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9月7日 15:48
10年9月7日 15:46
10年9月7日 06:54
2010年09月07日苹果日报 胡錦濤昨日講話僅空泛觸及政治改革,引起外界猜中共內部政見出現分歧;而隸屬中共廣東省委機關報的《南方日報》昨卻罕有發表評論,指「政治體制改革是未來特區新使命」。內地學者認為,這是廣東改革派回擊北京輿論早前的言論,同時向中南海表達心聲。 指民主需學習過程 《南方日報》昨日在第二版(觀點版)以全版篇幅,用「政治體制改革是未來特區新使命」作總題,通過多位體制內學者之口談特區政改,當中作者包括廣東省發展研究中心巡視員王利文、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鍾堅、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黃挺、以及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高尚全等。 學者認為,今後經濟特區應以政治體制改革為核心,帶動其他各項改革,而深圳完全有條件在政治體制改革上,先行先試;他們要求先在中共黨內實行民主選舉,擴大差額公推直選,實現政治權力運作的民主化、程序化和法制化。 學者們指,民主不是天生就會,需要經過一段學習過程,「如果甚麼事情都要等條件都成熟後才搞,其實甚麼幹不成」。至於政治體制改革,則必須要解放思想,突破所謂姓「資」(資本主義)姓「社」(社會主義)的新束縛,借鑒人類政治發展民主建設有益成果。 挑戰否定政改言論 內地獨立學者朱建國指出,《南方日報》昨日的評論,表面上是針對日前北京《光明日報》和《中國青年報》否定特區應搞政改,認為政改要先分清姓社還是姓資的文章而發,但恰好也是對胡錦濤昨日講話的駁斥。 朱建國認為,這是有深厚改革基礎的廣東改革派們不甘失落,對北京輿論的公開挑戰,雖然未必針對中南海,但起碼是對中南海表達改革派的心聲。 本報記者
10年9月7日 06:48
2010年09月07日 苹果日报 【本報訊】國家主席胡錦濤一改掌政以來跟香港超級富豪保持距離的做法,昨日出席深圳經濟特區成立 30年慶典前,忽然以超高規格單獨會見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鏡頭前大讚他對深圳發展的貢獻,更叮囑他繼續為香港和國家的繁榮出力,引來全港譁然。有立法會議員認為,胡錦濤的做法不但無法消除香港社會矛盾,反而令港人覺得中央肯定李嘉誠在港建立的經濟霸權、認同「李家惡晒」,令香港仇商情緒、社會深層次矛盾惡化。記者:莫劍弦、黃偉駿、馮永堅 過往從未單獨公開接見任何香港商界中人的胡錦濤,昨日特別南下出席深圳經濟特區成立 30年慶典,慶典前更抽出六分鐘時間,高調地在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等官員陪同下,單獨接見出席儀式的李嘉誠,並安排傳媒採訪。 胡錦濤在鏡頭前不斷大讚李嘉誠,指他是深圳經濟特區發展歷程的直接見證者和參與者,希望李繼續運用影響力,為粵港及深港合作、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發揮更大作用。李嘉誠對胡的讚揚十分受落,一直笑意盈盈,又表明繼續推動香港及內地合作,為國家繁榮出力。之後李以香港商界代表身份在慶典發言,也是唯一可以在主席台發言的香港人。 官方新華社事後報道了胡、李二人會面情況,盡錄胡錦濤對李嘉誠的褒揚說話。中央電視台昨晚 7時的《新聞聯播》也以第三條詳述胡錦濤會見李嘉誠一事,報道長約兩分鐘,畫面盡是讚揚李嘉誠對國家和香港的貢獻。 「邊個做特首都要問過佢先」 胡錦濤破格與香港首富會面,令香港一眾政、商界人士十分錯愕。出身中共團派的胡錦濤, 02年上台以來甚少與香港超級富豪打交道, 02年上場時僅曾集體會見香港商界代表; 07年他出席香港回歸 10周年慶典時,則與一眾超級富豪和香港各界人士一同見面。 有商界人士分析,胡錦濤高調接見李嘉誠,相信是想借此表明中央繼續依靠商界治港的策略不變。但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湯家驊認為,胡接見李,反而削弱特區管治,日後特區政府推動不利商界的改善民生措施,恐怕會承受更大壓力。 職工盟立法會議員李卓人也批評,胡、李會面不但無法消除香港社會矛盾,反而令港人覺得中央肯定李嘉誠在港的經濟霸權,「香港好多市民對李家獨享好多經濟特權已經好反感,家你胡錦濤咁樣見李嘉誠,更加令人覺得李家惡晒」,甚至進一步肯定李嘉誠是特首「造皇者」的形象,「邊個做下屆特首都要問過佢先」,只會令香港社會深層次矛盾惡化。 評論員:中央擬穩住商界 熟悉國情的時事評論員林和立形容,李嘉誠獲胡錦濤單獨接見,屬近年「超乎規格的榮譽」,因為他記憶中,近年國家領導人鮮有公開單獨接見大企業家,比較有印象是前總理朱鎔基跟 AIG前主席兼行政總裁格林伯格( Maurice Greenberg)的會面。他指中央一直認為地產商及超級富豪是穩定香港的重要力量,「穩住商界,就可以令香港穩定繁榮」。李嘉誠是本港地產界代表人物,自然成為重點拉攏目標。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相信,胡錦濤今次「畀足面」李嘉誠,肯定他過往所作貢獻,目的是「要佢(李嘉誠)繼續作出貢獻」。他指現時本港樓價高企,社會瀰漫一股仇富情緒,中央今次接見李嘉誠,正是希望他配合特區政府的未來政策,「領導人唔會、亦唔方便直接要求你唔好賺咁多,但會對你有所期許,希望跟特區政府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