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找回密码
发布
时事热点
老1984存档
自由新闻社
开放社会资料室
雅典学院
国家局域网研究所
罗马假日公寓
时事热点
老1984存档
自由新闻社
开放社会资料室
雅典学院
国家局域网研究所
罗马假日公寓
登录
注册
找回密码
405
133
更多资料
搜索内容
Tashkent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有写...
关注
私信
文章
13
收藏
0
评论
65
版块
0
帖子
0
粉丝
0
19年11月23日 00:00
感覺有些不太合適,個人是覺得如果弄成烈士相片牆的形式會比較莊嚴一些 或者拼成反送中的圖標之類的?
评论于:
【文宣征集】能否把香港死难者照片拼成巨副独夫画像?
19年11月22日 00:00
第一島鏈危機!不滿川普漲防衛費 南韓與中國簽防禦協議 日本:???
评论于:
韓國不滿美國漲防禦費,憤而與中國簽防禦協議。大家認為會產生哪些影響?
19年11月21日 00:00
法案通過 → 取消獨立關稅 → 攬炒成功 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的未來,是「反送中」運動成敗關鍵 從今年(2019)年6月開始,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從香港本地的政治議題激化為全球都關注的焦點。抗爭歷經6月初的百萬人遊行、衝擊立法會,到8月初已經發展成罷工以及蔓延全港的街頭游擊戰。 目前各方都還看不出來這場抗爭會如何收場。從示威者的訴求來看,這場抗爭除了要求政府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還包括要求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負起政治責任引咎下台,甚至要求北京應該開放香港實施「真普選」。 但這些要求似乎都超出了北京當局所能接受的底線,因此外界也普遍懷疑中方最後會不會動員解放軍對香港進行鎮壓,重演當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情況。在兩次中國國務院港澳辦的官方記者會上,面對媒體提問解放軍是否會出動鎮壓,港澳辦發言人均避重就輕,只暗示會參照《基本法》的相關內容行事。 促成香港反送中抗爭的背景,以及北京當局處理香港問題的態度,背後有許多複雜的脈絡。但這些脈絡全都聯繫到一個關鍵,那就是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的發展。所以這篇文章就以這個關鍵為核心,分析香港反送中運動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什麼是「獨立關稅區」? 香港被世界貿易組織列為獨立關稅區,起因於上個世紀1980年代,當時英國政府開始跟中國磋商將香港歸還中國。為了確保香港歸還中國後的經濟自由,因此英國跟關稅暨貿易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提案,讓香港在回歸中國後成為「獨立關稅區」。 所謂的「獨立關稅區」,就是在經濟上被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香港成為獨立關稅區後,雖然政治上屬於中國的一部分,但在經濟上香港被國際看作是「獨立」的個體。看到這裡可能會有人覺得奇怪,既然香港主權回歸中國,中國政府又一向主張「大一統」,為什麼會支持香港在經濟上的「獨立」地位? 香港「獨立關稅區」對中國的利用價值 原因很簡單,因為香港在經濟上最大的價值,就在於這種特殊的獨立地位。早年香港被稱為「東方之珠」,其繁榮背後的原因,就來自於香港在經濟上獨特的地位。 作為英國的殖民地,香港享有英國保障的經濟自由,又享有大英帝國幾百年來建構的國際貿易網絡加持。作為以華人為主的社會,香港比新加坡又更接近中國與台灣的華人市場。相較解嚴前的台灣與改革開放前的中國,香港成為華人世界與歐美自由貿易的最大口岸。 1980年代中國的改革開放剛剛開始,中國能開放到什麼程度,開放的經濟政策會不會開倒車誰也說不清楚。因此讓香港在回歸後持續在經濟上保持「獨立」,不只是保障香港的經濟繁榮,也讓中國得到經濟上的對外窗口。一但中國出現政治動盪,需要收緊國內的經濟自由,還是可以透過香港保有一個對外貿易的橋樑。也可以讓對中國有疑慮的外資,在香港設立據點保持跟中國的商業往來。 基於這樣的考量,中國政府也同意英國的提議,造就了目前香港「獨立關稅區」的地位。 反送中背後香港青年的焦慮,起因於香港「獨立關稅區」的重要性下降 不過中國在改革開放後,雖然政治上時緩時緊,經濟上卻盡力向全球化市場接軌。從一開始只限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開放對外貿易,逐步開放到中國各省都能與國際市場來往。在中國自己就能向國際市場開放的形勢下,香港的經濟地位便逐步下降。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外資投資中國有80%都是以「港資」的名義,這個數字到了2011年已經下滑到60%左右,而且隨著時間還在逐步下滑。當跨國企業可以繞過香港,直接將「大中華區」總部設置在上海、北京,香港的經濟地位自然就逐漸下降。 到了這兩年,已經傳出中國政府未來規劃將香港併入以廣東經濟圈為主的「粵港澳大灣區」。就算不談讓香港許多人反感的「中國因素」,中國治下香港的地位從過去聯繫華人世界與歐美貿易的最大商業口岸,淪落到廣東經濟圈的一部分,這讓香港的年輕人情何以堪?在這樣的形勢下,香港人自然會對中國治港的未來失去信心,動搖對中國的向心力。 我們平心而論,毀掉香港的經濟地位對中國並沒有好處,造就香港經濟地位下滑的形勢也不全然是中國政府的責任,而是中國整體經濟自由化下的必然結果。但是香港的經濟條件惡化是事實,中國將香港經濟整合進廣東的解方,雖說出發點不一定是惡意,然而看在香港人眼中,就像是中國政府在加速香港經濟地位的沈淪。比起港澳辦所提的「愛國教育」,這恐怕才是香港年輕人對中國離心離德的癥結所在。 現在的局勢可以說是香港回歸20年來因為經濟結構所造成的焦慮,透過這次的「反送中」抗爭一次爆發了出來。 中共對香港抗爭投鼠忌器,也是怕危及香港「獨立關稅區」的地位 中國政府面對這次的反送中抗爭,顯得相對克制。沒有像過去的六四天安門事件或是中國歷次對待內部抗議那樣直接動員軍警鎮壓。對於這個現象雖然各方都有不同的解讀,但我認為最有力的關鍵,應該還是中國政府害怕強力鎮壓,會危及香港獨立關稅區的地位。 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獨立關稅區成立的條件必須是該個體在貿易事務上有「完全自治權」。中國名義上對香港實行「一國兩制」,事事必稱遵守《基本法》的相關規定,在經濟上也是為了讓世界貿易組織承認香港具有「完全自治」的權力。 在7月底港澳辦的記者會上,中國官員在回答有關解放軍鎮壓香港的問題時,要記者去看《基本法》。而《基本法》中的相關規定是要香港特區政府「向中央請求」中國才會派出解放軍。從港澳辦官員的回答來看,中國在鎮壓香港的問題上,最在乎的還是如何盡量避免給外國留下「損害香港自治」的印象。 另一方面,我們從美方的反應也可以看出,取消香港獨立關稅區的地位,是美國面對香港事務最後的一張底牌。其實從去年年底香港尚未爆發反送中爭議前,美國就有考慮取消香港獨立關稅區的地位。原因是出在「華為案」中,美方發現孟晚舟利用香港作跳板跟伊朗做生意。這讓美國對中國企業是否會利用香港作跳板進行非法活動產生疑慮。 雖然美國不能直接代表世貿組織,但作為當前全球產業鍊的最終市場,美國如果不將香港視為獨立於中國的經濟體,香港獨立關稅區的地位等於名存實亡。這個消息傳出後引起香港商界一陣恐慌,BBC報導甚至連香港政壇內親中的「建制派」議員都表示美國只要「把香港與中國視為一體,香港就會『玩完』。」這讓香港商界不分黨派都派人赴美遊說,遊說結果得到的結論是: 美國政界的共識是如果香港政府有再剝奪市民的參選權、驅逐外國記者等行為,《美國──香港政策法》和獨立關稅區的政策就會被撤銷。 今年5月當反送中爭議興起時,特朗普也在Twitter上聲明:如果香港特區政府強行通過《逃犯條例》修訂,美方也考慮應用國內法的方式,不再把香港視作獨立關稅區。 中國為什麼會害怕香港失去「獨立關稅區」的地位? 前面我們提到在中國推動經濟自由化之後,香港的重要性已經逐步下滑,未來甚至將被整合進廣東經濟圈,那中共為何還會那麼害怕香港失去獨立關稅區的地位? 原因就出在近來越演越烈的「美中貿易戰」。未來若是美國與中國貿易關係持續惡化,香港的重要性又將逐漸提升。過去香港的地位逐步下滑,來自於中國經濟的開放與全球化。因為香港的重要性是作為中國對外的貿易橋樑,有點類似中國經濟代理商的感覺。 如果外國今天可以繞過代理商,直接跟總公司往來,代理商的重要性自然一落千丈。但美中如果鬧翻,甚至從貿易戰惡化成「新冷戰」,美中之間的貿易就重新需要香港這個代理商,香港的重要性自然水漲船高。 香港問題的弔詭在於香港的「獨立性」是中國經濟的「保險」。如果中國維持開放跟全球化,與西方關係良好,香港在經濟上的獨立地位對中國就沒什麼用,中國也沒什麼必要維持香港政治上的獨立性,香港的前景就會越慘。但中國只要跟西方關係惡化,或是中國政治局勢向極權緊縮影響市場的自由,香港經濟的獨立性就會變成中國維持對外貿易的重要樞紐,中國也因此有必要尊重香港在政治上的獨立性。 從這點可以說香港民主的命運與中國正好相反,但前提也是在香港的民主與獨立性不會危及中國對香港的統治。 「反送中」的成敗與「獨立關稅區」的命運息息相關 我們回到反送中運動的情況。 從我們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隨著美中貿易戰的激化,讓香港確保自身的「獨立性」,對中國經濟來說其實是買一門保險,利害關係上中共當局其實沒有推動「送中條例」通過的必要性。所以當反送中爭議興起時,外界就盛傳北京方面並不積極,而是林鄭月娥主動想拍北京的馬屁,結果弄巧成拙反而捅出大婁子。 因此之前在港澳辦的記者會上,也有媒體詢問中南海對林鄭月娥的態度為何?不過很顯然的,就算中南海方面對林鄭月娥極度不滿,在當前香港民意強烈要求林鄭月娥下台的聲浪下,北京當局反而必須更加支持林鄭月娥。原因無他,在特首人選問題上,中南海方面必須展現北京的權力高於香港的民意。一但在林鄭月娥的去留上,特區政府向民意低頭,北京在指定香港特首的權力乃至對立法會的控制將完全崩潰。 對北京最有利的局面,莫過於香港的抗爭在一段時間後自動平息。北京再透過「其他議題」讓林鄭月娥下台,由北京「主動」釋出善意換上一個香港人比較歡迎的特首人選。這樣北京當局的權威跟面子不會受到損害,也能夠向國際表演一國兩制相當「尊重」香港的自治權利。 然而目前局面的發展,讓北京當局越來越下不了台。香港抗爭的最新策略是「Be Water」跟「無大台」,也就是去中心化的游擊抗爭。這種策略的好處是指揮體系不容易被當局鎖定逮補,但缺點就是難以推出「代表」來跟當局協商。 前面分析只要美中貿易戰越演越烈,國際間的緊張局勢逐漸升高,對香港確保經濟與政治上的「獨立性」是越來越有利的。但中國當局在這方面也有一個底線,那就是香港必須確保經濟機能(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利用價值)以及確保中共治理香港的權力(就算只是名義上的)。如果這兩項底線受到危害,甚至香港抗爭對中國內部的民主派產生鼓舞,為了避免骨牌效應中國就很有可能讓解放軍入港鎮壓。 8月5日開始的罷工行動,開始挑戰上述的兩條底線,就讓中共的反應越發緊張。不只香港警隊鎮壓的力道大幅強化,中國軍警也開始頻繁在廣東與香港交界處集結與演習。一但抗爭力量再加強,難保中國不會冒著讓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被取消的風險也要入港鎮壓,這樣就會是魚死網破的結局。 「戰爭的目的是追求一個有利的和平。」正因為未來的國際局勢其實是站在香港這邊,所以確保階段性的勝利讓反送中運動可以和平落幕,其實是一個對各方都有利的結果。不過目前香港的抗爭越來越傾向民眾自發性、無組織的發展。對香港民眾來說,他們最有利的籌碼還是香港作為「獨立關稅區」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但要怎麼善用這項籌碼與北京當局周旋,爭取到最大的自主權,還是要考驗香港民眾的智慧。
评论于:
菜鸟问下《香港人权法案》有什么用?
19年11月20日 00:00
【抗爭籌碼學】香港愛國者的當務之急是籌組實質性的臨時政府
评论于:
香港手足想要把革命之火烧到大陆,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
19年11月19日 00:00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 可以說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是中國有史以來最接近民主自由的時刻 然而孫文使用武力推翻了北洋政府,建立國民政府 在國民政府的威權統治下中國可說是民不聊生,蔣介石打擊軍閥勢力、發動對日戰爭,為二戰結束後東亞大陸的赤化種下禍根 二二八事件屠殺了整整一代的臺灣菁英,推行國語運動導致臺灣本地語言的消滅,採用中國教育將臺灣人民洗腦為中國人,打著耕者有其田,實為打土豪分田地的方式剷除臺灣的地主階級,將大多數臺灣資源資源納為黨有 直到民主化的今日,國民黨依然打著中華民國的名號,用各種卑劣的手段,試圖使臺灣在經濟層面上更加依賴中國,軍事層面上出賣各種情報,刪減各種國防預算 將搜刮民脂民膏所得來的龐大黨產用於干涉臺灣選舉,在政治上不斷杯葛各種建設法案、出賣技術到中國以至於臺灣經濟沉淪數十年 中華民國之於台灣大概就相當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於六四受害者 可以說打從國民政府建立的那一刻,就為東亞大陸與週邊地區帶來無盡的苦難,其禍害程度完全不亞於共產黨,畢竟有蔣介石才有中華人民共和國 如果說中華民國是個偉大的國家,那大概是指北洋政府時期吧? 推薦閱讀:《1927:民國之死》
评论于:
中华民国算不算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19年11月19日 00:00
台灣之命運2018 中華民國在台灣只是過渡時期的權宜之計,類似阿根廷聯邦在烏拉圭東岸,不可能無限期維持現狀。主權即排他性殺人權。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主權,建立在中華民國屠殺日本殖民地居民的政治資本上 摘錄 明鏡訪談劉仲敬(20170605):顛覆大一統中國史觀 中的其中一段與同志分享 主持人:台灣有華獨和台獨之分。華獨就是,還是承認“中華民國”的國號,但是認為中華民國的領土僅僅限於臺澎金馬,以“中華民國”的國號實現台灣的獨立;台獨就是,認為中華民國只是一個外來政權,是一個殖民者,就跟那些日本人當年殖民台灣一樣,所以他們是想以“台灣共和國”為國號使台灣獨立。這兩種思想在台灣也正在交織著,但是蔡英文像是一個非常矛盾的綜合體。你是怎麼樣看台灣最近幾年的本土主義的發展?尤其是有關《三藩市和約》跟台灣地位的關係問題。 劉仲敬:華獨和台獨不是同一個層次的東西。可以說華獨只是一個政治上的武器,它沒有實體的;台獨則是標準的歐洲意義上的民族發明,或者說是文化民族主義的產生。它首先是把比如說是德語的一種方言,像波西米亞語,發明成為國語,然後把講波西米亞語的人發明成為一個文化民族 — — 這個文化民族在政治上講仍然是首先在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之下,然後在哈布斯堡多元帝國的統治之下 — — 在文化民族產生了政治自決以後,漸漸地在哈布斯堡王朝的國會中間取得了自己的特殊地位,最後在哈布斯堡王朝解體的過程中把文化民族變成了政治國族。“國族”這個概念,一般來說就是指的有政治機構或者國際承認的政權,而民族就不一定。哈布斯堡王朝自然可以有多個有自我意識的民族,能不能夠建立國族,那還要看政治上的發展。 台灣文化民族的發展,實際上是十九世紀歐洲各民族創造的一個標準過程。最初這些人只是居民,講某一種特殊方言的居民,他們的語言只是方言,而不是國語,他們也沒有明確的民族意識,只有地方的鄉土意識;最後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民眾對政治的參與,原先只講方言、對一般政治不感興趣的老百姓漸漸地參加了高級政治,發現了自己和其他人的不同,然後感到自己的文化共同體有必要改組為政治共同體,最後就產生了民族,又由民族建立了國家。現在台灣就是處在那種民族共同體的自我認同正在產生、正在走向民族國家道路上的階段。這個是一個普遍規律,無論是歐洲 — — 特別是東歐國家,還是中東,還是基輔羅斯的各邦,穆斯林各邦,走的都是這條路,全世界所有的民族都是按照這種方式展開的,步驟一點也沒有錯。 但是華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華獨是一個特殊現象,是二戰和冷戰的遺留問題在東亞造成的一個特殊現象。只不過它正好有利於台獨的政治目的,所以就可以說是變成了台獨的一個盔甲,給台獨增添了一個武器,使台獨處在比比如說波西米亞獨立運動、波蘭獨立運動更有利的地位。因為波蘭、波西米亞或者是今天的庫爾德這些,它們的文化民族主義要想變成政治民族主義,它缺少一個擋箭牌,也就是說它在國際體系上面不是一個正式的國家,要建國還需要一些努力;但是台獨就不一樣,它有一個華獨 — — 也就是“中華民國”這個框架可以為他們服務。但這個框架不是他們自己製造出來的,而是他們像寄居蟹一樣,正好撿到了這樣一個框架,可以為他們的目的服務。 華獨,就是“中國民國只包括臺澎金馬”這個概念,它是艾奇遜國務卿和吉田茂首相提出來的,它不是蔣介石和中華民國提出來的,也不是廖文毅的台灣共和國,也不是陳水扁和蔡英文提出來的。他們提出來的原因就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戰勝日本的各國本來應該開一次國際會議解決戰後問題,這是國際關係的常規,像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在1918年11月投降,但是列強在1919年6月才簽署《凡爾賽條約》,中間那半年就是英法這些各個列強商討如何解決德國戰敗以後的遺留問題的會議,本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大家也應該開這樣一次會議,這就是三藩市會議和《三藩市和約》;但是會議還沒有召開,兩大戰勝國 — — 蘇聯和美國就鬧翻了,然後朝鮮戰爭爆發,國民黨逃到了台灣,在二戰時期根本不存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控制了中華民國的大陸部分的領土。 於是就產生了一個尷尬的問題:首先,以美國為首的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根本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存在,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蘇聯的傀儡,它在性質上講像滿洲國是日本的傀儡一樣,除了蘇聯集團以外誰也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權參加對日的條約,中華民國在臺北仍然是國際社會承認的合法政權,有權參加對日的交涉;但是在現實上它又沒有辦法管理中國大陸的事務,管理不了山東福建的事務,這些事務在一個非法政權 — — 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的統治下。那麼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 最後杜勒斯國務卿和吉田茂首相就採取了變通的做法:在《三藩市和約》之下設立一個子條約,就是1952年的《臺北和約》,讓中華民國和日本國兩國之間的懸案不列入《三藩市和約》這個正式條約,而是列入《三藩市和約》的附屬條約《臺北和約》。《臺北和約》的正式內容是,結束中華民國和日本國之間的戰爭,恢復兩國之間的正常邦交。一個非正式的附加條款規定,我們這個條約上面說的“中華民國”只限於臺澎金馬這個地方。蔣介石是一再聲稱說,他的管轄範圍包括整個大中國,包括新疆、西藏、滿洲和十八省在內的所有的土地,但因為他事實上管不了那麼多,而條約是要能夠執行的,所以這個附屬條款就規定,我們所指的“中華民國”只是指臺澎金馬。於是就產生了後來李登輝所謂的“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的領土為臺澎金馬”這種現象。 這樣的結果就是,只要中華民國仍然是聯合國成員國和國際社會承認的唯一合法政府,這樣也行;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相當於滿洲國,是大家都不承認的傀儡政權。但是最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也跟蘇聯鬧翻了,這時候大家不能再說它是蘇聯的傀儡政權了,而美國和日本出於現實需要,也要跟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生交涉,但是他們又不願意推翻、而且也不能推翻戰後形成的整個安排,於是就形成了各自表述。這個各自表述就體現於尼克森和基辛格跟毛澤東和周恩來談的那個《上海公報》,以及日本田中內閣跟周恩來談的那個《中日聯合聲明》。 我們要想想,為什麼臺北的中華民國政府跟日本內閣談判的時候簽了一個正式的《臺北和約》,而美國和日本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聯合聲明呢?答案是,聯合聲明在國際法當中的級別比條約要低一級,它是一個各自表述。北京雖然要求你們完全不承認臺北,但是日本和美國如果要想背棄三藩市和約體系,那就要推翻整個戰後安排,他們不會考慮這樣做。整個戰後安排比中國國共兩黨之間的衝突、比台灣問題要重要得多,牽涉到全世界。你要想推翻整個條約,那就好像說是,我為了給廚房裏面加一個抽油煙機,就把整個房子給燒了,另外建房子一樣,這不可能,廚房小而房子大,世界大而東亞小。台灣和中國之間的糾紛頂多是中亞一隅之地的事情,而美國和日本要簽署的《三藩市和約》是解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世界性條約,所以北京政府的要求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但是事實上雙方有一些共同利益要講,於是辦法就是各自表述。就是,美國發表一個聲明說,我對這些問題是這麼看的,然後北京政府也發表一個聲明說,我對這些問題是那麼看的,我們雙方的看法不同,但是我們都瞭解對方的看法,然後我們接下來就可以去求同存異,有分歧的問題我們各自保留意見,沒有分歧的問題我們共同解決。日本跟中國也是這樣的《中日聯合聲明》,《中日聯合聲明》和《中美聯合公報》都是各自表述。現在與海基會交涉,也是各自表述。這就是性質上的不同。因此台灣在國際法當中、在戰後國際安排中的地位實際上是比北京要高一級。這是一個先來後到的問題。 這個安排本來是為了蔣介石父子的中華民國政府準備的,但是台灣在民主化以後,政權實際上已經轉移到台灣文化民族主義者的手中,於是這個工具本來是冷戰當中臺北政權用來維護冷戰秩序、打擊北京政權的工具,現在就變成為台灣文化民族主義和台獨服務的工具了。而美國和日本在它們不可能捨棄《三藩市和約》框架的情況下,無論它們對台灣獨立的文化民族主義是怎麼看的,它們都不得不負責保護以中華民國名義出現的這個三藩市和約體系之下存在的政治結構。相反,波蘭人或者是庫爾德人就得不到這樣的地位,列強沒有義務要保護他們自己建立起來的政權。這是台獨跟其他民族發明不同的地方,也是它特別佔便宜的一個地方。 主持人:在目前的這種國際形勢下,以“台灣共和國”名義出現的台獨勢力,你覺得它的前途怎麼樣? 劉仲敬:台灣民族主義,從政治角度來講,沒有必要放棄也沒有動機放棄“中華民國”這個框架,因為這是它的一個資產,等於是天上掉下來送它的一個資產。如果沒有這個框架的話,他們就要做到十九世紀波蘭人或者現在庫爾德人那種狀態了,這對於他們是一個平白無故的損失。無論民間人士怎麼看,掌握政權的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說他們絕不會無緣無故做讓自己吃虧的事情。已經得到的東西,他為什麼要送給別人呢。“中華民國”和“台灣共和國”只是一個名字上的差別,而“中華民國”就有能量動員三藩市體制的全部力量,等於是動員全世界最富裕、最強大的國際社會主流派的力量來保護它的安全。對於它來說就是,別人平白無故地送了他一個金剛盾在手上,他為什麼要把這個金剛盾砸了,然後自己費心費力地去生產一個遠不如這個金剛盾好的木頭盾牌呢?所以對他們來說是不划算的。 島內的文化民族主義,實際上是利用“台灣共和國”、“台灣民族主義”和“中華民國”這個名詞上的差異,起到凝聚民氣和動員選票的作用。他們如果上了臺,他們也不會輕易放棄這個盾牌。但是在沒有上臺以前,他們可以利用這一點做做文章,來凝聚民氣,強化台灣文化民族主義,增加自己在台灣議會選舉和各種選舉當中的地位,這是一個內政方面的選舉策略。其實美國和所有的民族國家也都有,例如美英戰爭的時候,美國國內的鷹派就強烈譴責華盛頓政府對英國太軟弱,強調我們要更強硬一些,因此爭得了不少選票。所有的國家,只要是實行民主政治的國家,都有這樣的選舉策略,但是他們上臺以後並不會真的實現這個策略。 除非發生一種情況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共產主義解體的緣故、或者是因為內亞問題、或者是因為傳統的王朝更迭問題瓦解了,在這個真空期必然是群雄並起,沒有一個能夠負責任的成員能夠繼承它在國際上的勢力,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把“中華民國”改成“台灣共和國”,然後製造既成事實。大陸方面無論是建立了新的王朝還是做出了其他什麼安排,至少要三、五十年,等三、五十年過了以後,既成事實就已經造成了。這是他們的合理策略,而且是成功機會極大的一個策略。 主持人:但是現在“中華民國”這個國號在台灣也根本謀求不到國際地位,除去二十多個小的邦交國之外,掛上這個名號對台灣的國際地位基本上沒有幫助,所以島內對“中華民國”這個國號的實際意義起了很多的疑問。剛才你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屏障,你覺得現在“中華民國”這個國號的實際意義還有哪些可以再闡述一下。 劉仲敬: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並不是依靠它的二十幾個邦交國,而是依靠它在三藩市和約體系和美日亞太安全體系當中的地位。這個安全體系是包括台灣在內的,包括台灣海峽這條國際水道在內的,1997年和以後的美日安全協議都是把它包括在內的。所以美國和日本儘管不想要傷害北京的面子,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在實際上是把台灣海峽納入安全體系之內的。對於他們來說,如果台灣更改國號,這就是說在沒有實際上的好處的情況下平白無故地增加一些糾紛,這樣做是沒有必要的。他們要的是裏子,不是面子。中華民國是留給北京的一個面子,沒有必要為了一個空面子而引起實際上的糾紛,因此他們並不贊成台灣廢掉“中華民國”這個國號;而台灣在三藩市和約體系中間所需要的是安全保障,是安全方面的安排,這個安全方面的安排是隱性的,它不需要用“台灣共和國”這個國號來取代“中華民國”。 就好像是,在歐洲安全體系當中,低地各省的安全是由英國保證的,低地各省就是佛蘭德 — — 今天比利時 — — 之類的各省,無論是法蘭西的省份還是西班牙的省份,它的安全都是由英格蘭王國負責保證的。即使是名義上的主權者,例如西班牙的腓力國王或者是法國的腓力國王和查理國王企圖出兵這個名義上屬於西班牙王國或者是法蘭西王國的省份,那麼英國就要對西班牙和法蘭西宣戰,使他們不能這麼做。最後在歐洲普遍建立民族國家的狀態下,這個地方終於建立起了比利時王國。比利時王國甚至沒有像台灣這樣的台灣本土派,沒有一個比利時本土派的支持。它產生的唯一原因就是,大英帝國需要它存在,需要它鎖住法蘭西通向英吉利海峽和北海的道路,英國不允許任何歐洲大陸列強控制北海和英吉利海峽,無論你是誰。在以前民族國家觀念不流行的時候,那麼佛蘭德只要是幾個公國和省份就足夠了,只要它事實上在英國的控制之下,名義上在誰的控制下無關緊要;等民族國家通行、這種方式不大適合以後,英國人就索性讓它獨立,建立了獨立的比利時王國。 台灣的情況就是這樣的。從安全角度來講,它是日本戰敗以後美日控制的西太平洋安全體系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必然環節,所以在政治上和安全上講,它必須是從屬於美日聯盟,就像是佛蘭德從屬於英格蘭王國一樣。如果名義上的中國政府願意讓台灣做一個省份而從屬於美日的話,那他們沒有必要多此一舉,就像英格蘭沒有必要讓佛蘭德伯爵宣佈脫離法蘭西王國那樣,這是白白浪費資源的事情;但是如果法國像拿破崙或者是西班牙像腓力國王一樣,一定要把法蘭西或者西班牙統一起來,把佛蘭德拿下來,那麼英國人就要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大家非要搞國家統一不可,那比利時乾脆就建立一個獨立國家再說,這樣一來,你名義上的權力都還沒有。台灣就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北京允許台灣事實上獨立,那麼美日沒有必要讓台灣在法理上獨立;但是如果北京要一不做二不休,像拿破崙一樣,形成一個橫貫亞洲大陸的霸權勢力,那麼僅僅為了讓這個大陸性的霸權不至於對海洋勢力構成威脅的話,台灣就非得正式獨立不可。所以這是一個很微妙的狀態,誰進一步誰就輸:台灣如果不滿足於現在的事實獨立,非要在法理上獨立不可,那麼美日就會轉過來反對它,它就輸了;而大陸如果不願意接受現在的台灣的事實獨立、而且非要事實上統一的話,那麼美日也會轉過來反對它,它也就輸了。
评论于:
想问下这里的台湾网友特别是支持台湾独立或者诸夏的台湾网友。对民进党和蔡英文现在也打着中华民国这个旗号有啥看法?
19年11月18日 00:00
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全民公投,自決建國
评论于:
如果要在“”光复香港时代革命”后再加多一句话?
19年11月18日 00:00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必須計算成功率 假如 "將抗爭者從敵軍手中釋放" + "抗爭者有機會逃出生天" 的可能性很高的情況下即可開始組織計畫,否則的話只是白白浪費有生力量
评论于:
大陆勇武是否要动手救人?
19年11月17日 00:00
只要中共一倒臺,香港人就翻身了 而中共倒不倒臺與中國人有沒有良心沒有任何關係 朱元璋、張獻忠也不是因為有良心才起義的
评论于:
是不是只要中国人不反抗中共,那香港人就永无翻身之日?
19年11月16日 00:00
上次打擊似乎是芯片問題? 小粉紅對強盛祖國的最大信心就源自於星辰大海的解放軍,只要它們親眼見到自己每日念念不忘的鐵騎,僅僅是不堪一擊的紙老虎,面對近似於手無寸鐵的香港歹徒就變得手足無措、陷入泥沼,那麼它們的自信心很快就會化為虛幻的泡影 然而不太可能有那麼一天的,因為到那時牆內外的通信肯定近乎完全中斷,現實裏龍騎兵在香港和其他地區焦頭爛額,牆內則依然高呼著厲害了我的國,待到夢醒的那一刻,張獻忠烤架上的碳已經燒得火紅了
评论于:
什么方法可以有效的打击中国人心中党国强大的虚幻形象?
加载更多
在手机上浏览此页面
登录
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用户名或邮箱
登录密码
记住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已有帐号,立即登录
设置用户名
设置密码
重复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