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11月15日 00:00
哈囉我台灣人。不知道您這裡所指的"我們"是指在品葱上的中國人呢,還是指全部的中國人。 看到這個問題,我有一個感覺,就是中國的朋友不知道有多少比例是"很不了解"台灣的? (台灣人也可能很不了解中國。) "現在"在台灣批評自己國家的政治,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戒嚴時期就要冒著被消失的風險),長輩們(50歲以上)比較喜歡看電視上的政論節目,參加的來賓我們稱為"名嘴",各種立場都有,大家暢所欲言,但是要為自己的言論負責,有人就因為誹謗罪成立而被判罰錢和賠償(可上訴)。但牽涉到公共利益性質的問題,如政府的政策,誹謗罪通常很難成立。 台灣的年輕人從洪仲秋事件,太陽花運動之後,開始更關心政治,而且從以往被動旁觀的角色,變為主 動參與的角色。像台灣2014年最年輕的鎮長候選人陳紀衡(29歲),他本來是政治素人(竹科工程師),打敗尋求連任的國民黨候選人,當選了南投縣集集鎮的鎮長,2018尋求連任也當選了。 文字專訪:https://buzzorange.com/2015/07/29/chi-chi-mayor/ 台灣知名的YouTuber呱吉(本名邱威傑),因為想要了解政治是如何運作的,因此他決定要做一個 "民主開箱"的計畫,從登記參選台北市議員開始,一步步的把競選遇到的事及過程拍下來製作成影片,讓大家在輕鬆觀看之餘,了解選舉是怎麼一回事。最後他以無黨無派,同樣是政治素人的身份,運用街頭宣講政見的方式,選上了台北市議員(42歲)。 【呱吉】民主開箱EP1:業配才會爽(有電視台打電話給呱吉報選舉節目置入行銷費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0OiS0SY_KQ 【呱吉】民主開箱EP2:我的民主開箱,不是一個人(募資了120萬的選舉經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as2GUKUo3M 【呱吉】民主開箱EP3:實踐新政治!從市議員街頭辯論開始(徐巧芯(國民黨),吳崢(時代力量),呱吉三人的街頭辯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EclJaITtqI 一日市議員助理(可以了解市議員日常的行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jBtND_sGIg 苗博雅,2018年代表社民黨參選台北市議員(31歲)成功 問政影片之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Gm98P-aGKo 如果把上面的訪問和幾個影片都看完,大概可以稍微了解"台灣式民主政治"的一小部份(偏年輕人)。 競選費用這件事因為沒有罰則,所以雖然有規定金額上限但......,候選人的資金來源除了個人的小額捐款外(柯文哲的8000萬就是這樣募來的,而且幾個小時就募滿了,不知讓多少傳統政治人物羨慕嫉妒恨),另外就是政黨資助,企業政治獻金及自己想辦法。 以台灣選舉的激烈程度,相關產業也是可以養活蠻多人的,雖然我個人覺得應該要有罰則或限制宣傳的程度或範圍(齊頭式平等),但目前也只能從有志之士的行動開始。 而且現在這些新的參政者,更願意利用網路的便利,讓自己的問政能夠第一時間呈現在選民面前,如: 黃國昌國會質詢(43歲當選立法委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WAsexY9eiS1N6JDns-0kw/videos 我自己對台灣目前的政治環境應該是"充滿期待",它雖然還有很多缺點,看起來意見很吵雜,但是因為新血的注入,比以前更有活力,更透明,也更有和傳統政治人物的參照(例如不花(大)錢就不會選舉)。年輕人有參政的理想,努力就有機會(前面好幾個例子),不一定需要是政治世家,也不用幾千萬,這是我覺得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