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mp遇刺,舆论大哗。各种大道消息小道消息甚嚣尘上。本来这种事情不应该那么快做结论,不过我看网上离谱言论太多,忍不住说两句。
这个案件的分析分两类:一个是事实的还原,一个是动机的推测。而后者高度依赖于前者。
现在已公开的官方情报是:枪手名叫Thomas Matthew Crooks,20岁白人,是Pennsylvania本地人,离枪击现场一个小时车程。他在会场外爬到屋顶,3-4分钟后从400英尺(够近的,人民领袖出巡的时候,几千米之内是寸草不生的)外用AR-15半自动步枪射击,之后被当场击毙。目前动机不明。(最新消息,枪手是注册共和党党员,爱好射击。)
目前所知的事实就这些。所以目前推测动机等于沙上建塔,没有什么根据。但是做些思想实验,也并非全无意义。
这次枪击案的推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枪手是有意致Trump于死地;二是枪手并无意杀害Trump,只不过为了别的目的制造紧张。
我们先看看是不是枪手只是为了别的目的制造紧张。见多识广的中国人中有人就指出Trump自导自演。我本来也有所怀疑。因为Trump在枪击后表现异乎寻常的镇定,不但在台上坚持停留,还举手高喊“Fight!Fight!”——留下了可以进入新闻史的经典镜头。从常理上考量:事情刚刚发生几十秒,谁都不知道枪手是否已经被控制,也不知道有几个枪手,是否还有引弓待发的同伙。这个时候继续停在台上曝光,危险很大。而且Trump的历史从未证明他是个不怕死的人:2020年,他一面号召大家用羟氯喹,一方面偷偷在第一时间带全家人去打了疫苗。
但是这个自导自演观点我觉得已经被证否。纽约时报记者拍到了一张高速照片并贴出了分析文章。在照片中,Trump身后的空气中明显有的弹道留痕。纽时记者使用的是1/8000秒快门的Sony专业相机,以AR-15子弹的速度,大概能拍到4/10英尺长(12厘米长)的子弹运动轨迹。
画面中轨迹似乎有点长,但纽时请的前FBI探员认为,除了是子弹之外别无它解。
所以子弹离Trump是相当近的。如果自导自演,是非常危险的——一不留神,就变成爆头了。比起当年疑云重重的台湾大选枪击案,我觉得这个枪击案的自导自演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枪击案的时间。Trump还有几天就要参加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Trump已经完全控制了共和党中的核心人群,获得提名铁板钉钉,志得意满,完全没有必要这个时候再刺激共和党基本盘。如果他真的要刺激更多中间民众,应当选在大选之前的11-12月,而不是现在。虽然刺激效果实际有限。
如果是别人给Trump点颜色看看呢?也不太可能。导演一场不成功的刺杀,只会加固Trump的基本盘。何况这次刺杀离成功只在分毫之间,太容易弄假成真。
综上所述,自导自演,或者只是给Trump点颜色看看,都不太可能。
那谁有可能真要Trump的命呢?
有没有可能是Trump的党内竞争者呢?那倒是有点可能。因为Trump占据共和党内提名的绝对优势,在共和党大会前唯一翻盘的办法,就是Trump暴毙。而且Trump暴毙,对于继任者来说,更容易接手一个加固的基本盘。Nikki Haley,DeSantis都有点嫌疑······
现在看看Trump的对手们。
有没有可能是民主党呢?还是如上所述,现在不是刺杀Trump的好时机。因为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需要相当长的准备时间。其实广大群众常常是非常搞笑的:他们只把神圣一票投给自己听说过的人,不管这是个啥人——这也是很多议员能够霸占选区几十年的原因。而两党的党内选举长达一年,其目的之一就是给候选人更多全国性的曝光机会,起码和选民混个脸熟。如果现在刺杀Trump,会给共和党接任候选人长达五个月去建立国内声誉。那么是不是临近大选刺杀他更好呢?也不是。因为临近大选刺杀,更有可能刺激中间选民往共和党方向靠拢。所以刺杀对于大选,绝不是一个好的动作。
但也有点例外:目前大选的第一焦点不是两党之争,而是民主党内要求Biden退选的声音越来越大——这在历史上很罕见。现在离民主党全国大会还有一个月,如果Biden能挺过这一个月,那么他就能顺利走下去。Trump遇刺这种事起码可以把水搅浑两个星期——Biden已经宣布暂停对Trump的攻击性广告,实质是暂停大选——那么民主党内反Biden连任派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闹腾了。所以从时间点上说,Biden倒是从毫无嫌疑变成有一丁点嫌疑。当然,这种嫌疑是非常小的。
有没有可能是境外势力呢?与很多人想象的相反,美国的敌人:中、俄等国,并没有刺杀Trump的动机。如果你真正了解国际新闻(而不是在中文的信息茧房里),就知道现在Trump当选,其实是俄国解套的唯一机会,甚至会给习近平偷袭台湾难得的窗口期。对于以色列来说,也是如此:Trump的政策比Biden要亲以色列——尽管两者当选都不会改变美国和以色列蛇鼠一窝的政策。倒是俄国的敌人乌克兰极可能在Trump当选后失去美援而失败。但问题是,解决了Trump,并不能解决Trump主义。谁知道Trump的继任人会是谁,他会如何处理美乌关系?而作为一个外国,一旦这种阴谋暴露,损害是极大的。冒这种大险去赌一个不可预测的未来,并非明智的政治选择。
以上种种都是阴谋论思维。其实历史上的一些关键事件,更可能是随机的事故。二十世纪的重大政治刺杀案,大多数都并没有什么大的阴谋背景。二十世纪后果最严重的刺杀: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其计划和密谋者来自于一个激进组织青年波斯尼亚,他们甚至不是这个组织的高层。一次大战的大玩家:德国、奥匈帝国、俄国、英国、法国,都不是这个阴谋的参与者。
仅仅从美国看来,也是小人物捅娄子的多。美国历史上先后有四任总统被刺杀身亡。刺杀Abraham Lincoln的John Wilkes Booth是一个邦联同情者,这并不令人意外,他身后也没有什么大的阴谋组织。刺杀James Garfield的Charles Julius Guiteau更搞笑,他因为觉得在总统胜选后没有得到奖赏,个人不忿而刺杀总统。刺杀William Mckinley的Leon F. Czolgosz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20世纪初无政府主义者干刺杀的事情多了,比如刺杀茜茜公主的Luigi Lucheni。只有刺杀John F Kennedy的Lee Harvey Oswald动机扑朔迷离,有点阴谋论的影子。
至于未遂的重大刺杀,比如John Warnock Hinckley Jr.刺杀里根总统,竟然是为了向女人展示魅力,听起来可笑,却更加真实。
可以看出来,大多数刺杀更像是个人的行动,不能说所有的都没有政治动机,但其政治动机往往来源于更大的社会背景和思潮,而不是某个巨大组织的指挥。
如果按照阴谋论的说法,美国总统遇刺,第一嫌疑人几乎都应该是副总统。这显然和事实不符。
虽然目前对于Trump遇刺的真相还在调查中——即便真相出来,也会有相当多的人选择不相信。但我想,大多数时候,阴谋论比非阴谋论更站不住脚。就拿Trump遇刺来说,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两极分化的美国,从民间到最高法院,什么时候才能迈过这波三四十年前开始的极化期,回归一个和解共容的美国。
P.S.我看了很多人对Trump的期待,瞠目结舌。不光是国内的人对于Trump有玫瑰色的想象,相当多逃到欧美的异议者竟然也对Trump有种救世主的幻想——而这些人,往往是受过高等教育,在国内以清醒者自居的。如果说在Trump还未当选的2016,还情有可原——我当年也被Trump迷惑过。但在Trump总统任上骚操作的四年,搅乱美国政坛8年之后的2024,还有这种幻想,我只能啧啧称奇了。我们抛开政治理念不谈,Trump的执政能力和他运营公司的能力一样一塌糊涂。他甚至无法维持一个正常运作的内阁团队。公司破产多次,他也可以让美国破产。指望这种人去对抗习普,简直是缘木求鱼。更何况以Trump的理念和人格,出卖乌克兰和台湾,是分分钟的事情。
https://static01.nyt.com/images/2024/08/13/us/politics/13election-live-photo-assess/13election-live-photo-assess-superJumbo-v2.jpg?quality=75&auto=webp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