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2月4日 12:25
不是余椿法。是余樟法。千万不要误杀了人,那就不好玩了 提供一点余樟法的资料吧 做一个负责任的大人 一 网络兴起,给匿名写作和发表提供了特别的方便。大多数网民们“闯荡江湖”时 习惯于披上千奇百怪的马甲,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当是某种可以理解的怯懦恐惧心理所致。很多人纵然说的是如实、合理、合法的话,却怕惹麻烦,不愿不敢留下真名,以致出现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用真名说假话,在虚拟世界里人们用假名说真话”的国内互联网独特奇观。 一般信息交流思想商榷及一般性批评,用假名披马甲无妨。但是,在指名道姓地对他人进行批判、指控,特别是涉及他人人格和名誉时,匿名就有所不妥。一般网民和知识分子也罢了,公共知识分子乃至儒者这么做,就有自我轻贱、不负责任之嫌,故有必要提醒一下: 中国要在国际上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儒者也要在人际间做一个负责任的大人。对自己观点和言论的负责(负道德与法律之责),这在儒家乃是最基本的要求,尤其是指名道姓地批判他人特别是涉及他人人格和名誉时,应该亮出真身,光明正大。这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谨以此与儒家同仁及有志之士共勉。 二 用真名不见得说的就是真话、正话,更不一定就是大人,不仁不义不诚无耻之徒纵用真名,说的也会是假话、邪话。但敢于真名亮相,至少证明有一定的担当,愿意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匿名攻击、化名泼污、暗箭伤人,乃民囯以来下流文人的特长,在互联网时代更加发扬光大起来。不实的攻击、非理的批判、无礼的污辱,便是真名也非所宜,况匿名乎? 不少人物喜欢躲在马甲之后恣意攻击、恶意污辱他人,不以为耻反自以为聪明,不仅对网络环境及社会道德造成严重污染,而且也恰恰暴露了其内在的怯懦、阴暗和丑陋。(躲在马甲之后高叫为自己的攻击负法律责任,恰是最不负责任的。)儒者当引以为鉴。我起草并发表于2003、7、16的《关于用真名说真话的倡议书》曾表明态度如下,值得重申一下: “当我们在互联网上发表思想、观点和有关公共事务的言论时,只要不涉及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不论是批评还是赞美,是指斥偏谬、抨击错误、批判邪恶、反对专制还是宣传弘扬一切真善美的事物,我们将尽力做到用真名说真话,赞不谗谀,批要合理,一切以良知本性为出发点,以事实和真理为标准,绝不说没有根据、不合事实和言不由衷的话,绝不曲学阿世。我们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并接受公众和广大网民的监督。面对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假,我们的人生原则是:说真话、用真名、做真人。由于个人视界和思想的局限,更由于有关信息人为的闭塞和有意的误导,真话是相对的,不成熟、不合理乃至错误之处都是难免的。我们欢迎批评指正、指错批谬。” 所谓用真名亮真身,倒不一定每文皆署、每处皆注冊真名实姓。不少网络名家尽管是网名,但略有“江湖经验”者不难了解也不难找到其本人,这就与用真名无异。东海真身余樟法,是在世纪之初、上网两个多月就“亮”出来了。(见附文《我来剥“东海一枭”的皮》) 三 我在《我来剥“东海一枭”的皮》中说“至于详细地址及电话手机等,这里就不公布了,不是胆怯而是怕闲杂人等打扰我清修。”而今,对于那些江湖混混、下流文痞之类闲杂人等,不仅现实生活中,便是网络上也不会再轻易“失言”、更不再有任何交往交流的兴趣。(当然,若有人一定要“扰”上门来,东海自当水来土掩、开关奉陪。) 原则上人人皆有良知,但某些人物及群体良知受蔽深重,在相当长时间内将难以唤醒。为了不致造成时间精力与“表情”的过大浪费,暂时放弃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孟子说得好,不屑教诲也是一种教诲。 另外,有人以为东海变成了木鸟和老人,是背叛了敢言敢怒的一枭,要推卸责任、要当老好人了。这是皮毛之见。东海当然是好人,永远是(但不是老好人)。木鸟对一枭是超越,是好上加好,是更加尊人和自尊,对中华文化、对国家社会对他人更加负责。木鸟对一枭的文章当然负完全的责任,当年以直报怨的处世态度也不会改变----只是更宽容大度了,不会再将各种小恩怨放在眼里。 东海呆若木鸟,没有杀气了,是柔的更柔刚的更刚,心更明眼更亮“内功”更精纯,处事接物更镇定、冷静和理智了。重任自肩的东海,将会更加仁义智慧地面对一切,随时准备着迎向一切,包括头顶的乌云、眼前的风雨及背后的暗箭!2009-10-20东海老人首发《民主论坛》 附枭眼看人之十六:我来剥“东海一枭”的皮(发于2001、11、29) 上网二月,发贴百多,恣意论诗,放言议政,更刀向嘘太君,枪挑余大少,拳战风二侠,剑敌xxx,戟戳狼九鸣,酒斗谭壮飞,鞭击袁子才,纵横江湖,瞎玩胡闹,树“敌”一大堆,交友一大片,何乐如之。 余杰曾痛斥网上匿名者并表示,他不会与匿名者讨论任何问题,老枭在《枭眼看人之----枪挑余杰》中已予以驳斥。老枭以为,网上攻守,属于观点之争,思想之战,真名网名,个人爱好,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杨支柱君日前跟贴曰: “点名批评文章不用真实姓名的确不妥,这是自己躲在屏障后向人家发冷箭,不公平。至于使用匿名破口大骂之辈就更等而下之了。我并非一律反对匿名,但攻击个人的文章不应该匿名。如本篇攻击余杰的文章即是。” 又有为民君接着跟贴:“在一个无法无天,到处都有危险的社会,匿名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什么时候网上不删贴,言论有自由,政府背后不打冷枪,我才同意北大才子的说法。” 倒象老枭是个喜欢暗里发冷箭的小人和怕事不敢露头的软骨头似的。 在《枭眼看人之五》我早说过,匿名上网,是大隐隐于网,过一把蒙面大侠的瘾,“痛快淋漓放手大斗几百个回合,或单打、或混战”,多好玩哪。老枭大好男儿,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可不愿被人小看了,这就自个剥去“东海一枭”的皮,亮出洒家真面目来。虽然自知从此不得安宁矣。但我宁戴棘冠甚至南冠,宁为徒呈匹夫之勇的莽汉,也不愿头上被扣懦夫的小帽(只是愧对妻儿了)。至于曾自称年届八一,乃戏言,已多次跟贴言明实乃妄攀党龄。 日前亦凡文学报做我专辑要作者简介,我写道:东海一枭,雄性,属龙,龙性难驯,潜龙勿用;名枭,魂游物外,声闻九天。身隐于商,志托于诗。诗则新旧双栖,性则刚柔相济。龚定庵名句:亦侠亦侠亦温文,差堪仿佛。读书数万卷,创作几千篇(首),出书近十册(多属自费)。贪美酒美色美景,爱奇石奇书奇人,暂隐西湖。电邮xxx。 太虚太简了,今奉上一则简介,是拙著作者简绍,比较实: 萧瑶,原名余樟法,男,1964年12月10日出生于浙江九龙山下,现居杭州。八十年代以来,创作了大量的新诗、旧体诗词、散文、杂文、随笔等,陆续结集出版了新诗集《浪子吟》(香港金陵书社出版公司1993年版)、《未必逍遥》(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剑魂琴心》(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在命运之上──中国诗人自选诗丛•萧瑶卷》(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散文集《呼唤英雄》、旧体诗词集逍遥山庄诗稿》及续集、三集、四集(均由银河出版社出版)。 至于详细地址及电话手机等,这里就不公布了,不是胆怯怕事而是怕闲杂人等打扰我清修。至于东海一枭的文责,当然由我负。线索多多,有关部门要找我,自是探曩取物。萧某生平交友无数,结怨犯忌也无数,该来的都来吧! 两个多月来,许多网友或贴或函,与我讨论问题,争辨是非,不论褒贬赞骂,我都表示感谢。你们的网名,都将保存在我记忆的硬盘里。两个多月的相处,已与东海一枭这个网名产生了感情,今后,允许我仍以此名上网。只不过真 相一露,从此多事,且失去了蒙面混斗、大吹其牛的乐趣,以后上网机会和兴趣,定然不多矣。最后以七律一首,与朋友们共勉: 吹箫说剑送流年,一角湖山别有天。腹底凝香书十万,坛前屠狗客三千。春残愁看群芳谢,薪尽勉将野火传。吟罢云低风渐紧,且将孤胆护婵娟。-----《自题说剑堂》东海一枭200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