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毛飘飘-1984bbs
腿毛飘飘的头像-1984bbs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有写...

10年6月3日 00:45
转个贴: 昨天,看见各大媒体都转载,说visa下死命令,严格执行 visa卡全球的交易规则,规定中国的双币卡,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必须使用visa网络,否则重罚收单银行。 大家看后,有什么看法呢?很多都说visa太霸道了吧?其实,历史往回走,还原历史的,就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中国,是一个外汇管制的国家,很多方面都对外国企业有提防,像人民币交易清算,中央认为关系到国家的金融安全,不对外开放。九几年的时候,国家开展金卡工程,目的是让银行卡可以跨行跨地区通用,全国成立了很多金卡中心,后来统一归入中国银联旗下,由于历史原因,像广州等城市,其银联成立得比中国银联还要早,因此银联对广州银联只是部分持股,这是题外话了。 当年,中国自己没有银行卡的标准,而visa,万事达等要开拓中国的市场,经常和银行合作,银行于是采用了他们的标准发出借记卡,这些借记卡当时是具有 visa卡的特征的,右下角是visa,激光防伪,但是帐户里面的是人民币。银行为了将这些卡与visa卡区分开来,都标注上“非外汇卡,仅限中国使用”,这个时候,每个银行自己都会采用一个标准发卡,发出来的卡仅在行内使用,其实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发卡体系,所有信息不和visa分享,visa也无法处理这些交易。 银联成立过后,将各家银行的卡全部整合进来,进行卡号备案,银联能够识别这些visa卡,于是银联独自在中国处理这些visa卡的交易。这个时期前后,有银行开始发双币卡,双币卡的特点就是本身是一张visa卡,银行同时将这些卡信息备案银联,因为银联和visa是完全隔离的,于是一张卡片在两个网络上使用,互相不影响。银联当时和visa的关系非常好,因为银联几乎都是这些国际信用卡巨头培养出来的。 后来,银联发展了,统一启用银联标志,于是,只有人民币帐户的visa卡,visa标志和激光防伪被银联标志取代了,飞鸽变成天坛。这些卡号,是visa 让银联卡自行使用的,4、5字头的卡片统一了全中国。至于双币卡,visa处于主标志区,银联处于从标志区。 visa希望,中国银联负责处理境外visa卡的使用,中国银联做了。中国银联希望,visa开放网络,让银联人民币visa卡借助visa的网络全球通用,visa不愿意。visa的目的,是让中国银联成为他们在中国收单的本地网络,自己发的卡不要离开中国,要离开中国必须采用visa卡的形式,谈判失败。由于ISO的规定,4字头的卡全部是visa卡,交易本来应该全部由visa转接的,但是由于中国的规定,visa借出了一些卡号让银联在国内经营银联卡,但是,这些借出是有约定的,就是这些卡只能在中国走银联网络,离开中国就走visa了。 银联发现visa的想法后,觉得被利用了。于是,自行向iso申请62开头的卡号,作为银联标准卡发行,企图脱离visa的制约。银联强制所有银行,必须将4,5字头的所有人民币卡,全部换成62开头的,工行换了,广发换了…… 仅存的双币卡怎么办?银联一路猛进,不停蚕食visa的空间,和外面很多银行有约定,这些双币卡走银联网络,visa起初不怎么管。但是,经过金融风暴,visa发现这份蛋糕很大,再给银联吃,自己就没饭吃了,于是落实visa卡的管理规定,全部收回visa卡在中国大陆以外的转接工作。 其实,办双币卡,持卡人也是希望使用visa的网络资源,毕竟银联不是到处都有。如果整天想着银联,游戏规则很简单,用银联卡就可以了,只有62开头的才是真正的银联卡。4字头的,永远都是visa卡。
09年10月31日 13:23
“这几年来,中国人民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精神振奋,意气风发,无论在工业战线、农业战线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在同一设备条件和土地上,生产量提高了许多倍。由于这种生产上飞跃的发展,也就出现了一连串新的科学技术问题,要求科学工作者去解决。我在这里想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农业高额丰产技术中的力学问题。   “我们都知道,力学是处理机械设计的问题的,是处理高速飞机设计问题的,是处理水流和气体流动问题的,怎么农业高额丰产里也会出现力学问题呢?要说明这一点,我们得先计算一下在我国平均纬度的地方,一年之中在每一亩地上到底有多少太阳光落在上面。这个能量可以用各种单位来表现。我们这里选用从水和二氧化碳制造出碳水化合物的斤数来计算,这是因为植物的生长正是利用水和二氧化碳来制造淀粉和纤维这样碳水化合物的。我们算了一下,一年中落在一亩地上的阳光,一共折合约94万斤碳水化合物。如果植物利用太阳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那么单位面积干物质年产量就应该是这个数字,94万斤!   自然,高等植物叶子利用太阳光的效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估计最高也不过是1/6,这就是说,单位面积干物质的年产量大约是15.6万斤。但是植物生长中所积累的物质,只有一部分粮食,像稻、麦这一类作物的谷粒重量,约占重量的一半,所以照这样算来,单位面积的粮食的年产量应该是7.8万斤。这是说全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晴天。如果因为阴天而损失25%,那么粮食的亩产量应该是5.85万斤。这是说,作物要在全年都生长,如果仅在暖季才长,也许要再打一个 2/3的折扣,那么平均亩产量是3.9万斤了。   “同样的计算也可以用来估计快速丰产林木的数字。这里相当于粮食的是蓄材量,也就是每年每亩地上的积累的木材重量。如果是常绿树,全年都长,每亩地的积累的木材重量是5.85万斤;如果是落叶树,就是3.9万斤。倘若木材属于轻质的,重量按每立方米900斤计算。那么全年都长的常绿树,每亩每年可以积累木材63立方米,而落叶树每亩每年可以积累木材43立方米。……”
评论于:钱学森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