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找回密码
发布
时事热点
中共禁闻
中国人权
维权上访
老1984存档
自由新闻社
开放社会资料室
雅典学院
国家局域网研究所
罗马假日公寓
时事热点
中共禁闻
中国人权
维权上访
老1984存档
自由新闻社
开放社会资料室
雅典学院
国家局域网研究所
罗马假日公寓
登录
注册
找回密码
更多资料
搜索内容
颜色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有写...
关注
私信
文章
2
收藏
0
评论
7
版块
0
帖子
0
粉丝
0
10年6月10日 08:45
果然无聊~~
评论于:
南阳小学生拒看新《三国》
10年6月10日 08:44
FUCK !!! 3代接位绝对会出问题!大家拭目以待吧!
评论于:
金正日实施第五次“血的肃清”
10年5月31日 16:31
还有开大灯
评论于:
六四临近 天安门警察换战斗帽严阵以待
10年5月31日 16:22
六四快到了,20年来每到这一天,天安门都非常非常的紧张,年年如此。去年六四二十周年,天安门达到空前的紧张,整个天安门广场被军警和政府工作人员站满(博讯义工穿越广场,拍摄难得视频)。除天安门地区警备倾巢出动外,从其他区增援大批警力,并动员城区各街道的数万名公务员到天安门值勤。这些拿高俸禄的公务员把所有天安门通道挤满,烈日炎炎下,所有阴凉地方都挤满了公务员。更多人打着伞在阳光下“暴晒”。不夸张说,六四这天“安保”人数与游客人数呈3比1的比例。 2010年六四还有五天,天安门地区的紧张气氛如天气一样逐渐升温。明显标志是所有穿制服的警察全部换上战斗帽,首次集体戴战斗帽值勤,是09年4月在北京大学值勤警察,为防止访民到北大讨伐孙东东。数百名“战训服”戴战斗帽的警察在北大各门值勤: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评论于:
六四临近 天安门警察换战斗帽严阵以待
10年5月13日 09:52
美国人钱真会用在刀刃上啊!
评论于:
美国务院资助法轮功150万美元用于“无界”“自由门”研发
10年5月13日 09:44
许知远写了一篇《庸众的胜利》,韩寒迷们和韩寒爱好者就开始为韩寒辩护,其实,许文章对准的是民众、民族,而不是韩寒,他并不要求韩寒去做LXB,也没有贬低韩寒,他对韩寒的分析也基本客观的。他批评的只是对民众的心态。韩迷和韩寒爱好者,未看清对象就开始为韩寒辩护。或许潜意识里面认为,偶像兄已经都这样了,谁还能要求他怎样?是的,问题是,许知远没要求韩寒怎样。他只是在叹息。他朝韩寒身后的庸众扔了一块泥巴,却被韩寒爱好者们吐了一脸口水,(不排除两者之间有交叉)。 许知远批评躲在韩寒身后的庸众们,鼓掌叫好的人,而自己可能会永远不下场子,看韩文章出了一口恶气后,照样在生活中做自己的顺民,甚至做帮凶。杀君马者道旁儿,韩寒或许在他们的赞扬声中走向“深渊”,庸众们或许会有些悲伤,擦把眼泪,继续寻找下一个偶像兄。韩寒不过是另外一种消费品。许叹息的是,这沉默的大多数,才是社会变革的关键。他们本该自己担当,而不仅仅只是欣赏韩寒,而已。 许没有谈到的是,韩寒所作的意义,部分是启蒙性的,部分是代言性的。这种有技巧的启蒙胜过很多张报纸。这种代言汇聚了一定的民间意见,对执政者也是一个威慑。作为一个文学青年和车手,你不能要求他做更多,所以,许知远也没有要求他做更多。我想任何人都不能要求他做更多,除非他自己愿意。 韩寒是一个启蒙者,是一个天才的杂文家,他的能量作用摆在眼前,他的“局限”许知远已经指出。任何人都有局限,尤其在这个时代。粉丝们的心情能够理解。当下,韩寒的言就是行,已经够勇敢。L在多年后也是以言代行,因为某个特定的时候,言比行更厉害,尤其在传播面上。现在的AI大胡子,算是一整个实干者了,不过,他在推特上简直是话痨之王。龙生九子,子子不同。整齐划一会是噩梦。 回过头来,为什么庸众会胆子小,是因为威权者胆子大。威权者胆子为什么大,因为庸众胆子小?鸡、蛋理论。作为庸众,有家有小,自然可以理解压力,庸众们围观韩寒的嘲讽能力和勇气,为之叫好,也是一种出气和解脱。庸众要学韩寒,既需要勇气又需要本钱,更无力去学习更高端、更危险的LXB,这点,想必绝大多数自命为精英的人也不会学L。这就是张培鸿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什么你许知远不去学刘。 进一步的是,即使想学L,也未必能学得会,学得成。如姚明去练长跑,甚至适得其反。许在其精英圈中启发,深刻度当在韩寒至上,韩寒在大众权中启蒙代言,普及度远在许知远之上,AI大胡子在搞路演发录像,石破天惊。L在修自己的龙象功,渐到九重。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作为决定性力量的庸众,粉韩之余,该量力而行,努力自爱,学习公民韩寒,精英许知远,艺术家大胡子,龙象功L等的精神、原则,然而,等这一切一旦聚汇成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社会或许能走出烂泥塘,当然,对手也未必在吃干饭,朝烂泥塘里注污水,扔石头,筑堤坝,也很忙乎。 很多人读懂了韩寒,因为文字犀利。很多人没读懂许知远,或许是文章晦涩,或许是感情冲动。如培鸿,虽说他不是韩寒的粉丝,看了他的文章,我觉得他作为一个韩寒爱好者,也还是动了感情。有感情,是好事。只是,别用错了地方。 张培鸿的评论:http://www.zhangpeihong.com/ 再看许知远的评论。坦率地说,这是一篇相当深刻地剖析“韩寒现象”的文章,条理清晰、一针见血。总结起来有两点:一是韩寒从不涉及真正敏感的话题,显得相当聪明;二是韩寒缺乏行动力。特别对于韩寒在《时代周刊》评选中得票超过刘先生,许知远尤其不以为然。 这篇文章独到的地方还不在这里,许文将批评的焦点从韩寒身上移开,放到了普罗大众身上。认为韩寒的流行,意味着大众都只是些庸庸碌碌的“墙头草”。只会选一些安全的角落,放声地嘲讽现实。 对此我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诚然,韩寒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底线,问题是这算好事还是坏事?我们首先要求一个人长得帅,他做到了;然后我们要求他车开得好,他又做到了;我们进而要求人家文字漂亮,他也做到了。这时候没有话说了,却指责他没有去抱炸药包,非要拿他去跟没有他帅、不会开车、文章没有他的好看但比他猛的人去比,会不会过于苛刻了? 事实上,即便是许知远笔下所谓的“庸众”,我现在也认为,只要他们看到韩寒的文字,脸上还会漾开会心的微笑,我们这个社会就大有希望。 写下这堆话,不是为了顶韩寒,因为韩寒不需要顶。 我只是突然想到钱锺书的那个比喻,如果你喜欢吃鸡蛋,为何要认识下蛋的母鸡?或者说,你如果要苛求母鸡的蛋,何妨自己也下一只?
评论于:
你读懂了韩寒 却没读懂许知远
10年5月13日 09:27
09年四月的,太老了吧
评论于:
曾节明:为什么共产极权在中国和东亚最为顽固?
在手机上浏览此页面
登录
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用户名或邮箱
登录密码
记住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已有帐号,立即登录
设置用户名
设置密码
重复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