包括卫星地面站、卫星发射管理、训练设施以及科学家交换等内容。 印度还考虑在蒙古某些地方设立预警雷达,这些雷达将使印度能够监视中国在广大沙漠地区进行的导弹试验以及北京不断扩大的太空项目。 官方消息人士说,除此之外,印度还打算扩大驻乌兰巴托的大使馆,向蒙古增派安全部门人员和军事人员,以管理这些拟议中的资产。不过,他们拒绝披露更多详细情况。(原标题:印度与蒙古加强国防、安全合作以加紧监视中国) (译者:星岛环球网/驴家的带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