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暖暖-1984bbs
奇迹暖暖的头像-1984bbs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有写...

19年11月3日 00:00
感谢作者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分享给大家,我喜欢作者没有刻意的营造出“伟光正”的完美形象,跟CCP相反,她并不怕把自己的弱点暴露给读者。 印象深的地方: 想起在发布活动公告的时候,有位读者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为什么探讨垃圾问题时,嘉宾席没有这一知识领域的专家呢?” 我回复ta:“因为公民不需要成为专家也能够为社会事务和环境问题负起责任。拍出《垃圾围城》、《塑料王国》的纪录片导演王久良不是垃圾处理领域的专家,调查雾霾问题的柴静不是环保领域的专家。有好奇心和研究、学习的方法论,人人都能够去推动公共议题。赋权普通人正是应对垃圾问题的关键,我们只不过在身体力行这一点。” 直到现在,我仍然相信公民教育公民,而不是权威教育公民。因为关键不在于谁更有资格处理公共事务,而在于在很多社会议题上,普通人有着和既得利益者不一样的stake,所以前者不能将自己的权益完全让渡给后者去决定。要推进这一理念,就必须先打破公共参与的迷思——你需要有“资格”才能介入公共议题。当一个人抱持这样的想法,ta就已经剥夺了其自身的能动性。 公共参与是一段自我赋权的旅程,这绝不是轻松的,每个人都可能从一窍不通开始摸索。我也由衷体会着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闲杂人等”,特别是一个女性,在进入公共领域的过程中,遭遇到的质疑、调侃、嘲笑、轻视。或者在某些男性眼里,欣赏也只不过是将其看做一种花样,而他们仿佛有天然的义务去当评委。 我认为敢于公开地失败是重要的,对于个人,对于社会来说均如此。放弃粉饰完美,是任何成长的起点,所以承受这种创伤是有价值的,但并不代表我们理应受虐待。 她相信的这个理念已经触及到当局的G点了。如果中国每个公民都明白并且可以去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而不是依赖权威来教育自己,那党的控制力/威慑力还能往哪里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