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找回密码
发布
时事热点
老1984存档
自由新闻社
开放社会资料室
雅典学院
国家局域网研究所
罗马假日公寓
时事热点
老1984存档
自由新闻社
开放社会资料室
雅典学院
国家局域网研究所
罗马假日公寓
登录
注册
找回密码
更多资料
搜索内容
pereskia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有写...
关注
私信
文章
0
收藏
0
评论
10
版块
0
帖子
0
粉丝
0
10年5月22日 23:09
跑题了。
评论于:
奥巴马签署新闻自由法 称压制言论国家将受惩罚
10年5月10日 20:16
关注。。。
评论于:
征普通朋友
10年5月6日 20:49
第一张照片比较有感觉。各人意见是,如果把镜头往下压一些,照片的亮部和暗部的反差就不至于过大,容易曝光更精确一些。而且构图上可能更好。
评论于:
近日研究胶片,如果有爱好者可以进来交流一下
10年5月6日 20:46
第一张比较赞。
评论于:
近日研究胶片,如果有爱好者可以进来交流一下
10年5月6日 20:46
其实曝光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角度,和对象。
评论于:
近日研究胶片,如果有爱好者可以进来交流一下
10年3月31日 12:12
看了这帖及几个跟帖,有两个感想: 1 我们总是先于理解就进行评判,自诩会独立思考的人也常常会不由自主的有这种不加理解就行评判的欲望。 2 信息内容对于评论的暗示作用还是挺大的。
评论于:
社科院专家:学界基本肯定“清明时节雨纷纷”是伪诗
10年3月31日 12:03
转一篇谈歌的博文过来,对此有意多了解的可以看看。鲁迅说了,狰狞未必真豪杰,读诗未必不丈夫。不要老是一个姿态才好,那样会感觉像是一个火药桶。 谈歌:“清明时节雨纷纷”是伪诗吗?(2009-04-04 09:15:01)转载 标签:《清明》伪作选本杜牧杏花村诗歌文化杂谈 分类:杂谈 今日是“清明”。 上午到街中购物,有儿童吟诵杜牧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谈歌听的怔忡,抬头一看,太阳鲜亮,何必强说“雨纷纷”呢?不禁哑然失笑。 可以说,此诗为国人最为耳熟能详的诗篇之一,或是国人皆能出口成诵。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如周汝昌先生所说:“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周老先生所言极是,这首诗用词明丽,写景清新,语言通俗,境界优美,应该是写清明的杰作。更有人说,杜牧的这首《清明》诗,使千百年来所有写清明的文学作品相形见绌。这个判断,大抵也是不会错的。 但是,这首诗却一直受到质疑。有人干脆讲,此诗是伪诗,不是杜牧先生写的。 理由呢?却也简单:杜牧这首《清明》诗,不见于杜集。 也就是,杜牧的文集中没有这首诗,于是,学界很多人便认定是伪作。对么? 再如三联周刊的朱伟先生说:“中华书局出版的《杜牧资料汇编》,翻阅极困难,因是一个个历代人物罗列,只能一个个查找关于这首诗的相关资料,其中收集了唐到清300名家对杜诗的评点,只有一人说到了此诗。可见宋之后的学人,起码都不认为此诗代表了杜牧的水平。”朱先生由此质疑:《清明》诗可能是一首伪诗,因为不见于杜牧诗集。而且,朱先生考证,唐至宋,清明节气并不受重视。朱先生还翻检了经常阅读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的《唐诗选》,在杜牧名下,也不见这首《清明》诗。以《清明》诗的知名度、艺术成就,被选本弃用,是很奇怪的。 网友范先生则说,他为了进一步了解《清明》真伪的有关情况,曾上网查了一下。《清明》诗最早见于《贵池县志》,最早由南宋时人收入一些诗歌选本。关于《清明》诗是否由杜牧所作的争论早就有。根据有关文章,《清明》的产生、流传、作者,都是问题,不能肯定为杜牧所作,但也无法否定。 还曾有诗友说:几年前,曾读南宋人编的《古今岁时杂咏》,在“清明”卷下,没有见到杜牧这首著名的《清明》诗。当时感觉奇怪,只是没有深究,以为是编者眼光狭隘,疏漏了。现在看来,这其实是问题所在。云云。 《唐诗鉴赏辞典》第二版特增补了一条注释,指出,“宋初乐史《太平寰宇记》,第九十卷《昇州(今江苏南京)》中已有‘杏花村在(江宁)县西,相传为杜牧之沽酒处’之记载,可见至少在五代是就已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作者定为杜牧,故伪诗之说尚无确证。” 或许,《唐诗鉴赏辞典》说得更客观些? 唉!杜先生已是古人,不能顶着烧纸从坟里跑出来作证了。或伪或真?读者自家评判即是。无论怎样,《清明》仍是一首传唱不衰的好诗么! 如果没有进一步的证据,上述几位质疑者的说法,大概只能是猜测了。不作数的。 [ 本帖最后由 pereskia 于 2010-3-31 12:04 编辑 ]
评论于:
社科院专家:学界基本肯定“清明时节雨纷纷”是伪诗
10年3月31日 11:59
我想了一下,之所以有人喷,可能是“伪诗”两个字给人不好的印象吧。诗放在那,何来真伪之说呢?确切地说,是关于本诗的作者及主题是否关于清明在学术界有争议。 这个争议向来就有。好像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到底如何,还得看各人自己理解。 当然了,这不影响这首诗的伟大。
评论于:
社科院专家:学界基本肯定“清明时节雨纷纷”是伪诗
10年1月29日 16:52
好。
评论于:
秦晖:社会主义思想史 ppt
10年1月29日 16:29
[email protected]
评论于:
分享毛泽东三部曲
在手机上浏览此页面
登录
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用户名或邮箱
登录密码
记住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已有帐号,立即登录
设置用户名
设置密码
重复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