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领袖中,习近平可能是继薄熙来之后最不循常理的官员。如果说人们对薄的开放态度会想入非非,那么对习的政治倒退就感到捉摸不透。曾有人认真地对此分析,得到一种结果是习很可能要搞民主;——这种表态不是为了整蛊或反讽习近平,而是自他上台以来就一直呈现出某种反常现象,这些反常并不符合他的政治定位;虽然他一直表现得像一个专制者,但这种专制显得过于刻意和突出;而且就中国的现状来说,和平演变的可能性并不大,人们一度对民主的前景感到无望。但自习近平当政以后,却带来了另一种启示,就是民主更可能在一种破而后立的环境中产生。
这种观点是基于习近平执政轨迹中的现象分析;——在作为政党最高领导人的十年间,他推行了很多极端的政策;这些政策乍看之下是在巩固权力,但却对现行制度进行着一种破坏;这种破坏从他执政之初就不断地渗透进国家的各个层面,并层层消蚀着共产党的执政根基。
这其中有一个支持论据,就是习近平的很多决策看似毫无章法,但却精准地攻击到政权的每一个命门。他几乎以一种外科手术式的手段,在不断地拆解这个集权政府。无论经济,民生,还是外交层面,他都制造了很严重的困境;而且他在执行这些政策时显得义无反顾,直至把问题推进到一种不可挽回的地步。
显然,习近平正在很多方面断绝着政党的后路;而这引出了一个推论,就是他可能保留着父辈的影响,毕竟习仲勋很开明;但这个开明的人却看出党内的抵制力量很大,在既定条件下不可能达成改革。而如果习近平转换了策略,采用一种政治倒退的方式,反而更可能颠覆制度。
对政治家来说,家族传承具有很大意义,例如薄熙来身上就可以看到薄一波的影响。人们一直怀疑习近平是否也在贯彻父辈遗志,利用集权引发变革。他虽然从未表露过任何民主倾向,但其举措却在创造民主的条件;而这种行动,必须要对中国的政治结构十分透彻才能胜任。很多人从头到尾都在怀疑,习专制的外表下是否别有一番民主用心;人们越看他,就越觉得他才是那个想颠覆政权的人。
不过很多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也一直在否认这个观点;因为习近平的气质太不符合,他显然更像一个步履维艰的独裁者。但其实对这个问题,也可以换一种思路看待,就是以目的论的角度去考量。——即便抛开习近平本身的意愿不谈,他的行为也在引发一场变革。而这就涉及到了中国实现民主的形态;——当前中国的民主思想大多还停留在不切实际的阶段;人们往往幻想领袖变得开明,然后自觉地推动民主;而这也是明君思想的另一种版本。不过期待独裁领袖们颠覆自己,这本身就很荒诞。在专制国家,政局的转变更多是时势使然。所以与其寄望谁会搞民主改革,不如考虑谁更能促成民主的条件。
比如人们就对薄熙来抱有过政治改革的期望,但薄熙来更可能带来一种软性的独裁,让人民麻木;相较而言,习近平更可能给专制掘墓;因为他存在很多思想盲区,而且比较倔强;他不容易觉察到社会的末日气象,因此不会在政策上有所收敛。就好比毛泽东的文革将国家推向破灭的边缘,如果不是邓小平,这种危局就很难说会发展到什么方向;这一点对习近平同样适用,当他把一种政治狂热推向极致,就会不可避免地导致政权崩塌。
归根结底,中国的障碍在于封建残留,在常规状态下即便发生民主改革,也可能因为观念和困阻而倒退。因此就算人们不喜欢习近平,但他在这条专制之路上越久,其破坏就越深入。虽然这条路会给中国带来阵痛,但变革也会更彻底。
所以即便他是弄巧成拙,但对结果来说也并不重要。只要他的行为能促成专制的解体,那么就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几千年,被极权所葬送的政权比比皆是,习近平也许能做到所有民主人士都做不到的事。古语有云:“兵者,诡道也。”,政治对普通人来讲本就难以理解;并且从历史也可以看出,重大的变革通常都是节外生枝,而不是以大众所预期的方式发生。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20203-%E7%BD%91%E7%BB%9C%E6%96%87%E6%91%98-%E5%AE%A2%E8%A7%82%E8%AF%84%E4%BB%B7%E4%B9%A0%E8%BF%91%E5%B9%B3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