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11月22日 00:00
一个时代的终结。
现在,台湾年轻族群的眼中,宋楚瑜显然已成为「那个每次大选时都会跑出来的伯伯」。就像是如今的亲民党,不过是「好像偏蓝的政党」了。偶尔,还会被网路社群尖酸刻薄地调侃。其竞选策略与宣传方式,被视作与当今潮流严重脱节。至于在本站,可能多半会与国民党跟柯文哲的评价差不多,总之都是中共的同路人。
宋楚瑜的执政高峰,是1994年竞选臺湾省首任省长。他在国民党内一路护送,又被接任的李登辉持续重用,可谓意气风发。不过,登上高位,也与宋楚瑜的个人魅力,以及对时局的判断有关。尤其是他身为外省人后代的身分,又是威权时代新闻与文化系统的爪牙。如何克服这略显尴尬的出身?答案就是,「放下省籍、忘却仇恨,经济与建设最重要」。
事实上,此番思维,仍展现在现今宋楚瑜的竞选策略。就像是他还是会把热爱名言「我是吃台湾米大汉,我知影吃人一口,报人一斗」(我是吃台湾米长大,受人恩惠要涌泉以报),放在最新的自传当中一样。这种论调,在过去的台湾,曾经非常地受欢迎。因为在那个时代,看见一名外省菁英在台上,竟讲起零零落落的台语,对许多台湾人而言,简直不可思议。我并不确定能否这样直接类比,但各位可以想像习近平突然哪天出现在维多利亚港,大秀幼儿园等级粤语的场景。
然而,社会变迁的速度,比任何政治人物的生涯都还快速。翻天复地的修宪,乃至于冻省后相关职位的终结。现在看起来,只是压垮骆驼的稻草。省籍情结的影响性,以及威权时代的阴影。都慢慢地随着参政权利的不断开放,在台湾政治逐渐消退。精明的台湾政客们,很快地就将前辈们的步数学习起来。不仅竞选时全台走透透、下访大小乡镇,一个个也都抡起麦克风,秀起语焉不详的闽南话、客语、原住民话。
时也?运也?命也?宋楚瑜或许无法自拔。但喜新厌旧的台湾社会,早就跑去追逐更多样、更年轻的政治明星。超越蓝绿、跨越统独、重视经济,打出类似口号的政客,每年都在台湾政坛宛如水饺一颗颗地滚动出来。
这是宋楚瑜一个人的问题吗?或许,只是时代如此。
(谢谢士杰邀请,自认了解程度也就还好。但,至少我尝试过了)
评论于:如何评价宋楚瑜?
19年11月6日 00:00
19年11月4日 00:00
19年11月1日 00:00
19年1月10日 00:00
评论于:新品葱和旧品葱有哪些改变?
19年1月7日 00:00
评论于:(水题)品葱管理员采访活动~~
19年1月6日 00:00
19年1月6日 00:00
评论于:已删除已删除
19年1月5日 00:00
19年1月5日 00:00
评论于:台湾的新党是真统派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