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找回密码
发布
时事热点
老1984存档
自由新闻社
开放社会资料室
雅典学院
国家局域网研究所
罗马假日公寓
时事热点
老1984存档
自由新闻社
开放社会资料室
雅典学院
国家局域网研究所
罗马假日公寓
登录
注册
找回密码
更多资料
搜索内容
水尤寒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有写...
关注
私信
文章
0
收藏
0
评论
76
版块
0
帖子
0
粉丝
0
10年8月29日 08:04
唏嘘不已
评论于:
摇滚英雄演唱会在工体举行
10年8月28日 22:23
书有卖的,可惜刚被停了,封得悄无声息。楼上链接正好
评论于:
野夫先生的《尘世挽歌》被禁
10年8月28日 21:41
是野夫《尘世挽歌》吗?
评论于:
野夫先生的《尘世挽歌》被禁
10年8月21日 16:06
当初书能印出来已经觉得侥幸了
评论于:
野夫先生的《尘世挽歌》被禁
10年6月26日 19:31
禁令前交了红色罚款单的人杯具了
评论于:
解放军不良风气有扩大趋势 出台严令禁止
10年5月2日 22:38
爷爷们,你们请尽兴
评论于:
韩寒:孩子们,你们扫了爷爷的兴
10年3月17日 01:07
今晚围脖的转发热帖啊
评论于:
毛新宇少将谈代课教师问题
10年3月11日 20:49
干部是人民公仆,媒体替人民监督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10年03月11日 17:58 两会代表委员中个别领导干部依仗公权力的“雷”人,则是不能被允许的。回避实质问题的“灭火”,有可能把小事闹大、大事拖炸,对于维护地方利益和政府形象甚至是十分有害的 钟沛璋 我86岁了,在医院养病期间,以一个老党员、老记者的天性,关注着全国两会的进展和各地新闻。 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再次“触网”,与全国网友聊天,一聊就是两个多小时,从物价、房价、大学生就业、民工荒、三鹿奶粉,谈到医疗改革、教育去行政化、“三公消费”,还谈到自己能体会“蜗居”的苦,最后再与网民“勾手相约”来年再见。 早在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就曾来到人民网,登陆“强国论坛”,与网友交流。“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胡温率先垂范,鼓励网络问政,这是一个大国领导人的政治风范。 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和一些门户网站纷纷开设“E两会”、“网民议事堂”、“我有问题问总理”等栏目,网络议政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政的一个重要意见来源和民意基础,给两会政治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令人振奋。 我注意到,两会代表、委员们的某些提案、议案和对媒体的表态,由于脱离主流民意,被网民冠以“雷人”二字,受到公众批评,需要代表们深自警思。代表委员们参政议政水平有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两会代表委员中个别领导干部依仗公权力的“雷”人,则是不能被允许的。 我想谈谈对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省长李鸿忠训斥《人民日报》旗下《京华时报》女记者,并夺走录音笔一事的看法。记者关心邓玉娇案,是新闻媒体的职业素质要求。党的十七大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甚至早在1948年,刘少奇同志与华北记者团讲话中,就郑重要求党的新闻工作者,帮助人民和中央通气,考察党和政府的政策到底对不对,错了就提出来,时刻准备修正和补充。这是共产党的新闻政治理念。 记者在邓玉娇案发生后的第一次全国“两会”上,向湖北行政长官提问这一曾经震动全国的社会热点事件,符合这样的新闻政治理念,也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一个负责任的地方领导干部,有义务借国家议会的场合,梳理和反思处置邓玉娇案的经验教训,并对于避免类似案件再次发生、疏导民意、化解民怨提出建设性的思考。如果确实发生因此而指责记者的现象,那是落后于共产党在1948年的政治觉悟的。 我了解到,近年来一些地方领导人经常抱怨:新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把地方搞乱了,动不动就想封网,抓捕敢向政府提出批评意见的网民。邓玉娇案中,基层政府甚至以“防雷击”为名,停止了电视信号转播。我看这些同志对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舆论引导新格局”的战略判断,缺少认真的学习体会。 他们至今还搞不清楚,新闻的发生是第一位的,新闻的报道是第二位的。闹出矛盾来,解决问题是根本,只想着舆论“灭火”是治标不治本。回避实质问题的“灭火”,有可能把小事闹大、大事拖炸,对于维护地方利益和政府形象甚至是十分有害的。 我们提出媒体和记者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目的是配合党和政府解决现实生活中影响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一味要求他们回避现实矛盾,以鸵鸟姿态,放任基层政府的不作为和乱作为,坐失通过舆论监督维护社会稳定的良机。 3月11日,我看到报章上李鸿忠同志就此事的公开回应,感到很悲哀。堂堂地方大员对于在国家议会这样的庄严场合,夺下记者录音笔这样的明显失态行为,竟然没有一丝歉意,辩解说“我们就担心她不是记者,就把录音笔拿去看看了”。首都两会驻地不是邓玉娇的家乡野三关,那里去年曾经发生过动用公权力抢夺记者采访器材、殴打记者并逼着记者认错的事件。 记者问:“许多网民要求您向记者道歉,您怎么想?”李鸿忠同志断然回答“我觉得不涉及道歉”,接着以长者的口吻宽容这位受辱女记者的莽撞:“很多年轻人刚从业,也很不容易”,“有的时候,有一些误解啊,像传递信息不很全面啊,我看也不用(道歉),慢慢就好了”。后面这句话,意思完全弄反了,似乎是记者本该向他道歉,只是因为领导同志宽容大度,才不跟年轻人计较了。我看这样的表态不仅极为勉强,也缺乏共产党人应有的诚恳和诚实。 温家宝总理刚刚在2月27日与网友交谈中表示:我是“公共财产”,属于人民。公权力形象和公信力属于“公共财产”,需要自觉地、无条件地接受公众,特别是新闻舆论的监督。对抗监督,就得鞠躬道歉,这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问题,没有什么“慢慢就好了”的可能。此事糊里糊涂地过去,只会拖累党的形象、政府的声誉! 这场不该发生的争端,使我想起整整30年前青年厨师陈爱武批评商业部长事件。北京丰泽园饭庄的厨师陈爱武,向《中国青年报》反映,商业部部长王磊搞特权,吃一顿客饭交的钱还不够买一碗汤。 我当时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安排记者去调查,发现确有其事。1980年10月16日,在第一版头条位置刊登通讯:《“敢于向特权挑战的人——记北京丰泽园青年厨师陈爱武》。我为这篇通讯配发社论《改革者,鼓起你的勇气》,强调:“不管职务多高的干部,他们都是人民的公仆,而决不是人民的老爷。他们都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当天早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摘播了通讯和社论。 见报当天,王磊部长就向中纪委作了书面检查,除了认错并表示愿意如数补足少付钱款外,还请求给予党纪处分。王磊部长又把这一检查同时送给国务院领导同志,并请商业部党组将他的检查印交各局,“向全体同志宣读”。当天下午,商业部党组举行会议,“学习和讨论”了《中国青年报》发表的报道和社论。 王磊还分别给北京市第一服务局和丰泽园饭庄写信,表示:“听广播之后颇受教育,也颇惭愧,对陈爱武同志这一行动,表示衷心感谢和钦佩……请你们协助我查清,我在各饭店吃过饭少付的价款,通知我,我也补足”。 80年代初,尽管也有“不正之风”的困扰,但党风和社会风气总体上比较清纯。尽管王磊部长是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入党的老干部,但被批评后立刻对中央、对媒体、对提出批评者、对公众诚恳认错道歉,痛痛快快,不拖泥带水,没有反过来质问记者“你怎么老纠缠这个事情”,更不会威胁说“我要给你们社长讲”。 1982年3月,王磊被免去商业部长职务。1994年王磊同志辞世。在舆论监督面前,他知错能改、胸襟坦白,令我感动。今天想来,恍若隔世。 当时也曾有领导同志认为,陈爱武批评商业部长不好,会煽动群众对政府不满等等,这实际上就是为王磊同志开脱。他们还定了两条杠杠,一是点名要经过批准,一是要先党内后党外。 我当时就针对这两条杠杠说:“我们不禁要问你们搞特权是谁批准的?你们搞特权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党?有没有想到党外的影响?为什么现在要抬出党来为特权保驾了?……现在的实际情况不是对干部保护少了,而是人民监督渠道少了,人民监督而不被打击报复的保护少了。报纸是人民实行民主进行监督的一条很重要的渠道,你做对了就表扬,做错了就提醒你,这有什么不好呢?这样人民的民主生活就正常了,党的民主生活也正常了。”我在人民日报就此事撰写文章《开一代民主新风》,提出:“利用报纸来监督公仆……是建立正常民主生活不可缺少的渠道。” 中国人民为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前仆后继地奋斗,从1949年算起经过了60年,从1911年辛亥革命算起即将迎来第100年。几代人的流血流汗,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话来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最令人动容的一段话。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温家宝总理做完政府工作报告,胡锦涛总书记与他热情握手。这是我们党面对全中国人民的庄严宣示。国家的存在是为了人民生活的幸福和尊严,不是要把人民管住,无处说话。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就任时说过一句话:“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就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把官员关到笼子里。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给你们讲话!”美国总统也要受到美国人民和国会议员的监督。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领导干部不能够无法无天,应该受人民监督。 当前中国处在一个转折时期,经济飞快发展,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腐败、贫富差距、社会不公正……矛盾很激烈。当地方官不容易,要落实好中央的正确决策,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好各种矛盾,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艺术,但有一条,地方官首要先做人民的公仆,而不是人民的老爷。 我很赞同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近日在第一期全国县委宣传部长培训班的讲话:“要把舆论引导的任务落实到基层,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支持媒体采访报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同新闻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当政者常说要有忧患意识,最大的忧患莫过于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得不到充分保障,官员缺乏有力的舆论监督。我们仍要继续高举“五四”运动,“民主与科学”的大旗。现代国家的官员们都受新闻舆论监督。尊重舆论监督的官员,才有道德的力量。没有道德力量,与民心、党心相背,任何官员手中的权力都是靠不住的。 近日另一条消息让我眼前一亮。在全国“两会”的民主气氛中,湖北十堰市公安局出手纠正了郧西县以诽谤罪抓捕网民的错案,对网民“零点三六”(陈永刚)给予国家赔偿。 在当地论坛上,县委、县政府发布《郑重声明》称,“向陈永刚本人和社会公开道歉,真诚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网民批评监督郧西工作”。声明之后,县委书记叶战平亲自跟帖:“我个人对十堰市公安局关于郧西县公安局对陈永刚一案的复核处理意见无异议。同时,希望县公安局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依法履行职责,维护一方平安。” 这样的湖北干部,值得大声喝彩。 (作者为中宣部新闻局前局长)
评论于:
湖北省长李鸿忠:我不道歉
10年3月11日 20:48
快讯:湖北巡抚衙门就李巡抚抢录音笔事件发表严肃声明 路边社快讯(大清国京师,庚寅年己卯月戊午日亥时三刻,800里加急明传电报):急!急!急!在欢快热烈的大清国歌舞表演大会暨笑林表演大会(时称“两会”)期间,京师突发湖北李巡抚抢录音笔事件,引致举国围观。甚至海外留学生、华侨、华人,各东西夷国家友好及不友好人士,都要紧捂嘴巴(本社注:怕笑掉了大牙),或猛摇身板(本社再注:怕笑岔了蛮腰)。就此,湖北巡抚衙门星夜挥笔,火速杜撰出严肃声明。本社刚刚独家收到该份还滚烫滚烫的声明稿件,迅即转发世界,本社不着一字评论。以下为声明全文。 军机处、内阁各部,全国各省、道、州、府、县,并各将军衙门、各八旗衙门,并全国各农、工、商、学、教、医、巫等行业总会暨各京剧团、说唱团、马戏团等文艺表演团体,并全国各大报馆、相馆、饭馆、茶馆、烟馆、酒馆,并东西夷各国驻清使馆钧鉴! 查近日“两会”期间,鄙省从一品巡抚、一等忠勇伯,钦赏顶戴孔雀花翎项挂朱红玛瑙朝珠内着黄马褂外着镶边绣花墨绿丹凤朝服,李公鸿章李大人,在接受各报馆访谈时,当众借走了一位《京报》女访员的录音笔。对此,京师巍巍皇城的城墙根儿,以及全国城乡极少部分大清光芒还不易穿透的角落里,有极少数顽劣之徒、宵小之辈,大惊小怪,故意起哄,恶意围观,以致流言四起,笑语频传。这完全扭曲了事实,背离了真相,极大地伤害了李大人的纯真感情和高贵节操,也极大地损害了李大人、湖北行省暨吾大清帝国的伟岸形象。故此,本巡抚衙门特向中外发布本严肃声明。 一、事件的真实情况 经湖北行省驻京办商请“两会”会务司、牌坊司等部门共同查证,在认真而全面地听取了李大人、当事访员及若干现场目击证人的意见和证词,并调取查看了会场监控录像后,我们认为,事件的真实情况是酱紫的: 当日近午时分,李大人和参加“两会”的数千会员一样,经过一个上午的忙碌奔波,走东家,串西家;东扯扯,西弹弹;叙叙家常,说说风情;哼段小曲,唱首颂歌;说段相声,演个小品,等等,可以说已相当疲劳。其时,李大人正拟离开会场,突然,包括“京报”在内中外多家媒体的记者,簇拥过来,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他们一方面表达了对李大人的无限敬仰之情,另一方面也希望聆听李大人对治理家国要事的滔滔宏论。 李大人本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和蔼可亲,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媒体记者们的提问。临近结束时,李大人眼睛一亮,突然看到“京报”记者的录音笔,当即感到这是一件高科技的东西。因此出于对科研工作的冲动追求,对发展科技产业的的强烈渴望,李大人提出借用观摩一下。然,可能由于当时会场人多,该访员并未听清李大人的话,而李大人因干革命养成的风风火火的脾气,也没留意到访员的反应,就率性地拿过了录音笔,急冲冲夺门而去,去操劳繁重的革命工作去了。 可见,事情很清楚,并没有什么可以拿来说三道四的东东。相反,这件事还深刻反映了李大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兢兢业业的宝贵作风。 二、事件细节详解 1、关于小白菜案。有的流言说,是记者提问小白菜案,引起李大人不爽,才生出的风波。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问小白菜案,李大人怎么会不高兴呢?相反,李大人是兴奋才对。众所周知,耸动海内的小白菜案,在李大人的亲自操持下,在老佛爷、光绪帝的亲自过问下,已经得到了圆满妥善的处理。该案生动地反映了政通人和,海晏河清的盛世景象。如此长脸的事,李大人还担心媒体们不问呢! 2、关于李大人变脸色。有的流言,还胡编乱造,说其“脸色顿时阴沉” 。这个说法,既可以说靠谱,也可以说不靠谱。为什么说靠谱呢?其时,李大人脸色可能略变了少许,但如上条所说,决不是因为小白菜,而是因为李大人废寝忘食,脾胃虚寒所致。又为什么说不靠谱呢?因为说这种话的人,其实是对我大清千百万官吏的优秀品性还不太了解。我大清官吏哪一个不是人前一张脸,人后一张脸;东边一张脸,西边一张脸;对上一张脸,对下一张脸------所以,“变脸”对俺们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世人还说俺们是“二皮脸”,这也太低估俺们了,没有百十八张皮,咋个在这个优秀的队伍里面混罗? 3、关于录音笔。身为洋务派重镇,李大人一直非常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因而才会生出他向记者急切借用录音笔的佳话。有些流言说李大人“抢”录音笔。大家听听,“抢”这个字用得多么荒唐可笑,不着边际。录音笔即使是新东西,有若干科技含量,但能值几个钱?李大人,一个封疆大吏,一年俸禄多少?犯得着抢一支破笔吗?况且,如果真是李大人稀罕什么玩意,还用得着“抢”吗?全省上下,多少人排着队等着送李大人东西,他老人家连正眼都不想瞧。又,经过半日的揣摩研究,李大人已彻底弄清了录音笔的原理,故当晚就将其归还给该访员了。大家看看,真正用心做事的领导,是要经受多少误解和冤枉啊!所以说,俺们大清为什么这样落后呢?怪就怪人民群众落后哇,觉悟不高哇,愚昧哇!领导们想潜心搞点科学研究,都要被飞短流长,风言风语。改革难啦! 然而,象李大人这样的开拓创新型领导,是不会为歪风邪气所动摇的。他当晚就已拍板,要在武昌镇光谷区上一个录音笔项目,大批量生产该种高科技产品。且为弥除误会,拟延请该“京报”访员出任产品的形象代言人。 三、上级领导高度重视、亲切关怀 录音笔事件发生后,湖广地方和大清帝国的领导高度重视,亲自过问,亲切关怀。 1、湖广总督张之洞表态。当日傍晚,湖广总督张公之洞张大人,特别邀请李大人在菊花台共进晚餐。进餐时,张、李两位大人除了深入浅出地交换“两会”的学习心得,认真细致地研究地方重要工作以外,还重点就录音笔事件进入了详细探讨。李大人首先认认真真地汇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听取汇报后,张大人表示:“鸿章是个好同志,好兄弟!本事件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不究结果。鸿章同志用心工作,希望发展高科技的急迫心情,组织上及其本人是高度认可的,支持的。然而,由于行为上的夸张,沟通上的误会,信息上的不对称,以及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添油加醋,以致事情有一点走样变形。这方面还有请各地牌坊司的同志们加油,努力做好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工作。不要让广大百姓在背后对我们指指点点,老是说我们既要当个什么子,又想立个什么坊。这就很不好啦。” 2、恭亲王和醇亲王等国家领导人表态。当日夜,恭亲王奕䜣和醇亲王奕譞等国家领导人,还在八大胡同某酒楼召见了李大人。两位亲王均表示,赞成张之洞总督的意见。他们还对李大人进行了亲切的慰问和勉励。 (注:关于两亲王与李大人的交谈详情,另见附件。其中,他们不仅就录音笔事件,还就多党制、群体性事件、人亡政息等国内国际重大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沟通和研究。由于事涉国家机密,该附件仅限省部级以上领导传阅。另,请各媒体发布本声明时,将本处注解删除)。 四、社会各界坚决拥护支持李大人 录音笔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先是窃窃私语,继则群情喧哗,纷纷表示坚决支持李大人,坚决看不起某些无聊好事分子。本省相关部门还专门走访了一些人民群众。 巴山民女邓娇娇说:“一个巡抚大人,说他抢土地、抢房子、抢银子、抢女人,俺还信,就象俺家乡的知县知府们一样。要说他抢录音笔,打死俺也不信!” 湖北某市周市长表示:“我举双手双脚支持李大人。媒体那个坏呀,俺是体会颇深,去年他们差点就把俺整死了。幸亏俺是死猪不怕滚水烫,对各种言论,不理不睬,装疯卖傻,加上各级大人对俺一直疼爱有加,不离不弃,俺才过了这道槛啦!” 襄樊民女高莺莺、石首厨师涂远高等均表示:“提起我省、我国各级各位长官大人,俺们就热泪盈眶啊!俺们是恨不能从地下爬起来,向他们表达最最崇高的敬意呀!” 可见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雪亮的。 所谓天地之间有秆秤,是非公道在人心。李大人是大人大量,已不想就此事费心耗神,而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我们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当中去。 这种些微琐事,就让它成为宏大时代潮流中的一个小插曲,一朵小浪花,随滚滚长江东流而去吧! 我们湖北,是一片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的土地。著名的赤壁大战就发生于斯,两晋南北朝以来,更是穿梭金戈铁马,转瞬沧海桑田。多少王朝在这里潮涨潮落,多少家国在这里旋起旋灭。所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从这些厚重的历史中,我们深知,人民,唯有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任何王朝,只要以欺压人民为常态,以愚弄人民为乐事,要想不“人亡政息”,难矣!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来回古今,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谨此惶惶布达天下! 湖北行省巡抚衙门 庚寅年己卯月戊午日
评论于:
湖北省长李鸿忠:我不道歉
10年3月7日 21:17
國娱樂圈紀檢委 書 記:宋祖德(同志) 副 書記:劉信達(同志) 秘書 長:劉美雲(同志) 常務委員會:(名單略) 全體委員會:(名單略) 德達偵探所 所 長:宋祖德(先生) 常務副所長:劉信達(先生) 副 所 長:李麗華(女士) 辦公室主任:劉美雲(小姐) 情報偵探員:逾30名(名單略) 娱樂圈內線:逾90名(名單略)
评论于:
宋祖德:兽兽献身过某地高管和刘谦等男明星
加载更多
在手机上浏览此页面
登录
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用户名或邮箱
登录密码
记住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已有帐号,立即登录
设置用户名
设置密码
重复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