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4月6日 13:26
09年11月20日 15:09
大國崛起,自信不足!中共中宣部打壓新聞自由之手無處不在,即使是美國總統奧巴馬( BarackObama),當局亦不留情面。奧巴馬臨結束訪華之行前,接受向以敢言見稱的《南方周末》(簡稱《南周》)專訪。但由於美方事先並沒有知會中宣部,當局大動肝火,出手干預。經美駐華大使施壓和《南周》的據理力爭,專訪終於見報,但涉及人權和新聞自由等內容全遭刪除,當局同時下令全國各媒體和網站不得轉載。有內地資深傳媒批評,當局的做法是嚴重限制信息傳播。《南周》 A2下半版昨日以開天窗廣告以示抗議。 「其實,直到現在我也不知道奧巴馬為何在中國那麼多家媒體中選了我們。」負責專訪奧巴馬的《南周》總編輯向熹說。的確,奧巴馬在華四日三夜密集的行程中,未如多位前任總統般,選擇接受大陸官方媒體如中央電視台、新華社等專訪。一位北京資深媒體人稱,「這是一個姿態,奧巴馬只接受《南周》專訪,就是要全世界了解美國對資訊自由的態度。」據悉,有關專訪原先屬於另一本同樣以敢言見著的《財經》雜誌,但由於該雜誌近期出現的人事變動,才改為《南周》,整個訪問為時 12分鐘。 中宣部下令全國禁轉載 有關專訪是美方在奧巴馬訪華日期鄰近之時,才通知中國外交部,並要求代為安排的,外交部在幾天前才通知總部在廣州的《南周》編輯部派人赴京。由於通報過程繞過中宣部,當局事前也未審查專訪議題,令其大動肝火。前日上午,中宣部除派員到現場監督外,更下令《南周》電子版嚴禁刊登專訪全文,並嚴格審查內容,奧巴馬簡略談及中國的人權和新聞自由等話題,一一遭刪除,打亂了《南周》原先的部署。「由於是歷史性訪問,我們原先安排頭版和A2版報道,但最終……」在《南周》任職的工作人員對記者稱,由於中宣部前日很晚才拍板允許有關報道,令版面安排出現混亂。《南周》頭版除中間有籤「奧巴馬接受南方周末獨家專訪」外,A2下半版要以自家廣告「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大人物,但是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裏讀懂中國」頂上,「我們這樣做,也是一個無聲抗議。」該工作人員稱,其實短短12分鐘的訪問,話題很表面,「奧巴馬只是希望中國政府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進一步開放新聞自由,以及重視人權,但當局卻無法接受。」這樣還不夠,中宣部前晚還趕緊向全國下發通知:「美國總統奧巴馬接受《南方周末》採訪的報道,各媒體及其子報子刊、所屬網站部不得轉載。」果然,大小媒體昨一一遵從當局的指示。《中國青年報》旗下的《冰點》周刊前主編李大同批評,當局的手法胡鬧,有意限制信息的傳播,而類似的限制在中國的傳媒當中存在太多太多。奧巴馬在接受專訪後,給《南周》一封信,內容寫道:「致《南方周末》和她的讀者:我們期待持續發展兩國關係,同時祝賀你們,你們對重要政策的分析和流動做出了你們的貢獻。受良好教育的公民是一個高效政府的關鍵,而自由的媒體對公民的見識貢獻良多」,頗有鼓勵《南周》堅持理想,並勉勵大陸其他媒體跟進的意味。 專訪刪剩不痛不癢內容「頭版沒到!」自傳出《南方周末》(簡稱《南周》)獨家專訪美國總統奧巴馬後,內地讀者引頸以待,不少人昨日晨早更趕到報攤,但其他版面早已送到,惟獨刊登專訪的一叠遲遲未到。終於買到了,讀者卻大失所望,有關專訪不但只有巴掌般大,細讀後更發現內容毫無新意。難怪有網民諷刺本期《南周》如同由中宣部印製,已經被「和諧」! 延遲出版 讀者搶購逢星期四出版,全國發行的《南周》,不少民眾聽說本期將有奧巴馬專訪,昨晨趕到報攤搶購。可是,昨日的《南周》遲遲未到,廣州市面至中午仍未見它的蹤影。有報販說:「其中一個版面有問題」,令到頭版的一叠未能準時送到,無法出售。有網民估計,中宣部要求重印該叠,令其出版時間推遲。據悉,部份城市的《南周》昨日突然變得暢銷,旋即售罄。有民眾走了數個報攤仍買不到,十分無奈,更有設在校園的報攤稱,報紙要在今日才會送到,學生因此轉看電子版。但不論是看報紙,還是電子版,讀者讀完這篇專訪後,無不失望至極,大嘆「《南周》被和諧了!」半版專訪不痛不癢、毫無實際內容,如同奧巴馬的演講會,無聊至極;下半版是《南周》廣告如開天窗,更讓網民心寒:「白花花的訂閱廣告象徵着被刪除的內容吧!」也有網民諷刺,專訪內容如同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是「中宣部印出來的!」不少網民都替一向敢言的《南周》不值,稱:「奧巴馬把本來是《財經》的漢堡送給了《南周》,被中宣部掉包成了中國特色餡餅!」  內地新聞和出版遭審查事件 11/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接受《南方周末》專訪,據悉有關涉及人權和新聞自由等敏感內容遭中宣部刪除 04/2004年美國副總統切尼訪問中國期間曾在上海復旦大學演講(圖),但部份中國媒體在發表他講話全文稿時,刪除了關於政治自由、台灣關係法、北韓等敏感言論,引起美方不滿 08/2003年美國參議員兼前第一夫人希拉莉的自傳《親歷歷史──希拉里回憶錄》(圖)在大陸發行的簡體中文版,書中講及一些關於中國人權狀況以及「六四事件」等內容,被譯成簡體中文本時,全遭刪除 10/1999年內地推出中文版《李光耀回憶錄》第一卷。但到了 2000年,李因在第二卷(圖)指共產主義傷害了中國,結果被國家出版審查官員扣起,並要求刪改
09年10月13日 15:57
任沁沁 刘欢 王建华 10月12日晚开始,一封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笔致歉信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感动了亿万读者。 在这封用毛笔黑墨写就的颇具书法美感的信件中,67岁的温家宝总理用朴实而真挚、又不失“专业”的文字,对关于自己的一篇报道中的引语部分特别作了更正,并致以歉意。 被誉为“平民总理”的温家宝在这封亲笔信中说:“新华社总编室: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 10月11日,新华社全文刊发了温家宝9月4日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的听课感受和在座谈会上的讲话。温家宝总理对所听5堂课的感受都作了详细讲述,文中提到“对学生的回答,老师应因势利导,问他看过多少种岩石,知道名字吗?老师就可以讲岩石的分类:沉积岩、岩浆岩、火山岩”。 稿件播发后的第二天,温总理即写信给新华社,更正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 “温总理的字写得真好,还专门致歉,真是位可爱的老人啊!”有网友如此风趣地评价道。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温总理的这个做法非常坦诚,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对总理的尊敬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王伟说,作为一位总理,发现错误就立即改正,恰恰反映了他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如果各级领导干部都能采取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中的哪怕一个非常小的失误,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9月4日的那次座谈会上,曾对广大教师提出要求:要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而温总理正是把这种要求严加于自己的身上。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文化学者张颐武说,一国总理亲自给媒体写信并以此向所有读者致歉,在第一时间纠正一个看起来很细小的错误,这避免了任何可能的误解。他说,这一方面体现了公众人物更加注重和媒体的互动,这对整个社会的进步来说非常有利;另一方面则体现了社会、政府部门日渐成熟、反应快速的公关意识。 “公开透明地面对问题,反而使问题不再扩大。总理此举,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各级党政机关,都应当从中有所启示。”张颐武说。 同样在10月12日,一张温总理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亲手撑伞的图片也让亿万网友感动。在这张“撑伞图”中,温总理在雨中为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86岁高龄的基辛格打伞送行。 网友“峰行天下”说:“总理是个好榜样,值得全国人民学习……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网友蓝天说:“一方面是总理对中华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的体现——尊敬长者;一方面是中国自信的表现,如果中国还是一个很贫弱的国家,在与外国政要打交道时,我想我们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维护‘端着架子的自尊’。” 香港《文汇报》北京新闻中心执行总编辑彭凯雷说:“一封70来字的亲笔信,一张感人至深的‘撑伞图’,展现了温总理的大国总理、谦谦君子风范。” 彭凯雷认为,这两件事恰好体现温总理尊重“二老”:尊重“老百姓”,亲笔写信为自己话语中的疏漏进行更正并谦逊致歉,是尊重读者和普通民众,体现严谨作风;尊重“老同志”和“老朋友”,如“撑伞图”和此前的数次探望季羡林等。 对于中国领导人的朴实亲民,国人并不陌生。 2008年9月4日,人民网“特别制作”的“什锦八宝FANS圈”页面正式上线。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国家级网站,人民网此举被网友认为是官方正式认可“什锦八宝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粉丝团。短短几天内,注册成为“什锦八宝饭”的网民就约十万之众。 胡锦涛和温家宝还分别于2008年6月20日和2009年2月28日,首次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这是中国政治文明焕发出的别样风景。”王伟表示。 温家宝总理在雨中考察工作时总是坚持自己打伞的细节,也一直被传为美谈。而总理先后八次赶赴四川地震灾区看望慰问灾民,为受伤群众让路、亲手为灾民炒菜等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更给公众留下无法磨灭的记忆。 张颐武表示,一直以来,西方世界看待中国领导人,总是给涂上“威权主义”的色彩,温总理的一言一行,正是对这种“有色视线”的有力反驳。 “中央领导集体已经给了外界亲民的印象,关于温总理的这件事,我相信外媒的反应肯定又是正面和积极的,有利于进一步破除它们有关中国‘威权统治’的固有印象。”王伟说。 [ 本帖最后由 假装很青春 于 2009-10-13 16:00 编辑 ]
09年10月12日 10:07
萬里考察天津 澄清外界傳聞 【明報專訊】兩年未公開露面的前全國人大委員長萬里上周五(9日)到天津考察,一般認為此行是為澄清外界各種傳聞。 在國慶60周年慶典上,萬里缺席,被懷疑健康出現問題;而海外互聯網上早前流傳一篇所謂「萬里談話紀要」,對中共60年執政提出諸多批評,也引發諸多猜測。 據《天津日報》報道,93歲高齡的萬里坐在輪椅上,在兒子、中國貿促會會長萬季飛等人護送下由北京到天津視察。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市長黃興國等人陪同萬里先後參觀了天津站、津灣廣場、小白樓音樂廣場、1902歐式風情街、五大道風貌建築區、海河意式風情區等地。 肯定天津成就 張高麗陪同 報道說,萬里充分肯定天津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取得的顯著成就。據了解,萬里選擇天津作為考察目的地出於多重考慮,一來距離北京較近;二來天津是全國政協前主席李瑞環的政壇發?地,而萬里在上世紀70年代任北京市委副書記時,就是時任北京建委副主任的李瑞環的上司,80年代後,因為都喜愛打網球,並先後擔任過中國網球協會名譽會長,兩人關係密切。 網絡早前流傳一篇所謂萬里談話紀要,題目是《國慶60周年前夕一位老同志的談話》,主要內容是執政黨要建立基本的政治倫理,對中共 60年執政提出諸多批評,包括質疑黨國不分、黨軍不分等,網上有消息稱「老同志」即是萬里,但後來官方透過媒體予以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