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1月27日 00:00
辛亥革命后国民党内对袁世凯敌意最大的是宋教仁而不是孙中山,是宋教仁一手主导了内阁制和总统制之类的政治斗争,而孙中山再次期间扮演的角色是和事老,他在当时认为应当让袁世凯出来稳定局面,因此被党内许多人指责为软弱。 宋教仁胜选后北上组阁,一但成功袁世凯便要失去势力,但此时宋教仁被刺杀,国民党就是傻子也知道不能再走法律程序了,对方刺杀的手段都出来了,再像个孩子一样等待袁世凯来“堂下何人状告本官”? 并且二次革命不是孙中山起头,袁世凯张勋等人开始抓捕国民党人,并且剥夺了国民党南方省都督的军权,假如再不起兵任袁世凯布置的话,国民党就要在沉默中被制服了。 许多网文黑孙中山,都把宋教仁的事迹颁给孙中山,说他耍弄权势,其实孙中山当时在国民党已经退隐,没有出来做事了。孙中山也玩不起来政治,他对政治方面比较天真,宋教仁则是专业的法学研究者,并且个人咄咄逼人,可以去看看宋教仁写的《汉族侵略史》等文章,宋教仁主张一劳永逸将北洋在政治上击败,维护民国的法制,不能让军阀和这类旧官僚毒害民国的基础,而孙中山则认为需要妥协。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在日本成立效忠于个人的党派,是因为他觉得国民党太涣散,无法与军阀斗争,只能自己先军阀化,创立个人崇拜,中国现代政治的个人崇拜传统也来自于孙中山的开头,毛蒋二人都利用此手段完成了自己的目的,孙自己也在之后的国民党内建立了权威,并且建立了国民党统一中国的基础。 黄兴只是不同意向孙中山个人效忠,并未与孙中山决裂,当时他离开日本前往日本,许多革命党人不愿接受孙中山领导而希望黄兴出来自己组党,黄兴却称“领袖惟有孙中山,其他不知也”,来维护孙中山。 后来两人还共同组织了许多反北洋活动,比如1915年袁世凯称帝以后黄兴与孙中山共同为蔡锷筹措军饷和购买军火,黄兴病逝后葬礼也是由孙中山主持。 目前严谨的历史学家中能够对孙中山颇有微词的有唐德刚等人,唐德刚认为辛亥革命首功是袁世凯,其实要是按照唐德刚的逻辑,辛亥革命首功是害的革命党人失去改良希望的慈禧。。。 还有称孙中山私生活淫乱,孙中山在这方面可没有什么避讳,他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在与友人交谈时友人问他这辈子最爱什么,孙中山回答称书和女人。这没什么可黑的,人家就是这个秉性,有这个人格魅力,女人愿意和他结婚,他又没有强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