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2月17日 18:47
"Looking Back at Those Years" : Yang Zili's Memory Tweets Yang Zili, one of the founding members of the New Youth Study Society (which I blogged about previously here) was released last March after serving eight years in a Beijing prison for subversion. (If you haven't read the definitive account of the New Youth Society by the Washington Post's Phil Pan, do it right away.) Another society member, Zhang Honghai, was released from a Zhejiang prison at the same time, while two other members, Jin Haike and Xu Wei, are still in prison. Yang recently joined Twitter and has been posting a series of brief takes on his arrest, trial, and days in prison. They seem to be pretty popular, and I thought it'd be worth translating them into English. Since I'm not aware of anyone else taking it on, I thought it'd be a good project for me. Here's the first batch: Looking Back at Those Years 1. A few days before I was arrested, some plainclothes police moved in across the way. The landlord came to me in a panic and said there'd be trouble if I didn't move. I felt I was innocent and, besides, where could I run to? Not long after, I was arrested by the state security bureau. To this day, whenever I see a policeman, including a domestic security agent, I feel a true sense of intimacy! 2. When he was at th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Jin] Haike was an outstanding Party member. He did everything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s of a Party member, including, naturally, being concerned about national affairs. In forming the society, he even took a page from the ceremony for entering the Party and even wanted to subject everyone to “organizational discipline.” In the end, not only did no on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scipline, this idea actually violated a great Party taboo! 3. [Fan] Erjun was pressured to give false testimony, saying that Haike and Xu Wei wanted to subvert the government through violence and that I was for peaceful evolution. The two of them were sentenced to 10 years, and I got eight years. After giving the false testimony, Erjun was rewarded as an outstanding Party member in Haidian [District] and was promoted to vice chairman of the student work department of his school's Party committee. When he finally discovered his conscience and insisted on appearing in court to testify about the true situation, he was drummed out of Beihang University and wound up setting up the “Utopia” website and making a living there. Clearly, fraud and deceit will lead to official promotion, but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is something the Party-state cannot bear. 4. The prosecutor asked me, “Were you a threat?” “No,” I answered. He retorted, “By the time you were, it would be too late! If we let you grow bigger, you might try to overthrow [the government], so now it's a crime!” According to this logic of “nipping evil in the bud,” I committed a crime by getting married: I might pass on dangerous ideas to the next generation! 5. If you're ever arrested and the police fly into a rage or even torture you, you can be secretly glad: they have no evidence with which to convict you. On the other hand, if they don't seem to care whether you talk or not, that means they've got plenty of evidence to convict you with. 6. Because I continued to make statements against Communism while in the cell, they didn't turn on the air-conditioning during the heat of summer, saying it was collective punishment. With such methods, if you want to play the maverick, the other inmates won't allow it. You really have to admire such excellent techniques of rule. 7. A cellmate named Old Huo was extremely harsh towards others, and after sharing a cell with him for 2-1/2 years, we had countless arguments. I tried my best to tolerate it, since he'd been sentenced to death, but he consistently picked fights. When we were finally separated, Old Huo said lots of nice things about me in his new cell. All along he was picking fights just so that we would be separated! I guess even bad people aren't all bad at heart. 8. The Beijing State Security Bureau Detention Center is known as "the only unspoiled place in Beijing," because it's managed so strictly and there's absolutely no perversions of justice. It's so much so that some people with good connections are held there. But there was a correctional officer there surnamed Lü who was in charge of [the inmates'] money who took advantage of the fact that family members were not allowed to send books and sold only coffee-table books that he bought at a discount and resold at list price. Inmates with money could buy books other than these coffee-table books, but if you had little money you got no such treatment. Before I left, Lü even tried to take a cut [of my funds]. It seems even this "unspoiled place" isn't so unspoiled. 9. In the courtroom, the judge picked up a piece of evidence, my address book, and asked, "Any objections?" "No," I said. Then he grabbed one of Xu Wei's letters. "Any objections?" "No." All of this turned out to be evidence of our crimes. If we had any experience, of course we'd have raised objections. What does this evidence prove? If it doesn't prove anything, of course it should be thrown out. 10. Many people don't understand why Xu Wei was sentenced to 10 years despite having broken no taboos. Actually, it's simple: he was the nominal director of the study society. For this, he was a "chief culprit" subject to 10 years or more according to the law. This is rule of law in a dictatorship, where all it takes is will to turn innocence into guilt and where a lighter punishment is impossible because things must be "handl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It's this kind of thinking that sends someone to prison for life for withdrawing cash from a broken cash machine. 11. Jin Xing, the judge in the appeals trial, asked if we wanted to request he recuse himself. Haike said that if he couldn't guarantee to be fair, he should voluntarily recuse himself. At first I thought we should request that he recuse himself, given that he was a Party member and we were charged with opposing the Party. But then I considered that we needed him to allow the witnesses to appear in court, so I didn't raise it. It turned out that he didn't allow the witnesses to appear in court after all, meaning we simply wasted an opportunity. It seems that in a political case whose fate has already been sealed, you can only resist, not fantasize. 12. The first year I was in the State Security Bureau Detention Center, I ate really well because I was a Hui Muslim. The second year, I ate really poorly, also because I was a Hui Muslim and got no preferential treatment. When the third year began and there was still no end in sight for my case, I complained to the warden about the terrible food. The warden really responded and the food returned to normal. You have to fight for your rights. 13. My interrogator asked me, “Why did you write this article?” “That's the way I thought,” I answered. “Don't I have freedom of thought and freedom of speech?” He answered: “As long as its in your mind, you have freedom of thought. As soon as you speak, it becomes action!” Looking at it this way, since the constitution says nothing about “freedom to breathe,” every breath I take must be illegal. 14. After our first-instance trial opened in November 2001 we waited 1-1/2 years, then in came a woman from the court and her male assistant. “You've gained weight,” the woman said, laughing. “Have we met?” I asked, taken aback. “I'm the presiding judge in your trial,” she answered. All throughout, Judge [Bai Jun] was kind and considerate to us. Only after the sentence was handed down did I realize that even the most humane people in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were still machines. 15. In the same cell was a judge named Qiao. According to him, judges could decide cases with a maximum three-year sentence themselves. Cases with a maximum five-year sentence could be decided by the three-person panel of judges, but actually it was the presiding judge who decided with the other two only accompanying. Cases that might bring ten years or more, cases that had some social impact, or political cases all needed to be decided by the adjudication committee. On the adjudication committee, the judges only offered legal advice. Instructions from above were most important, and others' opinions were for reference. Basically, the court president had the final say. 16. My interrogator yelled, “Tell me! Didn't you shout”—his voice suddenly lowering—“?Down with the Communist Party??” Hearing this humorously abrupt change in his tone of voice, I realized it was because he was afraid that a recording of these five words might someday be used against him. 17. While in the detention center, I had a fellow inmate named Jiang who challenged me every time I said something against the “Three Represents.” I was surprised when, as he was leaving, he said to me in a low voice, “They should be overthrown!” All Jiang's hard work wasn't for naught: his sentence was reduced from 13 years to 10 years on appeal, which I'm told was something never before seen in cases handled by the State Security Bureau. Later, Jiang even got a sentence reduction and actually only served less than seven years—more than a year less than me. Some people can really adapt to their surroundings! 18. Jin Xing, the judge in our appeal trial, was worried that we'd hold a grudge against him, so he explained, “What I've said doesn't represent my personal views; it's the court's opinion.” Of course, we knew well that the decision to convict us came from above, but Jin Xing gave no advance notice [of the decision], didn't allow our relatives to attend the trial, didn't let me borrow a pen to take notes, didn't let our lawyers state our defense, and didn't allow witnesses to appear in court—were all these violations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n the instruction of the court president, Qin Zheng'an? Bonus 1: A person of conviction with less than five years to spend in prison can basically remain steadfast. With between six and ten years to serve, most people can't hang on. Anyone serving more than ten years who can remain committed is a saint. The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 of family and the outside world are crucial factors governing how long [a prisoner] remains steadfast. Bonus 2: How long a person has to serve is not unimportant: Jiang Qisheng served four years, which for him was like the Monkey King entering the alchemy furnace. Liu Jingsheng served 12 years, of which eight years was spent struggling [against the verdict] and four years spent taking a softer approach. To this day, he feels those eight years weren't worth it. Hu Shigen served 16-1/2 years, the first twelve of which he remained faithful and unyielding; afterwards, he could only bow his head. For myself, I had high morale during the first six years, but during the last two years days passed like years. If I'd been sentenced to fifteen years, I'd probably confess guilt after the seventh year. 19. One of my fellow-sufferers in the detention center was Hua Di, who according to Internet rumors back in 2001 was jailed in exchange for Lee Wen Ho. According to him,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invited him to return [to China from the US] and join a high-level think tank, but shortly after he returned he was arrested for leaking secrets. Whenever evidence that might benefit him was presented, the judges turned their heads and didn't look at it! First the indictment was withdrawn and then resubmitted, then the original 15-year sentence was overturned on appeal and a new trial ordered, after which he was sentenced to 10 years. The twists and turns in his case seemed to correspond to the progress of the Lee Wen Ho case, so it seems those Internet rumors weren't false. 20. During my three years in the detention center, every evening we watched television as a group. Once, we watched the documentary New Fourth Army. Though the film lauded them for it a great deal, in their greatest victory over the Japanese during the Cheqiao Campaign, they killed, wounded, or captured [only] 800 Japanese and puppet soldiers, most of whom were puppet soldier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wiped out 50,000 Nationalist soldiers during the Huangqiao campaign. At the time, my fellow-sufferer Hua Di recalled his days as a teenage soldier in the New Fourth Army, extorting money and other movable property from landlord households and hanging up landlord wives for a beating. He even went up to get in a kick of his own. 21. The repatriation center for out-of-town offenders, formerly called the Southern Building, is a transfer facility where people are collected from the detention centers before being sent to [other] prisons. The forced labor and harsh treatment there is the worst. Prisoners are forced to shout “Reporting! Here! Yes, sir!” until they're hoarse. Prisoners from outside Beijing are especially mistreated. [Fellow New Youth Study Society member Zhang] Honghai's household registration is in Zhejiang, and in his unit they not only had to get up early and work until after dark, they weren't even allowed enough water to drink. Prisoners had to secretly drink the water used to flush the urinals. 22. When I was in the detention center, I heard about a fellow-sufferer named Chen Shaohua, from Jiangxi, who shortly after graduating from university was sentenced to three years for postings he made online. I heard that in the spring of 2004, after being transferred to the repatriation center, he was beaten for resisting the guards and put in solitary confinement, feet shackled. The guards intentionally made him wear new shackles that rubbed his ankles until they were raw and bloody. I wonder where this younger brother is now? He was so damn young, yet so steadfast and refused to give in. When one is filled with righteousness, why fear tyranny? 23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class dictatorship, prisoners are all targets of the dictatorship. Only by owning up to one's crimes can one be rewarded with sentence reduction or parole. Even humanitarian treatment such as phone calls to family members is premised on confessing guilt. Of course those who are truly treated unjustly will file a petition g. The more innocent you are, the more cruel they treat you, while real murderers and robbers get their sentences reduced with an easy conscience. 24 Once a month we cleaned the detention center, and everyone's personal belongings were washed and sorted. Afterwards, they made all the inmates strip naked, even giving our rectums a look. If you'd pissed off a guard, he would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humiliate you. If he had a decent impression of you, he would just check quickly. Each time, Old Hua would joke: “Here comes the proctologist!” 25. Tobacco and alcohol were forbidden in prison, but inmates could always get cigarettes if they wanted them. Alcohol was controlled more strictly, but it could still be had. An inmate only had to find a guard with whom he had a good relationship to sell it to him at a high price. I even saw inmates watching pornographic movies on a Playstation Portable. 26 An inmate heard I was sentenced unjustly and said, “So, you were offering opinions to help the Party govern better?” I told him no. “Then no one treated you unjustly,” he said. “You were trying to overthrow the Communist Party.” I said, “I denounced them on behalf of rural people because I didn't want rural people to have to endure any more injustice.” He wasn't convinced. I explained: “Am I having this conversation with you because I'm trying to serve you? No. Is it because I'm trying to harm you? Also no. It's easy to understand, so long as you don't get bogged down in the 'Party nucleus.'” 27. During the prosecutor's questioning at my appeal trial, I said in my defense that we hadn't done anything to oppose the government. She said that what we said and wrote wasn't in line with the Central Committee. Who knew that being out of line was a crime? No wonder Chinese people have no way to innovate! 28. Something I overheard while in prison: An inmate read in the newspaper that an accomplice of his had been arrested, so he immediately turned himself in, saying that the two of them had once killed a man. He turned himself in out of fear that what the other guy would say might put his life at risk. But the police told him, “The killer in that case has already been executed, so you have nothing to worry about!” 29. BH, a friend of mine in prison, told me that he'd originally been sentenced to death but that his sentence had been suspended for two years during the final review of the case. One day, he was taken for a physical examination at the hospital, where he heard the doctor say: "This guy's a Hui Muslim, so you have to bury him when he's dead. Examining him would be a complete waste of time!" [Translator's note: The implication here is that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was to determine the suitability of his organs for transplantation after execution.] 以上内容来自http://siweiluozi.blogspot.com
10年2月17日 18:40
从优秀共产党员到反革命囚徒 杨子立(2009年12月) 今年的12月10日是第62个世界人权日,也是我出狱后的第一个生日,我愿借此时机把此文献给至今还在狱中遭受磨难的兄弟靳海科和徐伟。 今年三月,当我踏出监狱的门槛那一瞬间,感到的不是脱离牢笼的喜悦,而是青春、健康、家庭久遭蹂躏之后的忧伤以及两位兄弟靳海科和徐伟仍然被无辜关押的悲愤。几个月过去了,上海出了钓鱼执法事件,被钓者在强大民意支持下竟然打赢了官司。可是回想8年多前被北京安全局钓上钩的我们四个爱国青年,在不公正的司法制度下竟然遭到毁灭性打击,至今也没有平反的希望。海科和徐伟,一个经受了不成功的阑尾炎手术,至今已腹泻两年多,现在躺在监狱医院里;另一个在被犯人殴打后又被鉴定为精神病,转移到了专门关押病犯的延庆监狱。我至今还被剥夺政治权利,警察告诉我没有言论自由。可是受了这么大的冤屈,如果我不为海科和徐伟诉说的话,会不会还有更多无辜的热血青年再次白白丧失多年的青春呢? 海科个子不高,黝黑而朴实,话不多但热心于把大家拉一起来讨论。这是我对他还是大学生时代担任地质大学青年论坛会长时的印象。海科是个党员,在缺乏离经叛道思想环境的地大,海科还是个听党话、跟党走的优秀共产党员。党号召青年要有远大理想、要有忧患意识、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要勇于改造社会、要有组织性纪律性,靳海科全都照此去做。海科的不幸源于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坚持做人的良知,其实这也是党教育多年的结果。由于独立思考,当他同时考虑来自北大时事社和清华马克思主义学会的观点时,他认为来自北大的思想更接近真理。海科承认是我在诗歌和文章中表达的对农民苦难的真情实感触动了他,因为他也来自充满贫困和苦难的农村,从此开始了独立阅读和写作。正因为有远大理想,所以才对国家、社会等宏大目标感兴趣;正因为有忧患意识,才愿意在讨论中倾听苦难,思考解决诸多的社会问题的出路;正因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组织发起青年论坛,并在毕业后继续结社;正因为有组织纪律性,才倡议所结社团有一定的纪律和加入程式。尽管海科认为一切都是在按一个共产党员的思想境界行事,但这已经足以使他付出10年青春的惨痛代价。 徐伟给我的印象则有点象瞿秋白,一个爱较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个子瘦高,皮肤白皙,架副离不了的眼镜,衣服破旧但还干净,偶尔抽支劣质烟卷。徐伟在北师大从本科到研究生学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问题也是从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角度出发。假如徐伟不进监狱,很可能也会成为乌有之乡的撰稿者。他的文笔很好,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靠写稿不仅养活自己而且还给家里寄去一万元。而且他也是学生社团的活跃分子,先是参加读书会,后来参与创建“农民之子”。虽然徐伟不是党云亦云,但他是比党中央还正统的马列主义者,做事光明正大,根本没有想到会和秘密警察打交道,更没有料到十年铁窗生涯。 1999年海科毕业后到北京市地质勘察设计研究院工作。他把自己租住的房屋命名为“学实斋”,取名学习、实践之意。他经常召集许多学生到学实斋探讨各种社会问题。他自己把大家讨论交流的文章以及自己搜集来的文章编辑在一起,叫做《学实斋交流文集》。学实斋的聚会讨论有个地方最令海科不满意,就是来的人拖拖拉拉。于是崇尚纪律性的海科和同学彦华以及徐伟、二军、宏海一起组建了一个讨论社会问题的社团“新青年学会”。除了宏海,其他四人都是党性修养很高的党员。后来我和李宇宙及另一女生也加入了进去。我是在监狱里和海科闲谈才知道他们党员是因为党培养的纪律观念太强而结社的。不过事实却相反,因为海科草拟的章程根本没来得及拿到桌面讨论通过,所以从扩充后到因此被捕竟然没有一次人聚齐过。 李宇宙是我毕业后参加北师大读书会的一次活动时认识的。他自称喜欢研究国学,但我没听到过他的学术见解。他在人民大学经营着一家网吧。后来直到2002年李宇宙逃难泰国,才主动暴露其国安局内线的身份。 朋友X参与了我们三人加入新青年学会的过程,他告诫我们说:“你们今后的活动要么公开搞,要么秘密搞。”后来知道他的意思是要么大张旗鼓,造成既成事实和影响,即便被捕也值得;要么就保密到别被发现,免得既被他们抓到牢中,又没社会影响,反而象肥肉一样白白送给秘密警察吃。可惜我们当时没有政治斗争的意识,既认为不应大张旗鼓,也认为没必要偷偷摸摸。学会仅是一个朋友圈子,谁愿意参加就一起学习调研探讨,大造舆论声势干什么呢?保持秘密地下状态更不可取,否则怎样和青年朋友一起交流学习呢?由于太年轻而不懂无产阶级专政下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我们很快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在学会成员中,我的年龄是最大的,也曾被管大学的安全局警察传讯,但在这样一件严肃的事件中,我却丧失了应有的警惕,至今想起来,为还在狱中受难的海科和徐伟感到内疚。 我加入的当天下午,会员和几个北大朋友在北大未名湖聚会,讨论了今后怎么办。大家推选徐伟当总干事(会长之类的名头大家都觉得别扭,但总得有个领头的职位),二军、宏海为干事。因为聚会不方便,便商定网上交流,新网站建之前先利用我个人网站的论坛。海科和彦华(在天津工作)还谈起将来在天津建个分会的设想,还有人提议将来办个杂志,这些比较遥远的想法没具体讨论就搁置了,以后也没再讨论过。但是安全局却如获至宝,把这些个别人偶然的几句打算当成证明学会要在全国发展发起运动造反的证据。 加入程式完成后,我们讨论了“自由、民主、公正、平等”八字方针,作为学会会员的指导思想。我主张自由放前面,而徐伟主张平等才应放前面,实质是争论这4 项价值观中哪一项最重要。但是据律师复印的档案材料,安全局却把学会的宗旨说成是“建立自由、民主、公正、平等之中国”。学会宗旨其实一直是“积极探讨社会改造之道”。安全局的逻辑却是:如果你提倡自由民主,就说明是想重新建立自由民主的国家政权,也就是要推翻现政权,因此你宣讲自由民主的道理,聚会讨论国计民生,考察农村现实,帮扶弱势群体都被看成是推翻政权的罪行。按照秘密警察的逻辑,你不能追求任何美好的东西。假如你追求了,就等于你认为现实是肮脏的,就等于你有造反之心,就等于你的活动都是为了造反。 我确实坚信未来的中国一定会向民主国家转型,这是世界大势。但即便民主化了,我也不想把新青年学会抬高到革命先驱的位置。实质上我们只是秘密警察制度的牺牲品。我们不过就是一些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知识青年,甚至可以说这种良知和责任感还是共产党在学校里教出来的。这些学生们哪里想得到,在校园里结社、讲座、调查、写作、郊游是既快乐又光荣又有成就感的事,而刚踏出校门,同样的事却成了遭受致命打击的重罪! 学会扩充后第一次聚会就是在李宇宙租的人民大学内一个招待所内进行的。当时李对我说是他的一个亲戚来看他,在招待所住了一个上午就走了,离退房还有半天。根据李宇宙逃难后的坦白,这次在招待所的聚会应该是国安局指使他搞的。这次聚会来了不少以前不认识的朋友,大家天南地北谈的很热闹,也没有主题。 我参加的由学会搞的一次讲座是邀请政治学者刘军宁先生来人民大学讲授有限政府理论。这还是李宇宙热心张罗的。其他几次讲座我没参加不知详情。 我加入没一个月,学会的事就被警察知道了。他们找到海科询问是否成立了学会,海科没有承认学会成立,因为非法组织的罪名是很大的。如果海科如实坦白,也许自己没事,但别人有可能遭难,那样海科岂不成了告密的小人?海科的反应是告诉了学会其他人他被调查的事。于是决定再聚会一次商量怎么办,地点还是人民大学。这次聚会大概是9月底或10月初,在人大的学生食堂吃饭时商定解散学会。虽然徐伟没在场,但本来就没有严格的决策机制,徐伟的总干事头衔也是空职,于是就举手决定了。但是我们的朋友关系大家都明白还是要的。当时商定让二军把负责保管的签名纸烧掉。从人大出来的路上,海科对我们几人分别说如果呼我们的时候(那是还流行呼机)加上特殊字母,表示是警察让他呼的,回电话时要当心。海科出于对秘密警察的恐惧采取的措施反而被公检法们指控为“规定联络暗号”的犯罪行为。可见老百姓不仅没有隐私权,连恐惧本身都是犯罪。实际上这种所谓暗号根本也没使用过。 既然解散了,我们的心里就释然了,直到被抓前,包括我在内大部分人心里没再当回事。 海科有次想把《学实斋文集5》全部发到我的“羊子的思想家园”个人网站链接的论坛上,但受容量限制,只发了一部分,但包括他和彦华起草的《新青年宣言》。我草草看了看这个还不全的宣言,只是觉得有点幼稚。很快海科发邮件让我删掉这个帖子。于是我就删掉了。由于这个论坛太没人气,大概一个月后,我就换上了一个人气更旺的“北大论坛”。可是带有《新青年宣言》的网页还是被秘密警察打印下来作为指控我们的证据了,现在看来这只能是李宇宙发挥的作用。 海科受到秘密警察的胁迫,让他当内线,可他不愿意,于是向单位申请到上海工作,以便远离北京这个是非之地。令人气愤的是,在警察的示意下,单位又把他调回了北京。在国安局准备抓海科之前,又示意单位开除海科,于是单位毫无理由的解除了跟海科的劳动合同,宁可为此赔偿两个月的工资作为违约费用。象北京地质勘察设计研究院这样的单位,都是书记说了算,还是政治思想挂帅,跟警察们是无条件配合,根本不考虑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就这样,海科在秘密警察挤压下成了 “无业游民”。海科还是在IT业另找了份工作,但在公检法的卷宗里可以写上“无业”,以便在向上汇报时给领导以“此人属于不稳定因素”的印象。 2000你11月的一天,李宇宙突然找到我的工作单位,见面后拿出两张纸,一个是学会的签名原件,一个是打印的一份章程。李问我怎么办,我有些诧异:“不是说要烧了吗?怎么还没烧?”于是他烧章程,我烧了带誓词的签名纸。出狱后我曾问二军和宏海签名纸的事,因为安全局有复印件。结果推断出只能是李宇宙提供的。 2001年的二月某天,李宇宙又把我和其它几个成员叫到小餐馆吃饭。后来根据李逃亡后的叙述,这个饭局也是国安局安排的,他们在餐馆安装了窃听器。我们的话题主要是徐伟和彦华谈谈去山西跟学生一起进行社会调查的见闻。几个月没聚了,大家谈的很畅快,但是这些到农村的调查实践却被安全局和检察院歪曲成“发动农运”。 我在加入后总共参加三次学会成员的聚会,每次都是李宇宙召去的,他自己在后来写的证明材料中承认自己受安全局委派,成了学会最热心的人。 到了2001年3月,逮捕的信号越来越强。靳海科已经被时刻盯梢,他不安的给我打电话,可我也不知怎么办,因为我自己也被人盯着。与他不同的是,我长期被盯梢,而且我最担心的是我自己的“羊子的思想家园”以及发表的涉及敏感内容的文章。至于新青年学会,我根本没有想到会出大事,因为学会根本没有任何值得判罪的地方:也没有参与“民运”,更没有跟“境外反华势力”有任何联系。根据《国家安全法》,和境外有关的案件一般由安全局负责侦破,否则归公安局负责。但北京国安局为了立功,连这个基本惯例都不顾了。 2001年3月13日,我和徐伟、海科、宏海同时被捕。在北京市国家安全局看守所,我一进门厅就看见鲜红的“对党绝对忠诚”几个大字。既然号称国家安全局,为什么不写“忠于国家”呢?安全局是执法部门,更应该忠于法律。可它不仅只忠于党,还要“绝对”。如何体现“绝对”呢?我们被判重罪的事实就说明,谁对执政党敢说个不字,那就要严惩。他们不明白一个更根本的道理:尊重执政党制定出来的法律才是真的忠于党。用钓鱼式执法把几个空发议论的爱国青年关进监狱,对执政党有什么利益呢?这不仅是李宇宙和他的上级立功心切,更是秘密警察体制造成的。对公安局的警察来说,假如社会平平安安,那就有了政绩;而一年到头什么政治危险案件也没有,安全局的经费和人员可能就要消减了。这种机制就鼓励了具体办案人员没有案子也要造出案子,而且越大越好。临出看守所时我在“出所意见”中,写上了对这句口号应该改成“忠于法律”,恐怕他们不会听的。 我们被拘押的北京市安全局看守所相对于传说中其他的看守所,可以说已经人道多了。可毕竟没有自由,而且秘密摄像头和窃听器监视着你的一举一动。有个叫刘国钊的所长助理罚人挺狠,特招人恨。他也罚过我们四个人坐板3个月。宏海因为是外地人,受到歧视,被更严格要求坐板时不能动,而且除了吃饭睡觉都要坐板。 审讯我时,因为榨不出他们想要的供词,就罚我站了一夜。第二天他们再让我站时,我问他们想让我说什么。预审员看一眼材料启发我:“徐伟和靳海科想暴力推翻政府,杨子立想用和平方式…”我一听就知道他们从别人那里逼出了假证词,然后再想让我证实之。当然我没有上这个当。 接到起诉书后,检察院指控我们的罪行除了“秘密结社”,真正的内容只有一项:在网上发表文章,说“中国是假民主”以及中国是“老人政治”。这两句话来自《怎么办》一文,该文章被海科收录到“学实斋文集第5期”。海科在我的《羊子的思想家园》所连接网站粘贴的时候,这篇文章跟本没贴上。其他人也都不知道这篇文章内容。《学实斋文集》也不是学会刊物,以此来定性学会显然是实在拿不出学会如何“颠覆政权”的真凭实据情况下的无奈之举。更可气的是这篇《怎么办》是个笔名于魏的人所写,发在网上,被海科搜集到的。可是审讯员却对海科说,你们又没真的犯罪,你承认了这篇是你所写,好给我们个台阶下。可怜海科刚出校门,没有经验,就承认了该文是自己写的。结果这篇文章中的两处用词不但成了海科最主要的罪行,而且还是学会全体成员的罪行。假如王力雄的《我的西域你的东土》早日面世,其中对国安人员要对方“给个面子”的描述能被海科读到,就不会上这个当。一旦签字画押承认了,后来在法庭上再否认,并如实述说,都只能有一个结果:不予采信。 在2001年9月的第一次庭审中,我们都作了无罪辩护。可接下去是漫长的等待,直到2003年4月闹非典时才第二次开庭。按照《刑事诉讼法》,应该在开庭一个半月内宣判,最多再延长一个月,可是面对法院的违法延期我们却毫无办法,因为这肯定是来自上面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徐伟的态度。因为他的思想偏左,自己觉得也没写有政治问题的文章,更没参与政治活动,在学会中只挂个名当总干事。所以他以为自己应该没问题。当其律师在第一次庭审时根据审讯记录指出徐伟受到威逼时,徐伟反而反驳说,“他们对我态度自始至终都很好。”可是2003年5月宣判时,他突然对观众席说: “他们打我!他们用电棍电我的阴部!”然后被5个如狼似虎的警察扑上去按住,然后仰面朝天抬到了法院的拘押室。据他说是看守所姓贾的干部带警察打的他。看守所的警察大部分只是履行公职,坏人是个别的,但这个体制容不得反抗的人。徐伟因为无辜被关,没有丝毫思想准备,满腹委屈,所以对抗性强,因此吃了苦头。后来听转到我在囚室的被羁押人说,徐伟有一年多了整天几乎一句话也不说。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受此打击后,徐伟的精神有了问题。 证明我们有罪的证据主要有:1,范二军的证词,证明海科和徐伟要暴力推翻政府,而我要和平演变。2,李宇宙的证词,说我主张多党制,非推翻共产党不可。 3,据说从张宏海处拿到的一张纸,上写“总结斗争经验”“和讨论了成为执政党的远期打算”。4,结社签名和誓词复印件。5我的写的许多文章以及海科的笔记本。下面简单说以下这些证据怎么回事。 我出狱后找到二军,问他为什么说海科和徐伟要暴力推翻政府?二军辩白说他不是那么说的,而是人家总结他的话的意思。可你为什么签字呢?二军承认是在一个有电网的院子里受到了威逼,因为胆怯就签了字。当二军后来发现自己的证词成了最主要的证据,他的良心受到触动,给律师写了新的证词,要求在二审开庭时作证,说明真相。当然,以金星法官为代表的徇私枉法者没有准许证人们出庭。二军那时已经是北航校党委的学生工作部的中级干部,校方不让他出庭,他坚持要去,结果虽然没做证成功,但学校还是要辞退他。他后来只好辞职,跟几个左派人物办起了“乌有之乡”。由于经济状况窘迫,他也没有接济过蒙难朋友的家属。但和我见面后,他愿意见见徐伟和海科的父亲,并转送了一些书籍。虽然二军做过伤害我们的事,但他毕竟有悔改,也付出了一定代价。至今我们观点上分歧依旧,可友情还维系着,我不愿有些和我同道的朋友用这件事再攻击二军。 李宇宙说我公开主张推翻共产党纯系在上级授意下的捏造,因为即便是在学会内部的小圈子,也净是共产党员和不熟悉的人,谁也不是傻瓜,怎么能在公开场合那么说话呢?即便我反对共产主义,也得非常学术化,免得和徐伟、二军因观点不同而影响友谊。 至于那张没头没尾写一行字说总结斗争经验的纸,谁也没有见过,也根本不是宏海的笔记。但法庭根本连笔迹鉴定也不做,直接就采信了。这不过是陷害者因为心虚而补充的伪证而已。 那张签名纸的复印件虽然是真的,但也正好反映了学会的宗旨没有任何反政权内容,因为有关政治的内容只有这样一句:“积极探讨社会改造之道”。只要是会识字的人都不难判断这和颠覆政权什么关系。 至于会员写的“反动”文章,他们拿着放大镜也没找到一篇能拿到太阳底下说,这篇证明了你们确实准备推翻政权。我当时网站上自己的文章至今博讯上还全文收录,人们自可看到。徐伟给彦华的一封信,被专门划出的一句是:中国要是有民主多好呀。海科的笔记本被认为“反动”,可也没举出“反动”的言词来。他们不得已从海科个人收集的文集中找出一篇带有“假民主”和“老人政治”字眼的文章,再哄骗海科承认自己所写,作为学会全体犯罪的证据。 其他所谓证据都不能证明任何事实。比如我的通讯录,电脑硬盘照片等等。 我们一审分别被判十年和八年的徒刑,各自外加两年剥权。四人都上诉后,又被北京市高级法院驳回。等了两年多才有一审判决,这肯定是有上面的批示下来了。下来之后的程序就肯定是走过场了。等我出狱后得知,北京市安全局把新青年学会一案当作特大案上报当时安全部长许永跃,许部长就说要严办,并上报党中央,得到当时总书记江泽民的批准。既然是来自最高领导人的意思,当然我们就在劫难逃。不过我想问前总书记的是,您在做批示前听到我们的申辩了吗?如果没有,您只是根据安全部的单方面意见就批示判人重罪,那还要法官干什么?《刑事诉讼法》既然规定了当庭质证、限期判决等程序,那就说明应该靠法官来的庭审来判断公诉方和被告人究竟谁是谁非。这种不靠法律程序,而由政治领导人根据行政汇报决定刑事案件结果的做法符合“三个代表”吗?是符合先进生产力呢,还是符合先进文化,抑或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 由于有了来自天庭的指示,一切真相都被强行压垮了。所以说新青年学会是司法不独立的专政体制造的又一起典型冤假错案。 二审时,检察官韩晓霞问我为什么学会不去注册。我告诉她,学会没有经费,没有专职的人,没有办公地点,根本没有注册条件。况且还没形成活动机制就被迫解散了。她似乎认可了我的理由。可是在法庭上她却指控海科是“无耻的叛徒”,并且不去论证我们如何犯了罪,而是以我们已经犯罪为前提,从道德上攻击我们。如同指控一个人强奸,不去证明他确实做了强奸的事,而是大骂其强奸是多么可耻下流。而且这种所谓指控完全是把党的“家法”当成国法,不顾其作为国家机关代表的身份。这些指责遭到海科和徐伟的严词反驳。 最致命的内部“证据”,就是一份安全局“工作记录”。其中记录了许多学会成员如何发表推翻共产党的言论。假如是某次聚会时的窃听记录,还可以根据出席者的回忆核实,可是这个记录却没有时间地点,只有某个人怎么说。表面上听起来象个窃听记录,似乎让人感觉真有那么回事。那你真拿出录音带来证明我们确实那么说了,作为政治犯也心甘。可他们又没有录音证据。根据李宇宙后来的材料,这个工作说明大体是以窃听内容为底本,再加上李宇宙的汇报中加入的关键反党言词拼凑成的。一审时我就指出这份记录根本没有来源,不能作为证据。尽管这份证据从法律上讲没有任何价值,法院也没有罗列在正式证据清单里,可它还是起了关键作用,二审检察官就是以此为想当然的根据指控海科是“无耻的叛徒”。而且,没有这样的证据,仅凭“假民主”和“老人政治”字眼,应该也不会一直烦劳到部长和总书记批示。 除了北京市安全局内直接指示李宇宙陷害我们的人不知其姓名(李宇宙自称其最早的上级是浦义和曲亮),其他人从预审员到检察官到法官我都知道姓名。他们都知道我们是冤枉的,可是因为是政治案,谁都不敢实事求是。大部分人虽然要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但毕竟在程序上尽量不伤害我们的合法权益。唯一我要提出来的主动作恶的办案人员是北京市高级法院的金星法官。为了达到判我们有罪的目的,金星法官完全不顾《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正义。1,法律规定应提前5天通知被告人出庭,金星却头天晚上要睡觉时才通知我们。这是为了不给我们时间再准备新的辩护词。2,开庭时不准家属旁听。3,检察官指控了一大堆,我想借个笔记录一下,金星不允许。4,尽管法律规定证人应该出庭作证,而且我们一起要求证人出庭作证,律师也找好了证人,金星就是不准。5,律师要求念新的证词,金星不允许。6,我的律师后来要复印我的二审上诉材料,金星不让。我们至今不会忘记金星法官,我和宏海出狱后他还在高级法院工作,他的违法恶行有一天一定会得到追究。 海科在金星面前质问他能不能保证公平审判,否则请他回避。结果金星连个保证公平审判的承诺都不敢说,可是他又厚着脸皮不肯回避。本来我想说“你是共产党员,而指控我们的又是反党,所以按照回避条例你应回避”,可一开始我还没有看到他后来的丑恶表演,还存有一些指望他改判的天真幻想,所以没有说出口。金星为了不让我们记恨他,说,“不要对我有意见,这是单位的意思”。我们当然知道判我们重罪是“单位”让他干的,可是那些明显属于法官个人的权力范围内的事,也是秦正安院长叫你干的吗? 2004年2月26日,我们四人被送到北京市外地罪犯遣送处。对我们来说,这里的环境最严酷(可能比某些看守所还是要好些)。尤其是宏海作为外地人干活重、吃的差而且待的时间长。由于我和海科、徐伟不时能见上面谈上一两句,反而没觉得太苦。当时我已经发现徐伟的疑心病很重。5月份我们三人一起送到北京市第二监狱,6月份分配到不同分监区。这一个月我和海科徐伟住在一起,我们感觉很愉快。分开后,我偶尔能碰到海科,但再也没见过徐伟。海科和其他犯人还能相处,而徐伟据说整天沉默无言。 一般的犯人都可以每月打两次电话,挣分多的还可以和家属一起吃饭,配偶留宿。我们四个人都没有认罪,所以无论你怎样表现好,都没有这些人道待遇。普通犯人挣够一定的分可以减刑假释。按照现在的减刑程度,一个判十年的人大约坐牢6年多就可以出狱。而我们则只有把牢底坐穿。当然这不是二监专门对付政治犯,而是所有监狱对所有不认罪的人的对待。因此有些明显受冤屈的人常年申诉,不仅没有任何效果,反而浪费了减刑机会。其实这是毛时代阶级专政理论遗留下来的怪胎,导致越是冤枉的人受到的待遇越不公正,而真正杀人放火的罪犯反而能够心安理得的大幅减刑。 2007年7月,海科得了阑尾炎,拖延了几天才送到滨河医院做手术。手术刀口很大,医护人员也不尽心,令海科很不满意。但真正的麻烦是从此以后,海科开始腹泻,吃什么拉什么,人迅速消瘦下去。偶尔见到海科,其精神状态很不好。后来听说他患有有肠粘连和肠动过速。 除了物理疾病,我觉得精神状态很重要。前6年我一直很坦然,身体也没病。但后两年由于和外界音信隔绝以及警察加强了对政治犯的监控,我的情绪和健康明显恶化,出现过心率不齐、胃溃疡还有胸背疼痛以及失眠等症状。对普通犯人,有期徒刑最高15年,坐10年也差不多能出来,海科又没有犯什么罪行,却坐 10年牢,这不是一般人的心里能承受的。这和曼德拉那些政治领袖不一样,他们坐牢越长,声望就越高,反过来给自己以精神支持,而且也会得到狱警和犯人的尊敬。而象海科徐伟这样纯粹被冤枉的青年,本来就没有当政治领袖的抱负,但又不愿违背良心认罪减刑,所以只能默默承受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一切苦难。当我们还能见面时,在互相鼓励下,还不是太孤独,海科也写了不少诗歌和文章。后来见面越来越难,传送书籍和纸条也越发困难,海科的精神状态就日益低落。因此其健康状况一直不得好转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2008年的三月某天,徐伟因洗头向值班的犯人要开水,他们没给。徐伟反映到警察那里,警察骂了值班的犯人,而那几个犯人挨骂后就一起殴打徐伟。当然徐伟要求警察处理打人者,但因为值班的犯人都是警察信任的人,也往往是给警察好处的人,所以警察坚持不处理打人者。于是徐伟绝食抗议。但是监狱对待绝食者却从不客气,他们让犯人按住徐伟,强行把皮管插入胃里。所以犯人连绝食抗议的权利也没有。监狱觉得徐伟是个麻烦,随后到医院作了鉴定,诊断为精神病,然后转送到了专门收押病犯的延庆监狱。我为徐伟的事找过监狱监察科,科长告诉我打人者受到了严肃处分。但其实他们也就是稍微扣了点分,下个月就能补回来,还不如有个犯人因受我委托带给徐伟一本书受到的惩罚更重。 徐伟的精神病有多严重我不清楚,但我知道他确实怀疑周围的人都是国家安全局派来监控他的,对任何人都极其戒备,甚至还怀疑过海科。这是他受到的心理打击太重所致,在监狱时我不时传些书附带个纸条给他,有些传到了,有些被扣了。在监狱这样的环境中,他和警察、犯人都很少交往,疑心病只能越来越重,演变成迫害妄想是很可能的。万幸的是徐伟父亲后来说他在延庆监狱的情况比以前好转了。 终于,我熬过了8年铁窗生涯,又见到了久别的亲人。尽管因为剥权我和妻子难以团聚,但我毕竟回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社会。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还能勉强谋生,但青年时代的积极、乐观和敏锐却都丧失了。8年来直到出狱后,许多熟悉的和不熟悉的,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朋友帮过我们四人和我们的家属,有些人甚至根本不留下姓名。我们几个蒙难者只有对社会心存感激,不是对政府,而是对普通的百姓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将来等海科和徐伟出狱,我们会再次感谢那些在危难中帮助过我们的人。 出狱后不久,我到河南农村拜望了海科的父母。本来还想看望海科的奶奶,海科父亲说老奶奶最近把腿摔断了,我一去看她,想起海科她又得伤心哭泣,所以没看成。老人家九十多岁了,几年前非去监狱见了海科一面,回来后就没停的哭泣,眼睛基本哭瞎了。现在她躺在床上动不了,唯一的心愿是在死前再看海科一眼。我不知怎样安慰这些老人,我自己的奶奶是我临被捕前去世的,这也许是上帝的恩典让我得以再看她一眼。但愿上帝能满足一个老人最后的心愿。 徐伟除了一个父亲再无其他亲人。徐爸爸是个退休的技师,对儿子的遭遇充满悲愤和无奈。他尤其痛恨李宇宙这个告密者。其实是秘密警察的机制造就了李宇宙,而不是李宇宙本人天生就是坏蛋。 李宇宙自知罪责重大,因为良心发现,就给法院写信说我们是冤枉的。他后来在网上也发文章为新青年学会喊冤。2002年他逃往泰国,并取得难民身份。他后来向华盛顿邮报的记者披露了自己的内线身份和设局诱骗我们的真相。并于2006年在家属向最高法院申诉时提供了新的证词材料。2008年他因没有合法身份在泰国被拘押,随后因当年造成我们四人被捕而被联合国难民署取消了难民身份。至今其还在羁押中。 因为李宇宙主动公开了其内线身份,确有悔改之意,而且考虑到其无辜的妻儿正在受苦,所以我个人表示可以原谅他。但是他毕竟还没有把当年如何设局的细节都公开或告诉我们,另外还有个别的推脱之词,所以宏海以及海科和徐伟的亲属没有表示原谅他。只要他能真正说出全部真相,我相信其他三人也都是可以原谅他的,毕竟让一个已经悔改的人和其家人再遭受苦难是不人道的。 这么多年我们自身和亲人因此遭受了种种磨难,几人的亲属都在外地,为给我们伸冤不停往北京跑,不仅花费巨大而且还得克服种种不便。因为有“犯罪记录”,我们几人即便出狱,也无法在国有企事业单位找到工作,当个学校老师都不成。即便有志于法律也没有通过司法考试当律师的资格。更不要说我们的青春、热血和健康的损失永远无法弥补。 我现在因为剥权而处于社区矫治,主管警官对我说要即便要伸冤也得依法申诉,不要采取上访、示威等方式。她说的“依法申诉”当然没有错,假如政府和个人都依法行事的话,中国早就已经成为法治国家了。可是当年我们被判有罪,就是作为行政部门的安全机关通过党的领导人的干预影响司法审判的结果。况且,还有一件事更从根本上影响了我对国家机关的信心。 2005年我以二审程序不合法为由向北京市高级法院申诉。可是法院却以“量刑过重”的理由不成立驳回申诉。2006年初妻子探监时让我看了一份匿名者寄给她的署名“杨子立”的一页申诉书,该申诉书先承认自己有罪,然后以“量刑过重”为由提出申诉。关键是其字体竟然是我的!当我质问二监负责申诉的警官李晓林时,他说交上去的是我写的24页申诉书,对那份一页的表示认罪的申诉书毫不知情。看来是北京市高级法院以一份伪造的申诉书驳回了我的申诉。我为此写信给北京高法当时院长秦正安,反映此事,却没有答复。既然有人伪造我的申诉书,并且得到高法认可,我还能指望继续依法申诉吗? 出狱后我发现,没有再见到新青年学会之后安全局办的政治案件报道,也许是政府知道这是冤假错案因而吸取了教训?现在各地的维权事件风起云涌,民众越来越清楚自己的权利,并据理力争。那些有头脑的人自然会想到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还是民主和法治。象08宪章这样的自由民主的言论不但不是在危害国家安全,而且是在为建设真正的和谐社会出谋划策。从民众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的觉醒来看,我们的国家还是有希望的。 如果这篇文章能被北京市监狱管理局的领导看见,希望他们能从人道主义出发,允许靳海科和徐伟保外就医。假如这篇文章有幸能被执政党和国家领导人看见,希望他们能学习胡耀邦平反冤假错案的勇气,重新调查新青年学会案和类似冤案,并开创国家焕然一新的新局面。当然,社会的良心还是在民间。想写信安慰海科和徐伟的朋友可以给他们寄明信片或给家属写信。愿意经济上帮助海科和徐伟的朋友可以寄点钱给他们或他们的家属。 靳海科通信地址:北京市2357信箱7分箱,100121,狱中账号:95599 8001 44032 51011。 徐伟的通信地址:北京市3554信箱9信箱,102100,狱中账号:62284 8001 00782 48415。 (均为农行账号) 靳海科家属:父,靳建国,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柏梁镇大路王村461234,电话13569955605。 徐伟的家属:父,徐连盛,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白梅街1-7, 264010,电话13793546459。 附件:刘晓波——为徐伟、靳海科、杨子立、张宏海而呼                  作者:刘晓波  今天下午四时整,中共官方再次发布SARS的利好消息,新增病例仅为4人,为抗SARS以来的最低,似乎显示着胡温体制的果断决策所产生的显着成效,也为国内外舆论对胡温的善意期待平添了新的证据。                    然而,从央视看到这一利好信息,我和妻子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另一条灾难信息犹如闷雷炸裂在头顶。而此刻,窗外正是电闪雷鸣,大雨滂沱。莫非通过纠正制度人祸而使天灾SARS逐渐趋缓之后,就注定了政治SARS病毒的疯狂发作? (博讯boxun.com)                     电话铃响起,是杨子立的妻子陆坤。                     “刘老师,今天上午,子立他们被判了重刑,谁也想不到这么狠”她在电话里哽咽着说。                     “几年?”我急切问。                     “十年、八年;徐伟和海科十年,子立和宏海八年。刘老师,政府为什么这么狠?”陆坤说不下去了。                     “刘老师,徐伟是好人,我能担保为什么这样对他”这是徐伟的女友王英的哭音。听二人的哭诉,我也惊愕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十年?八年?                    尽管对“新青年学会”案的结局,我早有心里准备,知道这个制度的本性是,既然抓了人,就决不会善罢甘休,不管有罪无罪,也不管证据是否充足,结局一定是判刑,以此显示独裁权力的威慑力和伟光正。然而,四人都是来底层并关心底层的青年,他们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反而尽做实实在在的大好事:为民工子女的教育做义工、下基层农村搞调查,为农民的悲惨处境呐喊;四人凑在一起讨论现实问题,杨子立创办思想网站,也是在为中国的和平转型筹划,希望中国能够走向自由民主。四人在被捕前也没有中共眼中的“前科”,不是中共所定义的“异见分子”,徐伟还是中共党员,在北师大读书时主持过的“农民之子”活动,还上过央视。基于以上理由,我和大多数朋友的估计:至多判上三年五年。近些天,我也估计到了,趁着国际社会聚焦于SARS之机,中共在5月9日已经对姚福信、黄琦等人进行了宣判,也很可能接着宣判“新青年学会案”。然而,如此重判,实在超出我的最悲观的估计。之后,马上与几个一直关心此案的朋友通电话,没有一个人不感到震惊和愤怒。看来,就连我这个与专政机关打了十几年交道的“老异己”,对这个制度的残忍仍然估计不足。                     如此优秀青年,却接连遭遇野蛮制度的迫害,先是秘密逮捕、超期羁押和两次开庭,已经是欲加之罪了。现在又趁SARS之机重判四人,更是肆无忌惮的迫害,且尽显其机会主义的狡猾。                     晚上,陆坤、王英和张宏海的哥哥张宏图来我家。因为平日里不太爱见客的妻子,今天却执意要请他们来家里吃饭:非常时期的非常灾难的承受者,多需要一次倾听、一句安慰、一顿晚餐、一种家的温暖。                     一边吃着简单的饭菜,一边听三人轮流叙述法庭上的痛心见闻,自然伴随着含笑的泪。                    他们说:四人被带进法庭后,其他三人比较镇静,只有徐伟显得激动。法官刚刚说话,徐伟就高声说:“我要控告北京市安全局,他们用电棍打我的太阳穴”当法官和法警企图制止徐伟时,谁也没有想到,徐伟高喊着“我死也不回去”,一头撞向法官席的桌子,当场倒地。三个法警蜂拥而上,企图将徐伟带离法庭,徐伟死死抓住桌子,直到五个法警一起把他抬出法庭。之后,四人被带出法庭一段时间,等再次开庭,既没有律师的辩护,也没有被告的最后陈述,只是法官飞快地跳跃式地宣读了判决书。                     出庭的家属们还未从惊恐中醒来,四人的青春年华被漫长的监狱生涯所剥夺的命运就被决定了。整个过程只有几分钟。                     “我实在不忍看徐伟那么绝望的表情,知道他真的死也不想回看守所。他在里面一定吃尽了苦头。”王英抽泣着说。                     是呀,曾经作为优秀学生会干部和党员的年轻徐伟,怎么能够想到自己会成为这个党的“敌人”,以“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处以十年重刑!                     “我不敢正视弟弟的眼睛我也不知道怎么对身患癌症的母亲说”宏图也终于抑止不住泪水了。                     我无言。只在心里对宏图说:去他妈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吧?谁规定的?如果哭出来会让痛苦缓解一些,让压抑释放一点,哪怕仅仅是暂时的,那你就哭吧。陆坤和王英一直在哭,你为什么要强忍着?                    这个专门践踏人权和让良知者受难的制度,只能建立人人自危的恐怖秩序,任何个体都无法保证自己不沦为“政权敌人”。今天是他,明天就可能是你。那种 “我会例外”的心理,纯粹是一种懦弱的侥幸,而要让这侥幸变为“幸福”,人性就必须与野蛮进行有辱尊严的交易:用出卖自己的人权和甘当顺民来换取温饱和安全。也就是在政治SARS的威慑之下,心甘情愿地戴上“精神口罩”。即便如此,一夜之间沦为“敌人”的例证仍然比比皆是。“新青年学会案”的冤屈,就是政治SARS的最新牺牲品。                    这出以天大的闹剧开幕的怨案,终于在SARS危机中以惨剧悍然落幕。SARS病毒封住了个体的肉体咽喉,政治SARS窒息了群体的精神咽喉,使一个民族无法自由呼吸。天灾SARS是突然降临,也不会延续太长时间,而延续了数个世纪的政治SARS,释放出无所不在的恐惧毒素,精神之肺的纤维化已经由来已久,持续地引起精神高烧和表达干咳,深中毒的国人甚至不敢呼吸。而那些敢于争取自由呼吸的良知者,仅仅为了抵抗精神之肺的纤维化,就被政治SARS的暴力口罩封住了咽喉。                     “新青年学会案”的残酷结局,应该令国人清醒:如果自由呼吸是每个人的天赋人权,那么,抗拒扼住咽喉的政治SARS就是每个人的天赋责任。与其寄希望于明主清官的良心发现,不如从每个人的拒绝政治SARS的毒化做起。                     政治SARS灭绝之日,才是我们自由呼吸之时。                     2003年5月28日于北京家中 附件1:北京市安全局对整个案件的《处理意见书》的简要内容:   在京秘密成立了非法组织“新青年学会”,以“探索改造中国之路”为宗旨,制定了学会章程。2000年8月19日,该学会会员在张宏海住处吸收犯罪嫌疑人杨子立、黄海霞、李宇宙为会员,进行组织分工,并修订学会章程,其宗旨为“建立自由、民主、公正、平等之中国”。选举徐伟为总干事,范二军、张宏海为干事。   此后,该学会成员多次秘密聚会,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学会进行组织分工,总结同中国共产党斗争的经验,主张通过发动“农运”、在全国设立分会等方式,推翻现政权,建立所谓“民主政体”和“自由、民主、公正、平等之中国”。该组织秘密串联,积极扩展组织规模,发展成立网站和创办刊物,发表大量反动文章。 注:(一)涉及到的其他人员案件处理意见上写的是另案处理。 (二)现已查实杨子立、徐伟、靳海科、张宏海被逮捕。 附件2:李宇宙的新证词(2006年6月1日) 我叫李宇宙,男,1976年9月19日出生于山东临沂,户口所在地是北京市东城和平里民旺甲19号。 2001年3月13日,徐伟、杨子立、靳海科、张洪海四青年被北京市国家安全局抓捕。2003年11月10日终审判决。被指控犯有颠覆国家政权罪,分别判处了十年和八年的有期徒刑。指控他们犯罪的最主要证据是我在2000年5月到2001年2月先后写给北京市国家安全局的四份工作说明。作为北京市国家安全局在大学校园里的秘密工作人员,我对四青年涉嫌颠覆国家政权一案最为了解实情,因为整个过程我都在其中。因此,本着事实求是,我愿意为四青年做无罪的证明。 我1997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习。1998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北京市国家安全局的工作人员浦义、曲亮有了一些接触,是他们直接联系的我。我是从沂蒙山革命老区走出来的人,从小对共产党很是崇敬,因此对国家安全局的人也很是景仰。出于对祖国和对党的一片热忱,我决定秘密地为国家安全局工作。所谓工作就是将自己平日在校园里的所见所闻都告诉安全局。从1998年到2000年底,我受国家安全局的指派,先后对北师大、北大和地质大学的几个学生社团进行了秘密调查。 通过这些调查活动,我认识了靳海科、张洪海、黄海霞、杨子立、张彦华、范二军等人。经过与这些人交往,我确实觉得他们都是优秀的有理想的青年,与其他那些碌碌无为的庸才不大一样。但是与此相矛盾的是,我一边与他们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边却在调查他们的活动。我现在都觉得有点荒唐,当时确实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件事,一边觉得交了这些朋友象玩耍一样,没有什么严肃性,虽然我们一起探讨过一些摸不到边际的时政,可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大环境里,又都是在校的学生。不会觉得有什么危险,另一边,我还在例行公事地向国安局汇报这几个学生的所思所想,却一点也不觉得会对谁造成什么伤害,因为我断定我所写的工作汇报,也就是这几个学生的行为与思想没有触犯法律。 2000年5月1日徐伟、靳海科、张洪海、张彦华、范二军成立了所谓的“新青年学会”,据说这个社团的宗旨是探索改造社会之路。在他们成立后,张洪海介绍过这个社团的一些情况,而我也将这一情况如实地向安全局做了汇报。安全局让我加入这个社团。 我加入了“新青年学会”,还参加和举办过几次座谈会。我发现,“新青年学会”绝对算不上一个秘密社团,因为除了我们几人外,很多人都知道,有的还参加过我们的聚会,也没有什么所谓的组织生活,更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经费来源。“新青年学会”虽然没注册,但她算不上一个正式的社团,我们唯一称得上活动的事情就是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发发牢骚,议论议论,是非常松散的,因为成员从未到凑齐过。即使有个别人在网上发发文章,说过一些过激的言论,那也是个人行为,与其他人无关。我们的愿望只是希望中共作为执政党在执政时作到公正平等,清正廉洁,使中国的民主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另外,这些活动有些是由我组织的,比如:2000年11月,我和张洪海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讲座,主题是“中国政体民主改革”。2000年12月,徐伟和我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座谈,主题是中国民主问题。2001年初,国安方面指示我安排一次饭局,把新青年学会的成员集合在一起,让他们尽情表达他们的观点,然后他们在我们吃饭的包间的隔壁窃听。“新青年学会”几次活动,大部分都是我按上级的工作要求所做的,而“新青年学会”从成立到解散都是名存实亡,只有一个名称存在而已。因为在每个成员心目中都不太重视,我因为为安全局工作的原因,我却成了积极、热衷者。 2001年3月“新青年学会”成员被逮捕,同年9月他们中的徐伟、靳海科被判10年,杨子立、张洪海被判8年。对于这样的结果,我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作为国安局的卧底人员,我对案情十分了解,这完全是典型的政治冤案。作为指控他们私人犯罪的主要证据——我先后写给国安局的四份工作说明,根本不足以证明他们试图要颠覆国家政权。“新青年学会”的活动完全没有违法,也没有当局所说的颠覆国家政权的想法或作为。国安局是为争夺功劳才把他们抓起来,这是国安局的人亲口告诉我的。因为之前,北京市公安局也介入了此事, 为了不使功劳让公安得到,国安方面提前草率收网。我觉得他们根本没有理由去抓他们,“新青年学会”里都是学生,或是才从学校毕业出来的,他们没有做什么违法的事情,只是聊聊天而已,即使有过激的议论,也都是思想范畴。他们把这些人抓起来纯粹是为了邀功,因为当时2001年3月在开全国人民大会和政协会,因为在重大政治事件之前比较容易立功,就把他们抓了起来。 因此,对于徐伟、靳海科、杨子立、张洪海一案,我郑重作如下声明和请求: 1, 我交给北京安全局的工作报告,不能作为判决以上四青年有罪的证据。因为在当时,我正为安全局工作,所作工作报告是我的主观判断,不能保证完全符合客观事实,不能作为法院最终断案的证据。 2, “新青年学会”的行为不过都是朋友在一起口头聊天,随便对关心的话题发表议论,所作议论只能显示当时发言人的暂时思想状态,不能因此断定此人做了倾覆政府的违法行为。 3, “新青年学会”的几次座谈会,我都做了积极参与,有几次还是直接的组织者。尤其是2001年2月的那次饭局,以及2001年5月31日在人民大学老教协招待所113室秘密集会,完全是在安全局的安排下组织的。我作为安全局的秘密工作人员,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安全局对新青年学会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 请求法院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根据事实,证人的最新证词、当事者的辩护,及律师的无罪辩护,请求北京市高院重新公开审理此案。但现在他们所受到的惩戒无疑是太过分了是不公正的。恳求法院尽早释放四个无辜坐牢的青年人。 以上属实 李宇宙(签名、手印) 李宇宙                     2006年6月1日
10年2月15日 19:55
“中国将向朝鲜注入巨额资金” 图:王家瑞(左)和金正日 http://www.ubint.net/browse.php/ ... 94aW5o/dWEuanBn/b1/ 据称王家瑞访问朝鲜时敲定投资 韩国联合通讯社星期一(2月15日)报道引消息人士称,中国当局将向朝鲜注入巨额资金。 韩联社引熟悉朝鲜官方大丰国际投资集团的消息人士说:“中国两三家大型银行和若干家跨国企业同大丰集团事实上已经结束了投资磋商作业。” 这位消息人士说:“3月中旬,准备在平壤国家开发银行举行投资项目签署仪式,预计投资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 这位消息人士还透露,这些资金“60%以上都来自中国”。 有关的投资似乎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韩联社报道提到的将得到资金注入的项目包括平壤至新义州的铁路建设、中国图们至罗先特别市铁路建设、平壤市内10万户住宅建设以及港湾建设等。据透露,有关的投资问题是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本月早些时候访问朝鲜时最后敲定的。 六方会谈 韩联社报道指出,如果投资消息属实,这无疑会给今后的六方会谈重启努力以及朝鲜半岛局势带来重大影响。 韩联社报道称有关投资约合朝鲜国内生产总值的70%。不过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2009年发布的数据,朝鲜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78亿美元。 大丰国际投资集团是朝鲜在今年1月成立的,当时朝鲜还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 根据朝鲜官方的报道,大丰国际投资集团是朝鲜的对外经济合作机构,主要向朝鲜国家开发银行提供投资和融资。 而朝鲜国家开发银行将建立现代的金融规范和体系,可同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商业银行进行交易,并根据国家政策开展投资业务。 =========== 温州炒房团可以进军朝鲜了……
10年2月9日 23:22
31江青与廖沫沙在法庭上吵了起来   王昆仑退庭后,法庭通知廖沫沙出庭作证。曾任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的廖沫沙,与江青在青年时代就已经是老熟人了,当年在上海的时候,他们还曾有过一段交往,而这次在法庭上却是“熟人”相见,分外眼红。廖沫沙“文化大革命”前曾在《北京日报》上与邓拓、吴晗一起发表过大量文章。谁知“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他们就被打成了“三家村”,受到残酷的迫害。廖沫沙看了一眼江青,说:“我十几岁参加革命工作,1933年我在上海就认识江青,我是什么人,她完全了解。可是她诬陷我是‘特务’,而且是‘很厉害的特务’,完全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故意制造冤狱,使我被无辜关押了八年多,后又流放劳改了三年,肉体上受了酷刑……”江青两眼瞪着,鼓着嘴,气呼呼地听着,但一点也没有发作和吵闹。廖沫沙在证言中,提到了他30年代在上海就与江青认识,同住一幢楼。同时将他们之间当时的一些私人交往中的事情也都在这里讲了。听到此处,江青顿时火了起来,当庭大骂廖沫沙。她打断廖沫沙的话,放肆地指责他是“叛徒”、特务”和“流氓”。廖沫沙也不示弱,他用手拍了一下证人席上的小桌子,指着江青说:广大人民群众恨死了你,遭受你们残酷迫害的不仅是我一个人,中共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惨死于狱中。副市长吴晗同志,是一位纯学者,远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接受党的抗战救国纲领,在党的领导下从事抗日民主的斗争,团结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过很大的贡献。像这样一位老学者、好同志,也被他们扣上‘叛徒’特务’的帽子,逮捕关押,惨死狱中……”江青不想让这位30年前的老“朋友”说话,开始在法庭上对着廖沫沙大吵大闹。双方在法庭上吵了起来。审判长曾汉周按响警铃,给以制止。江青根本不听警告,趁此机会开始大闹起来。这是江青在法庭对她的5次调查中闹得最凶的一次。廖沫沙接着列数江青所欠下的几条人命:他(吴晗)的夫人袁震、女儿吴小彦也受到株连被迫害致死,搞得家破人亡……”江青听到此处,穷凶极恶地开始对廖沫沙进行诽谤和辱骂。审判长曾汉周再次对江青提出警告。证人廖沫沙继续发言:“还有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我们的党,全国一解放,远从海外奔回祖国,回到北京的老舍,响应党的号召为人民创作大量歌颂新中国老舍的优秀作品,也惨遭诬陷,被迫害而死……”当廖沫沙陈述江青对他凭空捏造‘特务’罪名,故意制造冤案,使他遭受残酷迫害时。江青再次在法庭上辱骂,并开始无理取闹。廖沫沙对于江青的诽谤当庭给予驳斥。审判长曾汉周再次按响警铃。江青不听,继续大闹,并对廖沫沙再次进行辱骂。曾汉周在制止无用的情况下,为了严肃法庭纪律,不得不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立即宣布江青扰乱法庭秩序,责令其退出法庭。江青退庭后,廖沫沙继续发言作证。事后有很多旁听者都说,审判江青最要紧的是要江青听听她残酷迫害干部和群众的罪行,虽然法庭上记录在案,可惜江青却没有听到。
10年2月7日 20:58
编剧: Mark Monroe 导演: Louie Psihoyos 主演: Joe Chisholm / Mandy-Rae Cruikshank / Charles Hambleton / Simon Hutchins / Kirk Krack / Isabel Lucas / Richard O'Barry / Hayden Panettiere / Louie Psihoyos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官方网站: http://www.thecovemovie.com/ 上映日期: 2009-04-25 语言: 英语 / 日语 又名: 海湾 / 海湾峡谷 / 海湾屠场 / The Rising imdb链接: tt1313104 剧情简介 · · · · · ·   日本和歌山县太地町,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小渔村,然而这里却常年上演着惨无人道的一幕。每年,数以万计的海豚经过这片海域,他们的旅程却在太地戛然而止。渔民们将海豚驱赶到靠近岸边的一个地方,来自世界各地的海豚训练师挑选合适的对象,剩下的大批海豚则被渔民毫无理由地赶尽杀绝。这些屠杀,这些罪行,因为种种利益而被政府和相关组织所隐瞒。   理查德•贝瑞(Richard O’Barry)年轻时曾是一名海豚训练师,他所参与拍摄电影《海豚的故事》备受欢迎。但是,海豚凯西的死让理查德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从此,他致力于拯救海豚的活动。不顾当地政府和村民百般阻挠,他和他的摄影团队想方设法潜入太地町的海豚屠杀场,只为将罪行公之于众,拯救人类可爱的朋友…… 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yODMyMDg4.html 720P BD下载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99104/ 网友点评: 第一次见到真正的血流成河,震撼了我脆弱的灵魂!缺少透明度的政府,我们就像海豚一样,仅有的听觉被摧残殆尽! 网友点评: 积攒了很多对敌斗争的经验呀…… 网友点评: “一个十分诡异的理由,可以解释日本在IWC的立场。这与经济无关,甚至与政治无关,只不过是…所谓大日本帝国的思想余孽在作祟。他们受够了西方国家,受够了他们指挥着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我偏要捕鲸,看你怎么阻止我!” 某些被误导的民族自豪感在作祟。” 网友点评: “All social change comes from the passion of individuals. / 所有社會變化都源于個體的激情。” [ 本帖最后由 kokoni 于 2010-2-7 21:03 编辑 ]
评论于:海豚湾The Cove
10年2月7日 18:59
以下传言真伪未知,仅供参考 胡锦涛2006年5月在北海视察险被暗杀,江胡权斗升级。胡撤换了北京卫戍区司令、政委,引发外界猜测北京高层将有异动。在高层分裂的情况下,有两个重要部门的掌控成为生死存亡的关键,一个是中央警卫局,另一个是北京卫戍区。胡锦涛正将江泽民嫡系调离北京,确保北京。 《新纪元周刊》张海山报道, 最近北京卫戍区司令、政委双双换人,司令邱金凯中将刚上任不到一年就被撤下,而撤下的政委董吉顺少将更是在北京卫戍区根子非常深,曾任卫戍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 北京卫戍区换由第三十八集团军军长李少军少将和第二十七集团军政委刘福连少将分别接任司令、政委。 胡锦涛今年5月在北海视察暗杀未遂,江胡权斗进入血战。在此背景之下,胡撤换北京卫戍区司令、政委引发外界猜测北京高层将有异动。北京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在高层分裂的情况下,有两个重要部门的掌控成为生死存亡的关键,一个是中央警卫局,另一个是北京卫戍区。胡锦涛死守北京。 中央警卫局和北京卫戍区换血 二OO六年一月,原北京军区参谋长邱金凯少将升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并晋升中将,他并兼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但还不到一年,现在却丧失了北京卫戍区司令的实权职位;而政委董吉顺是在卫戍区一级一级升上来的,哪一级都有“关系户”,现在却调任总政治部直属工作部当没有实权的政委。而李少军和刘福连都没有在地方军区工作的经验,年龄优势也仅仅小三岁。却从集团军调到如此重要的位置上。 当年粉碎“四人帮”一举成功,北京卫戍区政委吴德与中央警卫团团长汪东兴协同华国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警卫团负责直接抓捕行动,而北京卫戍区则负责对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广播电台、中央机关以及重点部门的控制,并在中南海内如果出现了意料不到的问题,卫戍区负责部队支援,保证北京不乱,从而稳定全国局势。 去年四月十八日胡锦涛访美之前,中共警卫局从班、排、连、营到师级的领导已全盘换过,现在从网上搜索中央警卫局仍然是局长由喜贵上将卦名,实际已重新成立,上将由喜贵如今只负责江泽民一个人的警卫工作,而中央警卫局的日常工作由胡锦涛卫士长副局长孙之功少将全盘主持。 江在北京亲信纷纷被调到外地 中央警卫局大换血没有多久,江泽民在北京的亲信纷纷被调到外地去,而且不少都复转回家了。随后胡温在对上海市和广东省江泽民势力中心重点清洗,江家帮借机在北京放风说胡锦涛一旦整完那两个地方,就该整北京了,挨着个儿整,谁也跑不掉。于是,整个北京官场人心惶惶,更有人在诱导方向,说只要把胡锦涛除了,温家宝也翻不过大天去。但是在北京江势力没有直接动手的条件。 北京卫戍区一直是胡锦涛比较忽视的地方,由于亲身体验江泽民和曾庆红这些年的利用中央警卫局对他的监控,所以胡对中央警卫局非常重视。 胡锦涛去年5月在北海视察遭两艘军舰炮击事件经香港媒体披露后,虽未得到中共官方资讯证实,但随后发生的以反腐为名的清洗,已经使事件明朗化。 消息来源称,此次江又筹画利用北京卫戍区反扑。结果一个卫戍区官员的老婆拉家常时说走了嘴,遂被举报。此次胡锦涛命令不动声色,等拿到证据后才动了手。 中共内部权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程度,消息来源称,北海暗杀未遂事件后,现在青岛政府大大小小的头目几乎都换了个遍,官员都是从 济南调过去担任的。目前所有和张定发、杜世成稍微熟悉认识的人都被调查 。 山东杜世成免职带下一片 12月24日新华社报导,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因违反党纪遭到免职。 据报导,杜世成涉嫌在国有土地转让批租中黑箱操作,多次收受房地产商贿赂,为亲属谋利。杜世成自己在崂山区拥有价值千万元的豪宅,并且长期包养情妇。 去年5月江泽民游山东期间,杜世成为了讨好江泽民,把从青岛到崂山沿途 “八荣八耻”的标语,全部换成“三个代表”。 内部消息称,杜世成下台的真正原因是杜与张定发5月袭击胡锦涛事件有关。青岛方面知情人透露,现在青岛政府大大小小的头目几乎都换了个遍,官员都是从济南调过去担任的。目前所有和张定发、杜世成稍微熟悉认识的人都被调查 。 张定发去世极低调 海军前司令、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张定发日前因病在北京逝世,消息不是按惯例由官方新华社或解放军报发布,而仅由海军自己的报纸低调披露,已经使外界注意到其中的极不寻常。 “人民海军报”12月17日在头版刊出简讯指,“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原司令张定发同志,因病于12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3岁”。消息连遗照也未配发, 只有简单履历。 张定发,上海吴淞人,1964年毕业于海军潜水艇学校,青岛是张定发的发迹地,他历任北海舰队参谋长助理、青岛基地参谋长、北海舰队参谋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 胡锦涛遇袭与高调反腐 据12月1日新唐人电视台报导,今年五一黄金周,江泽民到泰山、潍坊等地“旅游”期间,胡锦涛也在这个时候秘密到达青岛,视察北海舰队的一场军事演习。 当胡乘坐北海舰队最先进的一艘导弹驱逐舰到黄海时,突然有两艘军舰同时向胡乘坐的导弹驱逐舰开火,当场打死驱逐舰上5名海军士兵,导弹驱逐舰立即载胡疾速驰离舰队演习海域,直到安全海域,胡立即换乘舰上的直升飞机飞回青岛基地。胡未作停留,也未回北京,直飞云南。 有消息称,被拘捕的军官承认,使用这么精良的舰艇决不可能失手,但是左右夹击居然让胡锦涛死里逃生,这无法解释。他们说,当时哪怕考虑有百分之一失手的可能性,也决不敢迈出这一步,也没有胆量拿自己小命开玩笑。 新华社曾报导胡锦涛的行程,11日至15日 胡在云南考察。 胡锦涛16日回北京之后,采取的第一个行动是保外就医陈希同。旨在释放反击江泽民上海帮的信号。胡第二个行动就 是以反腐败的名义搞倒海军副司令王守业,获取了王守业与其后台江泽民秘书、现军委办公厅主任贾廷安的共同罪证,逼迫江泽民不能再插手军内事务。 《未来中国论坛》发言人伍凡认为,胡锦涛遇到了军人袭击,这可是大事情。这说明了中共内部斗争已经到了一个极为严重的境地。军人也参与其中了。大家不用问,能采取这个行动的人只有是江泽民派系的人才能干。背后一定有江泽民的影子。 北京不能乱 当年在粉碎“四人帮”的问题上,华国锋嘱咐北京卫戍区政委吴德说:首都不能乱,首都一乱,全国就有可能发生大问题。稳定首都的问题,由你负全责。 吴德回忆说,中央警卫团团长江东兴是出了大力的。毫无疑问,他要不配合,那中南海里可能要见血。吴德回忆,总理华国锋、叶剑英元帅找汪东兴秘密谈过几次,具体研究了解决“四人帮”的办法。当时成立了两个小班子,一个准备有关文件,由李鑫负责;另一个负责对“四人帮”实施隔离审查,这个班子的人员是由汪东兴亲自从中办和中央警卫团挑选并个别谈话后组织起来的,大概有五十多个值得信任的人,组成了几个行动小组,一个组负责抓一个人。 现在基本上胡温整治官场也走了这条路,在江泽民的势力地盘上海和广东开刀,把江基本上圈禁在北京,把专门病得要死的黄菊送回上海,北京除了被上海牵连的个别人外,北京官场基本不动、保持稳定。 胡温中共高层会不会重演当年粉碎“四人帮” 的一幕,彻底铲除江的隐患,是海内外密切观察的焦点。 前海军司令员张定发逝世 军方低调登讣告耐人寻味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张定发,因患晚期肺癌,已住院治疗。 今年一月下旬,张定发到青岛北海舰队、烟台海军航空兵基地视察,慰问驻军,在出席会议时突然昏迷不醒,有关当局派专机将其送返北京治疗。四月初,中央军委宣布,由副总参谋长吴胜利任海军司令员,参加中央军委工作。 既然上面把张定发(刺胡直接下命令者)点到了,我就把“黄海事件”聊聊。 事情发生在2006年5月,离禁止讨论政治话题十七大还有大约一年,禁止讨论政治话题高层你死我活的内斗进入短兵相接和肉搏阶段。 胡锦涛2006年5月在黄海视察险遭军事暗杀事件,促成这次至今仍是绝密的“江湖”生死决战。劫后余生的胡锦涛大规模清洗J家军和上海帮,近来,党中央的整肃风暴直指JZM之子JMH。 这说明陈良宇与周正毅同时案发非偶然。网民上网,即便最普通的搜索都可搜索到有关JZM长子JMH的负面消息及JZM与歌星宋祖英的绯闻,并出现“JMH涉案”、“JMH被抓”、“JMH内幕”、“JMH与陈良宇”、“JMH贪污”、“JMH与JZM”、“宋祖英、JZM绯闻”等搜索词。 这些负面消息出现最频繁的是JMH涉周正毅案。周正毅日前再次被抓,绝对与打击JMH有关。JMH会不会成为党中央下一个清洗目标,JZM的结局如何,“江家帮”是否会落得当年“四人帮”的下场,很快就有答案。 原因是事情的性质非常恶劣。 胡锦涛上台后,对JZM上海帮的贪腐淫乱、为非作歹及镇压迫害采取姑息迁就态度,他以为这样就可保住手中的权力。但黄海暗杀事件成为转折点,险些丧命的胡锦涛意识到:这场“江湖”恶斗是实打实的你死我活、没有妥协余地。他的对手为了夺权和免受清算,不惜发动军事暗杀,要置他于死地。 所有这些已被查实。 事情发生在2006年“五一”期间,JZM一行在山东“游山玩水”,胡锦涛赴青岛视察海军演习。当总书记乘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行驶于黄海海面时,其座舰突然同时遭两艘海军驱逐舰机关炮扫射,身边的五名海军士兵被当即打死…… 在这种情况下,惊魂未定的胡锦涛即刻换乘舰上直升飞机飞云南,一个星期后,确定一切安排就绪才飞回北京。 调查结果:黄海刺杀胡锦涛是JZM和ZQH共同谋划。ZQH出于帝王梦,要除掉胡锦涛取而代之。JZM则是出于ZQH掌权他才放心,ZQH不会追究其的贪腐和罪恶,同时会提携他的儿子JMH和JMK。 JZM曾认定胡锦涛在黄海必死无疑,所以才没有安排后面的追杀。 但总书记大难不死,使ZQH的代理总书记、国家主席职务的美梦破灭了。ZQH难以掩饰罪孽深重的心态,谨慎对待胡锦涛的出招,党中央忍怒借反腐拿下陈良宇,曾不得不违心表示赞同。 前不久,ZQH通过路透社放出口风,要胡锦涛让出国家主席职位给他,也证实ZQH有篡位图谋。 对于总书记在黄海遇刺事件,西方猜测颇多,但官方至今没有公布,也没有回应,不承认也不否认。但此后党中央借反腐大规模清洗上海帮和江家军,并连发五个文件,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及防止军事政变,已经使事件明朗化。 其实这一切不得不做。 在黄海逃过暗杀的胡锦涛,回京后马上重拳回击,一改过去谨小慎微的小媳妇作风,禁止讨论政治话题军方大洗牌:海军副司令王守业判死缓,明显是为了留下活口对付JZM,因为王守业供出他的后台和拍档就是JZM办公室主任贾廷安(后被JZM提拔为禁止讨论政治话题中央军委办公室主任)。 JZM提拔的亲信、禁止讨论政治话题中央军委委员、原海军司令张定发(刺杀胡的命令执行者)刺杀事件后不久痛死,遭低调处理。属于JZM系人马的北京卫戍区司令及政委最近双双换人。 同时,中央借中纪委以“反腐”名义整跨上海帮,横扫京沪及地方亲JZM势力,北京副市长刘志华、上海市委书记及禁止讨论政治话题中央政治局委员陈良宇、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等相继被双规革职,政治局常委黄菊的生命已终结,另一名常委JQL的丑闻满天飞。 至此,胜负已经确定。 2007年新年伊始,这场风暴开始触及JZM之子JMH。中国网站搜索引擎已解禁JMH负面消息,包括JMH涉嫌周正毅一案。 据香港《开放》杂志透露,中纪委在调查周正毅案该关键字已经被屏蔽圈地时,已查出江的两个儿子JMH、JMK均涉案。长子JMH就曾在周正毅圈地的上海静安区紧邻的普陀区圈了一大块地,其手法与周正毅如出一辙。又官又商的JMH,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相当于副部级)及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同时兼任中国网路通信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公司、上海机场集团等公司的董事。 JMH涉足上海很多重要的经济领域,很多公司表面上是国企,实际已入JMH私囊,比如,1994年,JMH用数百万人民币“货款”买下的上海市经委价值上亿元的上海联合投资公司便是如此。 另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JMH与台商王永庆的儿子王文洋合作搞宏力微电子公司。但据王文洋称,实际上他一分钱都没出,64亿美元均是JMH从银行弄来。 如今,JZM的宝贝儿子、当今中国最牛气的红顶商人JMH,是否会成为胡锦涛杀向JZM的第一刀,谜底不久就会揭晓。 最新一期的香港《动向》发表一篇文章说,2006年5月初,胡锦涛在黄海视察北海舰队遭到炮击。 文章说,今年五一黄金周,胡锦涛秘密来到青岛,视察北海舰队。当胡乘坐中共最先进的一艘导弹驱逐舰到黄海视察北海舰队时,发生意外,同时两艘军舰向胡乘的导弹驱逐舰开火,打死驱逐舰上五名海军战士,导弹驱逐舰立即载胡驰离舰队演习海域,它的速度全舰队任何一艘舰艇也追不上,直到安全海域,胡换乘舰上的直升飞机飞回青岛基地。胡未作停留,也未回北京,直飞云南,一个星期之后,北京一切安排妥当,才回北京(胡锦涛行程十日之前对外是空白,新华社发消息十一 日至十五日胡在云南考察)。 文章接着说,胡回到北京之后,拿倒海军副司令王守业与其后台江泽民秘书、现军委办公厅主任贾延安的共同罪证,逼迫江泽民不能再插手军内事务。接着就是向京津沪三地派中纪委调查组掀起反腐风暴。 该文意图说明胡锦涛遇刺脱险之后在排除异己和巩固权个人力方面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假如《动向》这批文章说披露的事情真有其事,不但不能说明胡锦涛在排除异己和巩固个人权力方面取得了进展,相反暴露出集党、政、军最高权力为一身的胡锦涛实际上不控制军队。因为胡锦涛取得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和国家军委主席职务已经多年,他属于中共军队的最高统帅,自己的海军不但竟然向他行刺,在事件发生之后,他只能拿倒海军副司令和军委办公厅主任,事件背后更多甚至职位更高级的“黑手”们胡锦涛动都没法动。 最近几年来,香港的报刊,无论是“亲共”还是“反共”的,它们所披露的有关中共最高层领导人的消息最后有很多得到证实,但这些消息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帮助试图加强中央极权的胡锦涛,打击地方势力对抗中央集权的“上海帮”。人们相信这些消息是由胡锦涛亲信人物、中共统战部长刘延东通过庞大的中共情特网向外透露的。 曾节明:黄海刺胡者非江泽民,而是曾庆红 (首发稿) 文章摘要: 胡锦涛或许现在还幻想谋求党内“和谐”,这是白日做梦,因为中共从来没有一个权力和利益的理性更迭和调整机制,随着不同利益对立情况的加剧,中共高层的冲突必然呈现你死我活的情况。现在中共党内黄海刺胡事件,就揭开了这种你死我活内斗的序幕。 作者 : 曾节明, 發表時間:1/6/2007 二〇〇六年“五一”期间,胡锦涛赴青岛视察海军,乘驱逐舰行驶于黄海海面视察海军演练,胡锦涛的座舰忽然同时遭两艘海军驱逐舰机关炮扫射,险些丧命,胡身边的五名海军士兵被打死。事发后,胡锦涛仓皇逃离青岛,飞往云南,喘过气来之后,就开始了上海的“反腐风暴”...... 中共党国领导人出访,行程之隐秘,保安措施之严密,远远超过美国等民主国家领导人,在如此严格精细的安全护卫准备下,海军是不可能发生这样离奇的“意外”的,黄海事件显然是一次刺杀胡锦涛行动。 在黄海刺杀行动中,两艘驱逐舰同时向胡锦涛的座舰开火,配合之默契,显露出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暗杀行动。要精心策划对胡锦涛的暗杀,必须事先要详细了解胡锦涛赴青岛视察活动,由此可以推断:刺杀胡锦涛的幕后指挥者,必然是一位事先详细了解胡锦涛赴青岛视察活动的人。 但是,中共领导人出巡,日期和行程、巡视地点、会见的人物、驻地、停留时间、出访交通工具等等事前一概严格保密,要公布也是总是事后才公布,而且,中共领导人视察的地点事先都要进行严格的清场和戒严,任何能够接近领导人的人,乃至包括欢迎的“群众”,都要经过审查和精心挑选,这种不惜侵犯人权的保卫措施,使得行刺中共领导人远比行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困难。 只有极少数中共最高层成员才能够事先详细了解胡锦涛赴青岛视察活动,因此,刺杀胡锦涛的幕后指挥者,必定是极少数中共最高层成员之一。 黄海刺胡事件传出后,海内外观察人士一致认为江泽民是谋刺行动的幕后指挥者,我却不以为然,我以为,这次谋刺事件的幕后指挥者是曾庆红。 江泽民的确具备谋刺胡锦涛的条件:老贼虽然已经没有职务在身,但是其退而不休,而且江系人马在党内、军内高层仍然占据要津,在地方更是人脉广泛,因此江泽民政治能量极大,他仍然是中共最高层的大佬,他必然能够事先知晓胡锦涛这次视察活动。 但是江泽民并不具有要干掉胡锦涛的强烈动机,这是因为: 一,在黄海谋刺之前,胡锦涛的作为并没有对江泽民的人身安全构成任何威胁,也没有流露出要清算和威胁江泽民的征兆。胡锦涛于二〇〇二年就任总书记以来,对江泽民处处忍让,在二〇〇四年逼江交军权的行动中也没有牵头。胡锦涛对退职后的江泽民给予高规格待遇,也不准清查因周正毅案暴露出来的,江贼民太子的惊天贪腐罪行;四年多来胡锦涛高调肯定江贼民的“政绩”,胡锦涛一直卖力地扛着江老贼留下的镇压法轮功的沉重的政治包袱,对老贼留下的千疮百孔的政治烂摊子在公开场合几乎没有任何微词。胡锦涛就任总书记以来,虽然有将自己“八荣八耻”、“和谐社会”的“理论”取代江贼民 “三个代表的倾向,但是“三个代表”已经写入党章和宪法,是胡锦涛难以否的。 二,在黄海谋刺之前,胡锦涛也没有清算在职的党、政、军高层江系人马的行为和征兆。黄海事件之前,江泽民亲信,海军副司令王守业因为贪腐和淫乱,数年来遭揭发控诉的状纸如麻,地位却稳如磐石,这显然是胡锦涛在袒护;江系干将,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多年来在上海滩肆意横行,贪赃枉法,民怨早已冲天,胡锦涛也没有清查的动作和意思;十六大后窜升至政治局常委的贪官奸佞李长春,因其在河南、广东期间的贪腐劣迹和在艾滋病问题上的严重渎职行为,不仅民怨沸腾,也在中共党内遭到强烈反对,多次被地方干部举报,却一直安然无恙,这显然也是胡锦涛在袒护;江系亲信,超级贪腐分子贾庆林、黄菊在党内都声名狼藉,下台的呼声很高,黄海事件之前,他们的地位也稳如泰山,这显然是胡锦涛袒护的结果。胡锦涛还一直对与江贼民关系亲密的杀人犯罗干、周永康委以重任。可见,胡锦涛不仅没有清算在职的党、政、军高层江系人马的行为和征兆,还有袒护江系人马的动作。在黄海事件之前,胡锦涛对江系人马一定程度上的袒护,大概是为了制约曾庆红的势力,搞权力平衡。四年来胡锦涛虽然在地方上大量安插团派人马,但这并不能对江系势力构成致命的威胁。 三,一旦胡锦涛被干掉,江贼民并不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按照中共黑帮现行帮规,胡锦涛如果在任上发生意外,曾庆红将自动接任总书记、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最大的受益者是曾庆红。虽然曾庆红曾经是江贼民的智囊和助手,但是也正是曾庆红在二〇〇四年秋出卖了江贼民,使得老贼继续霸占军委主席一职的企图落空,江、曾由此结怨,江泽民决不会再信任曾庆红,与谨小慎微、四平八稳的胡锦涛不同,曾庆红为人更具野心、胆魄和手腕,对于江贼民来说,一旦曾庆红掌握了中共的最高权力,自己的前途命运更加凶险,因此,江泽民决不会支持曾庆红取代胡锦涛。江泽民要想通过除掉胡锦涛而成为最大受益者,唯一的做法就是再刺胡的同时发动军事政变,让陈良宇或贾庆林或李长春或者自己的儿子坐上中共最高统治者的宝座。不过,要举行这样大的动作需要权威和对军队,特别是北京卫戍部队的牢牢掌控才行,江泽民在军中威信不高,他在军中的人脉虽广,但没有对军队的绝对操控力,江泽民也没有鼓动军队的先进的理念,因此,江贼民不太可能敢于发动推翻胡锦涛地军事政变。而且,要举行这样的大动作,肯定要准备二套方案乃至数套方案,从黄海事件来看,刺胡的行动者在击胡不中之后,没有后续动作,比如说拦截或击落载着胡锦涛逃窜的直升机(直升机是容易被击落的)、军队起事、封锁青岛机场等等,这表明黄海事件只是一个单纯的刺杀事件,不是一次政变。 第一、二点原因决定了江泽民没有干掉胡锦涛被迫性,第三点原因决定了江泽民没有除掉胡锦涛的主动性。 与江贼民的情况相反,曾庆红具有除掉胡锦涛的压力和强烈的驱动力。从被迫性的因素来说,当前中共政局的现状如果维持到十七大不改变,曾庆红不仅再也不可能登上中共国的的最高权力宝座,连保住现有的权力和地位都困难重重:出生于一九三九年的曾庆红长胡锦涛三岁,到明年十七大时已年满六十八岁,按照中共十五大以后形成的“七上八下”的黑帮帮规,曾庆红理当退休。虽然现在胡锦涛没有流露要曾庆红退休之意,但若曾某人继续恋栈,必然在中共高层集团里引发激烈的反对。曾庆红为人高傲,行事张扬,反复无常,而且当年紧跟江贼民,飞扬跋扈,这使他与罗干结怨,与黄菊、徐才厚等江系人马不睦,也得罪了某些元老;更何况,曾庆红本人正是“七上八下”规矩的始作俑者,“七上八下”的规矩为曾庆红提出,这个规矩的创立,正是江泽民在十六大上骗取六十八岁的李瑞环退休的手段,哪知道这个规矩今天却成了曾庆红政治道路上巨大的障碍和尴尬,诚可谓“作茧自缚”。曾庆红目前在中共还没有大的权威,如果他拒绝遵守自己提出的这个规矩,等于是出尔反尔,中共高层的反曾势力和曾某人所开罪的那些政治大佬岂能容忍?今年下半年,《争鸣》杂志披露:王兆国和李铁映在今年的人大“党组生活会”联手向曾庆红发难,要求曾辞职,王兆国和李铁映被胡锦涛批评为搞“派别纷争”;《动向》杂志披露:今年九月下旬,上海陈良宇事件爆发后,党内外纷纷将矛头直指向江、朱、曾,十一月上旬,曾庆红突然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提出辞程,并且开列了不利于胡锦涛的五个辞职条件,这明显是曾庆红以退为进,要求胡锦涛支持自己连任的胁迫动作,曾庆红的这个动作,既流露出强烈的恋栈欲望,又显露了他面临强大的逼退压力。 所有这些,都说明,曾庆红连任的困难重重,胡锦涛现在虽然表面上袒护曾庆红,其真实的算盘却不得而知,毕竟曾庆红是头号竞争对手,而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袒护曾庆红的压力会对威胁自己的政治利益,谨小慎微的他决不会再支持曾庆红连任。 曾庆红会知难而退吗?几乎不可能,因为曾庆红是那种权力欲望极强的人,是一个能够当正,决不甘心为副的人,他决不会轻易地放弃自己好不容易弄到手的权力,曾庆红虽属太子党成员,但曾家与先帝毛始皇关系亲密,不是红朝邓二世时代的当红家族,曾庆红自己韬光养晦、含辛茹苦地奋斗了二十多年,为此不惜投身自己瞧不起的假烈士真汉奸江贼民的门下多年,才有今天一人之下,亿人之上的地位,如今的曾庆红身披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的光鲜黄马褂,掌控中央书记处和国家安全局这样的要害和实权机构,离红朝皇帝帝位仅半步之遥,完全是一副“接班人”的架势,这样个人成就,向来为权力不择手段的曾庆红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主动放弃?而且,曾庆红得罪过好些中共高层人物,做过好些见不的人的事,包括帮助江贼民毒死杨尚昆,他必然担心一旦失去权力,会遭到清算。 即使曾庆红施展浑身解数实现了连任常委的目标,因为年龄上对胡锦涛的劣势,他能够通过等待获得红朝皇帝宝座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能够使曾庆红摆脱困境的最好的变数就是胡锦涛发生“意外”,一旦胡锦涛发生“意外”,曾庆红可以“名正言顺”地代理总书记、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的职务,按照中共的惯例,中共国代理最高领导人只要在代理期间不犯大的“错误”,就会顺理成章地“扶正”,以曾庆红的权谋手段,一旦抓过胡锦涛的职务,到明年的十七大完成对政局的操控并非难事。 因此,曾庆红具有使胡锦涛发生“意外”的强烈的驱动力,随着十七大的临近,逼迫曾庆红退休的压力越来越大,曾庆红有着除掉胡锦涛的被动压力。 曾庆红也具备暗杀胡锦涛的一切最有利的条件:他掌管的国安机构,就是专职的暗杀机构;曾庆红掌控书记处,因而完全能够掌握胡锦涛外出活动的计划和情况,另外,书记处也分管军中特情部门;很多人认为曾庆红与军队不合,其实这是误解,曾庆红与某些个军头不合,不等于他在军中没有势力,实际上曾庆红在军中的势力并不弱,比胡锦涛强许多:曾庆红是当前中共政治局中中唯一一个出身军旅的常委,他辅助江贼民多年,在军中人脉很深,与上海帮人马关系复杂。曾庆红的弟妹现今都在军中任职,而黄海刺胡行动的直接指挥者--海军司令张定发,就是与曾庆红关系紧密实力派上海帮将领。 以上可见,曾庆红如果要行刺胡锦涛,实在是轻车熟路。 综上所述,曾庆红才是刺杀胡锦涛事件的策划者和幕后指挥者。 曾庆红为何要选择五一期间胡锦涛视察驻青岛海军的日子下手,一来具备行刺的便利条件;二来,江贼民当时正在大张旗鼓地“东巡”,也刚好“驾临”山东,江老贼效法邓小平,企图以“东巡”的方式打击胡锦涛的权威,维护自己的“三个代表”。这就给了曾庆红杀掉胡锦涛,同时栽赃于江贼民的大好机会:一旦刺杀胡锦涛成功,一切迹象都很容易使世人相信,胡为江所杀。曾庆红则不仅可以“合法”取得帝位,还可以顺势把胀算到老贼头上,对江系人马进行清洗,这是绝佳的一石两鸟结果。 即便刺杀胡锦涛不成功,一切迹象都很容易使胡锦涛等人怀疑江泽民,从而促使胡锦涛不得不抛开党内“和谐”政策,愤而清洗江系人马,这也可以间接地剪除曾庆红自己在上海帮内的某些对头,还可以坐观胡江两派斗争,从中渔利,或可在变乱当中,争取自己连任乃至称帝的契机。 黄海刺胡行动的直接指挥者--海军司令张定发是身患绝症之人,事发后,在曾庆红特情系统的暗中袒护下,胡锦涛未必能从张定发口里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如今人已“病死”,死无对证。 曾庆红不愧为当今中共最老谋深算的人物,这一切都算计得天衣无缝! 就后来胡锦涛全力出击上海帮来看,胡锦涛可能还没有怀疑曾庆红,但是,也不能低估了胡锦涛的智商,胡锦涛由一介平民混到总书记的位置,智商不可能低下,即使胡锦涛没有足够的智商察觉黄海事件幕后的曾庆红,不等于他的智囊们不能够察觉曾庆红,胡锦涛现在这样做,也有可能是将计就计:暂且继续稳住和利用利用曾庆红,等收拾了江系人马,再与曾庆红决战。 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二〇〇七年中共内斗将会恶战连连。 胡锦涛或许现在还幻想谋求党内“和谐”,这是白日做梦,因为中共从来没有一个权力和利益的理性更迭和调整机制,随着不同利益对立情况的加剧,中共高层的冲突必然呈现你死我活的情况。现在中共党内黄海刺胡事件,就揭开了这种你死我活内斗的序幕。 黄海刺胡事件不成功的落下了帷幕,并且带着未来中国命运的种种险恶征兆。黄海刺胡行动的干将张定发完全应验了我在二〇〇四年秋从姓名对其的预测: 我那篇于二〇〇四年十月五日发表在《大纪元》上的文章《从姓名看中共国命运(之八)——胡温“倾红”(庆红)天难逆 ,三将飙升变仍留》(文址:http://www.epochtimes.com/gb/4/10/5/n681112.htm),其中有这样的对张定发的预测: “张定发,包含有″一旦拉开长弓定要发射″,从其姓名就可感觉其人的倔强,果决与强硬,打起仗来,其可能为气焰难当的鹰派,而一旦遭屈受压,又有可能变为铤而走险的弑君者。” 张定发果然成了铤而走险的弑君者。 黄海刺胡事件,也似乎应验了《推背图》第四十六象那句“东边门里伏金剑”,因为青岛地处胶东半岛东部,青岛海港算是 “东边门里”,谋刺胡而未中可以用“伏金剑”来概括,伏而未中,只得继续“伏下去。“东边门里伏金剑”,后面紧跟一句“勇士后门入帝宫”,这像是在预测胡锦涛的命运。 为什么这么说呢?许多善良的人士至今还在呼吁胡锦涛“退出中共,另立新党”,但促成胡锦涛这样做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先别说胡锦涛没有这样的思想和觉悟,即使他有这样的思想和觉悟,他也没有这样做的实力,因为他处于今天巨大而且凶残中共权贵既得利益集团的包围之中,一旦 “背叛”,将立即被身边的群狼撕咬的得粉碎;胡锦涛唯一的安全出路是辞去中共国最高领导职务,但是由于巨大的权力和既得利益的腐蚀和诱惑,他这样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诚可谓权迷心窍,“利令智昏”也,因此,胡锦涛最有可能成为 “勇士后门入帝宫”的被动主角。 至于“勇士后门入帝宫”是一场什么样的变故?起事者会是谁?会在何时何地起事?天意难测,且天机不可泄露,我不敢妄作论断。 曾节明 星期日 2006年12月31日下午 5:08:35 [ 本帖最后由 kokoni 于 2010-2-7 19:2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