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找回密码
发布
时事热点
老1984存档
自由新闻社
开放社会资料室
雅典学院
国家局域网研究所
罗马假日公寓
时事热点
老1984存档
自由新闻社
开放社会资料室
雅典学院
国家局域网研究所
罗马假日公寓
登录
注册
找回密码
更多资料
搜索内容
边三轮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有写...
关注
私信
文章
1
收藏
0
评论
9
版块
0
帖子
0
粉丝
0
10年6月20日 18:50
补充一点:这是转帖,原作者不知道是谁,转这篇帖子的时候我在标题前面注明了“ZT",发完一看,妈的,消失了
评论于:
纳粹速成 只需五日
10年6月19日 22:06
引用: 原帖由 照顾好你 于 2010-6-19 21:57 发表 再世关羽可以看这个。
评论于:
纳粹速成 只需五日
10年6月19日 21:45
德国年刚拍摄的电影《浪潮》 (美国加州Palo Alto Cubberley高中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 纳粹速成,只需五日。 德国一中学的活动周上,教师Ron Jones开了一门讲述独裁政治的课。多数学生认为在今时今日,第三帝国式的统治和独裁者已经过于遥远,独裁主义缺乏民众基础,不可能在德国重演。赖纳先生决定让学生知道,独裁很容易实现。学生无法理解法西斯主义,但突然间,他们成了这场运动的一部分。教师Ron Jones大胆地进行了一场实验:他向他的班级灌输纪律性和集体精神。 星期一 教师Ron Jones要大家按位置座。现在开始,让大家变得有秩序和纪律,对老师使用敬称,纠正坐姿站姿,请求发言要举手,发言时要站立,不服从的被要求退出选课。如果不满意,可以退出。Ron Jones要告诉学生,服从、纪律、统一 星期二 Jones踏入教室,迎接他的是一片肃静。所有人在课桌后坐得笔直,虽然并没有人这么要求。他们的聚精会神,表情充满期待,没有人交头接耳。Jones在黑板上写下:“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量。 星期三 完全是有意或者无意的引导,学生们决定搞一种简单的制服:白衬衫和牛仔裤而已。制服可以做到什么:表明我们是一个团体,可以区分异己。并且他们起了个名字“浪潮”。在老师和学生的讨论中得出了这个结论。 星期四 一个觉得穿白衬衫太傻,同时也对这个运动有所不满的女孩最终穿了一身红色。今天班上只有她没有穿白衬衫,红衣女孩孤立几乎是瞬间的:她不属于这个集体。老师公开的无视,学生也不和她讨论,她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和孤立,就连她的男友也发出了怨言:你太不合群,太自以为是了。同时班上一个沉默寡言内向的孩子,在学校一直被欺负,当其他班的学生又来欺负他的时候,他开始了反抗,而他的同学,穿着同样制服的同学看见了,过来保护了他。在这场运动中,学生们感到力量和自我。 星期五 动议制定统一的手势,这不是Ron Jones想出来的,只是学生觉得好玩搞出来的,用这种与众不同的方式表达一下。有学生家长说Ron Jones的教育让学生焕然一新,学生更加精神了,是值得肯定的。 星期六 活动周最后一天,按照Ron Jones的预想说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法西斯当年做的,并宣布独裁实验结束,要解散“浪潮”!叛徒!叛徒!群情激奋的学生要求制裁这个叛徒,没有预谋,没有煽动,只有对运动的忠诚和热爱,一切制裁都是合乎情理的。 TIM站了出来,浪潮是他的第二生命,他绝不允许背叛,甚至Ron Jones也不成!在网上购了一只手枪的他阻止“浪潮”解散,开枪射击那些想要阻止“浪潮”的人。 先回忆一下,我们在学校学过什么? 上课先举手, 起立回答问题, 上队课要敬少先队队礼, 穿校服, 这是我们学过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来自于纪律。 纪律来自于专制,而专制强调的是集体主义。 很多人以为的独裁,是个人的独裁,是偶像的崇拜,其实独裁是集体的独裁,是每一个人的参与,集体的独裁排除异己,想想,我们都曾经做过什么? 德国影片《浪潮》中的高中学生们对于社科老师的关于第三帝国和纳粹主义的讲课感到很没意思,认为现在的人已经不会再重蹈那样荒唐的覆辙了。老师为了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而开始一项实验,让同学们体会到生活在极权主义当中究竟会出现何种情形。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的电影。 一切来自于1967年美国加州Palo Alto Cubberley高中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 赖纳是一位倡导自由民主的高中教师,本打算在以“国家体制”为主题的活动周上为学生们讲述无政府主义,但因为课题被同事抢先只能事与愿违的讲解独裁专制,为了让习惯了享受自由民主的同学们对这个课题有个感性的认识,赖纳开始了一次体验专制独裁的试验,随着一天天试验的进展,一个名为“浪潮”的集体也自然产生了。软弱、木讷、缺少家庭温情的蒂姆,生活在单亲家庭、渴望关注的马尔科,自卑而渴望平等的丽萨,来自移民家庭、被社会歧视的锡南,物质生活富裕但精神空虚的彦斯......一个个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问题的个体因为“浪潮”的出现有了一个可以奋斗的理想和目标,在“浪潮”中大家互相信任、互相帮助,每个人都找到了对集体的归属感,然而当开始的热情逐渐升温,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对浪潮的狂热时,由此带来的恶果也接连出现,赖纳与妻子感情日趋冷淡、马尔科与卡罗尔渐生隔阂,当赖纳最终醒悟并决定在活动周最后一天结束“浪潮”时,平时软弱、木讷的蒂姆,无法接受视为生命的浪潮将被结束的现实,在射伤同学之后开枪自杀。 专制让所有的人都卑微,让所有的人都平等,这都让我们想起没有过去多远的年代,为什么专制会让人狂热,当我们穿着整齐划一的服装、有着整齐划一的手势、整齐划一的口号、整齐划一的目标、做着整齐划一的人。我们为什么会热血沸腾? 我们不要给自己找借口,说自己是受到了蒙蔽。德国人正视了这一问题,正视了自己的责任。《浪潮》中的独裁者只不过是集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寻找自我价值的梦想汇合在一起形成的偶像,当他与每个个体的梦想不再一致时,也是无能为力的,最终行使独裁专制权利的是整个集体,当每一个集团分子都陷入狂热之后,个人又能改变什么呢,这也就是为什么到了最后,赖纳――“浪潮”的创建者、独裁者和精神领袖,也无法控制局面的原因,最后已然不是独裁者控制个体,而是个体开始推动独裁。 人类是一种需要认同的群居生物。 当卑微的人没有能力去发掘出自我价值的时候,他就开始趋同于其他主流人群或者非主流人群。他需要一种归依感,尽管这种归依感是虚无的,但只要他觉得自己是混在人群中的人,他并没有被人群抛弃,那么他就得到了满足。越是那些怪异行为的狂热者,尽管看来和主流人群格格不入,却相反的,更是证明了他们是一群被“同质化”的人。这让我想起另一部美国电影《搏击俱乐部》。 我们生活的国度,有着忽视个性的传统。 另类是容易受到排挤,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在趋同,害怕着被排斥。我们的体制,能取得巨大的成绩,是因为牺牲着很多个体的价值。我们不能理解,为什么奥运时,我们满街道的红旗会让西方人害怕;我们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的开幕式如此的宏大,足以让我们自豪,却不足以让他们羡慕。我们和西方总有太多的误解,缺乏足够的信任。只因为我们对民主的概念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我们从小受着纪律的教育。 当我们身处于一个整齐划一的群体里,我们也许会连自己是谁,究竟为什么要干这事都摸不清楚,而当我们高呼这些口号,就如它是你所崇尚的自由或生命一样贵重。而这些是否真的贵重,让我们能值得为之牺牲? 专制产生的土壤是什么?学生们的回答是,高的失业率,贫富差距拉大,教育和社会福利得不到保障,民族问题,压抑的社会不满情绪,这一切在我们的身边何其的熟悉! 专制维持的基础是什么,学生们的感触是,能实现个体的平等,专制是不能容忍差距的,除非他们认为差距来自集体之外。专制需要共同的信仰,需要共同的目标,专制才具有统一性和高效率。 刚浏览简介和海报时,本以为这是一部反映当前德国新纳粹势力有所抬头的影片,但在看过本片之后,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太轻视本片内涵的主题。德国是西方哲学的发源地之一,哪怕电影也是从人性的层面来当头棒喝使人猛醒,本片就带有鲜明的“德国”印记。面对人生我们不停的在做出选择,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于民主与专制将做出怎样的选择?这取决于我们能从哪一方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也许这个答案过于残酷,然而现实与人性一向是不回避这一点的,我们又何必将脑袋埋在沙堆里呢。 “当我们悠久的信仰崩塌消亡之时,当古老的社会柱石一根又一根倾倒之时,群体的势力便成为唯一无可匹敌的力量,而且它的声势还会不断壮大。” ――法国思想家勒庞
评论于:
纳粹速成 只需五日
10年6月18日 22:00
相信晓波,相信王怡
评论于:
独立中文笔会的黑幕
10年3月27日 17:52
其中还有几名是年轻女子 ================================ 真是同仇敌忾啊
评论于:
昆明城管与小贩冲突 多辆执法车被烧被掀
10年3月27日 00:05
感慨很多,但我还是想说,无论如何都不要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对抗你所不满的事实,这样只会是亲者痛仇者快。
评论于:
阮一峰:一封博士研究生的遗书
10年3月26日 23:56
布老师你不厚道啊
评论于:
小布什嫌海地难民脏 顺手擦克林顿衣服
10年3月26日 23:22
很多年前去过东湖游玩 给我留下的印象很不错
评论于:
武汉拟填东湖450亩水面建酒店
10年3月26日 23:18
真是荒谬,可悲的朝鲜人民啊,你们真是我们的难兄难弟。
评论于:
朝鲜男子看《2012》被捕 或判5年监禁
在手机上浏览此页面
登录
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用户名或邮箱
登录密码
记住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已有帐号,立即登录
设置用户名
设置密码
重复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