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6月23日
2010年06月23日蘋果日報 新聞快訊 列印轉寄(0)引用(0) 點閱(3847)放大圖片 上一張1 / 1下一張香港政論雜誌《外參》驚爆︰胡錦濤幕僚被秘密處決。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今天出刊的香港政論雜誌《外參》驚爆︰胡錦濤幕僚被秘密處決。《外參》披露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年前下令處決了自己的幕僚兼韓語翻譯張留成,此事至今不為人知。對於中國中央核心部門的幕僚人員居然淪為南韓的間諜,引起中國高層對間諜活動滲透到黨政中樞機關、危害國家核心利益的擔憂和警惕,胡錦濤此舉被認為是以幕僚祭旗,遏止竊密、洩密。 據《外參》報導,被處決的間諜張留成,網上沒有此人任何資訊。《外參》從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獲悉,張留成為中聯部二局(亞洲局)朝韓處處長。 知情人士對《外參》透露,張留成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一樣,曾留學北韓。胡錦濤曾經在擔任政治局常委期間,和擔任總書記、國家主席之後,兩次出訪平壤,每次都至少有兩名專用翻譯,張留成即為其中之一。 多洩密給南北韓 中國當局對處決張留成沒有做任何公開報導。這是中共秘密處決間諜的慣例。江澤民時代曾有數名軍中充當台灣間諜的軍官被秘密處決。 專家認為,中共建政以後,對中國進行間諜活動的主要對手,隨著國內國際戰略格局的變化而改變。 《正在進行的諜戰》作者聞東平告訴《外參》記者,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雖然美國、俄羅斯等並沒有偃旗息鼓,但北京最感頭疼的,是台灣、南韓、北韓和日本針對中國的間諜活動。 敏感職排朝鮮族 報導並列舉了中國近年發生的多起間諜案,主要洩露對象大都是南北韓。由於南韓、北韓間諜屢屢得手,讓中國高層十分惱火,胡錦濤幕僚張留成被處決,就是對涉北韓、南韓人士發出的一個強烈信號。 但南韓、北韓問題又十分敏感,中國不能因其間諜而公開翻臉。 由於過去不少高官是朝鮮族,例如涉入間諜案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金熙德即是,萬般無奈之下,中央只好做出一個內部決定:凡涉及南韓與北韓敏感部門的核心層主管崗位,不再安排朝鮮族人士出任。 《外參》是今年5月甫上市的雜誌,隸屬政論媒體「明鏡網」。
10年6月23日
“中日研究第一人”涉谍案 作者:马 楠 由于社科院的特殊重要地位,它成了各国情报机构的重点工作对象。近年来,社科院发生多起涉及中国周边邻国的泄密案。 2009年2月17日,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称,一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干部向韩国泄露朝鲜情报,中国政府正对此事进行调查,看其有无受朝鲜方面的受贿。 日本《产经新闻》在第二天的报道中更指出,该名涉嫌泄密的社科院学者现年55岁,已于1月初被捕。虽然该报道没有明示这名学者的姓名,但报道描述说,这个社科院的学者是研究朝鲜半岛局势和中日关系的第一人,(他的研究)对日政策起着决定性影响。 《产经新闻》引述相关人士的说法称。2009年1月9日,该学者应受政治当局要求“希望协助情报泄露事件调查”而被带走,中国农历新年的正月初一都未被允许返家。泄露的情报据说与金正日的健康问题有关。该学者予以否认。 2月19日,香港《明报》援引北京消息,直指本次涉嫌泄密的是金熙德。报道称,有关方面怀疑金收受贿赂,将其掌握的有关朝鲜机密情报透露给韩国情报人员。而内地有关部门在今年1月初对此事展开调查,金熙德案目前已进入司法程序。 “中日关系的第一人”卷入泄密案 在日本和韩国的相互指责之下,中国方面则对此事表现得相当谨慎。中国社科院在接受境内媒体查询时均称“不知道有这回事”。而金熙德所在的日本研究所也称:“金老师在出差,但不知道何时回来。”而在2月19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金熙德是否因泄密被捕,姜瑜回答也同样为“不知道此事”。 在中国社科院里,研究朝鲜半岛局势和日中关系的被公认的第一人是日本研究所对外关系研究室主任,现年55岁的金熙德。金熙德直到2008年还活跃在各大中外媒体,已东北亚问题权威专家的身份讲解和评论该地区的各种问题。但自2009年1月中旬开始,金突然从公众视野消失。 本刊记者连续数日拨打金熙德的手提电话,但均未能接通,其家庭电话也一直无人接听。一位熟悉金熙德的日本记者称,涉嫌该案的似乎还有他的妻子。金熙德的其他亲属目前在日本,无法取得联系。 金熙德1954年生于吉林省延吉市。1978年1月,他成为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之一,进入延边大学政治系学习。1982年1月,金成为延边大学日本哲学史专业硕士生,后留校任教。1986年,金已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政治系学习。3年后,赴东京大学大学院攻读国际政治学博士课程,获博士学位。 1994年6月,金熙德回到中国,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次年,金开始担任中国社科院对外关系研究所主任,主要从事日本外交,中日关系,东北亚局势等领域研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被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及证书。 金熙德在国外发表有关日本外交、中日关系以及东北亚问题的论文达百余篇,近年来又以研究日本对华ODA著称。他撰写的文章还曾被刊登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上,这份报纸的言论常常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官方意志。 朝鲜情报的争夺 2008年8月,首尔的情报机构对外透露,朝鲜最高领导人——66岁的金正日在中风后接受了脑外科手术。由于没有明确的继任者,当时这一消息引起了外界对朝鲜面临领到真空的恐慌。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停止这个国家的核武器发展计划,朝鲜的情报开始变得炙手可热。 韩国尤其加大了情报搜集力度。近期。韩国媒体称,朝鲜正着手试射射程更远的“大浦洞2号”导弹,改良型“大浦洞2号”据说射程可以达到美国本土,甚至可能具有搭载核弹头的能力,朝鲜半岛局势因此再掀波澜。 此前,朝鲜试射的导弹在起飞40秒后坠落到两公里以外的海峡,美日两国对改良后的“大浦洞2号”试射会否发生偏离颇感担忧,遂加强各自的防御和侦察力量。韩国则强烈指责朝鲜的举动严重威胁了东北亚的稳定和韩朝关系。 2009年是中朝建交60周年,也是中朝友好年。2009年1月底,金正日会见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这是自金正日被报中风以来首次与外国官员会面。应各国要求,中方在2月上旬,曾召集各大使馆对金正日的健康状况进行说明。 除金正日的健康问题,与朝鲜前途相关的继承人问题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在“一人统治”的格局下,领导人病故往往是国内政治的最大危机。按照普遍的猜测,金正日的三个儿子中的一个将接替他的职位,其中主要人选又是金正日的大儿子金正男(38岁)和小儿子金正云(26岁)。 《朝鲜日报》2009年1月28日报道称,金正日与结束王家瑞同机抵京,媒体在北京机场询问金正男继承问题,他表示:“本人不关心(继承问题)。”而对金正云可能成为接班人的猜测,金正男说:“没有任何信息,请亲自问弟弟。”但他接着的一句补充引发了海外媒体的联想,他说:“王家瑞部长也同机抵达,也可以问他。”此言使媒体推测,王家瑞在访朝期间已与金正日讨论过继承人问题。 而在中国看来,容易影响朝鲜局势的金正日健康问题和继承者问题是“最敏感的话题”,被禁止谈及。但该名社科院学者是否因触犯这一禁区而被捕还不得而知。 社科院成泄密高危机构 中国社科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下辖14个研究单位,也是中央和国务院的“思想库”、“智囊团”,直接为中央决策服务。 正是由于中国社科院的重要地位和所从事的某些重要研究。近年来,中国社科院成为各国谍报机构所关注的对象。据悉,此次社科院专家泄密事件只是中国社科院近年来众多泄密事件之一。 2005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主任助理兼秘书处处长陈辉被捕。他被控将有关中国对日外交政策的国家机密,卖给一名日本外交官,陈辉因此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但涉案的这名日本外交官身份一直未被透露,当时日本大使馆发言人否认知道这起案件,而中国外交部也拒绝就此发表评论。 陈辉因其在社科院的特殊岗位,一直能接触各种机密文件。如现今这位社科院学者被捕一样,当时在社科院内部,陈辉被调查的消息也被有关方面告知不得传播。在陈辉被捕前一个月,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建华也因为泄露国家机密被捕,后陆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陈、陆二人是密友,但现在仍无法确认陆建华是否涉及陈辉的案件。和金熙德相似,陆建华也是中国知名研究者,曾任权威年度报告《中国社会蓝皮书》的主编,也经常以“智囊”身份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大陆官方媒体上。 社科院最近一次卷入涉外泄密案传闻的是韩国研究中心研究院李敦球。据消息源披露,李敦球被指控收受贿赂向朝鲜泄露国家机密。李曾兼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朝鲜半岛研究室主任,也是中国最知名的韩朝问题专家。尽管社科院内部对李敦球案迄今仍然时有议论,但官方无任何消息披露,李的具体内情和下落外界无从知晓。 不过,包括金熙德在内,这些被传涉嫌泄密者的真实情况或许要靠时间来解密。
10年6月23日
传北京专家金熙德向韩泄密被双规 (香港) (2009-02-19) 早报导读 汇改宣布后首交易日 股汇市商品齐涨 人民币能升多少 牵动白宫神经 [社论]人民币汇改乃大势所趋 中国人民币汇改带动 亚洲货币股市纷走高 金管局:中国推进汇改 我国汇率制度不受影响   (联合早报网讯)香港明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著名日本问题专家金熙德,涉嫌向韩国情报部门泄漏机密情报,于农历新年前后被北京当局“双规”,近日已进入司法程序。但中国社科院宣传处昨日接受本报记者查询时,则指对金熙德被拘一事“不了解、不知道”。   涉间谍案已进入司法程序   据北京消息透露,本身是朝鲜族的金熙德,怀疑收受韩国情报部门的金钱及色情贿赂,将其掌握的有关朝鲜的机密情报,透露给韩国情报人员。而内地有关部门在今年1月初对此事展开调查,并于农历年前后将金熙德“双规”,金熙德涉嫌间谍案目前已进入司法程序。   最后露面去年底总结中日关系   现在尚不清楚被起诉的罪名是间谍罪还是泄密罪。金熙德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去年12月在新浪网上当特邀嘉宾,总结去年一年的中日两国关系。   本报记者 昨日致电社科院宣传处查询金熙德被“双规”一事,但宣传处则称“不了解、不知道”,拒绝回应,并让记者致电新闻办公室查询,但新闻办则让记者致电国际合作局查询,而国际合作局的电话却一直无人接听。   海归博士日本研究权威   今年55岁的金熙德生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1985年于延边大学日本哲学史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曾于1986年7月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康涅狄格州立大学政治系做研究学者,并于1989年3月到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攻读国际政治学,1994年3月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工作,从研究室主任做到副所长,还兼任中国亚太学会副秘书长、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等多种学会职务
10年6月23日
作者 : 戴晴 打印此文 告訴好友2010-06-23 1:00 AM 2010-06-21 這本日記,若說名聲,可是大噪了好一陣子了——特別是當局不許它面世的消息傳出之後。鮑樸選在今年將它推出,或者說,那個神秘的中間人選擇今年將它塞給鮑樸,為什麼呢? 流傳世間成為公共閱讀品的日記,大凡分三種︰一曰流水細賬,每日進項出款、吃喝迎送,書寫者目的單純,只為自己留個備忘。再一類是柔情百轉之女或多淚多血之男,一肚子柔情豪氣找個隱秘地方打發。這第三類就是多少帶些自戀癖、或者自認為歷史絕不該忽略自己的人物了︰他們或者自己提筆、或者倩人捉刀,推出喬模喬樣所謂“日記”——其實是對自家建功立業的自詡。 這本《關鍵時刻》,毫無疑問屬于第三類。雖說其調閱秘密檔案(包括在可以拿版稅)的權力(注意此處確為權力而非權利)無人可比(讀者朋友一定記得軟禁中的趙紫陽想參閱一下文件而遭拒的情景),氣勢也不可說不恢弘,可惜最後出手的這十五萬字,一點也沒能給他加分。 日記作者說“其中許多情節是鮮為人知,第一次公諸于世的”——究竟哪些,他沒有明說。如果從世人關心的角度,或者說,從“六四悲劇”里邊最為要害的待解之謎而言,《日記》頗有若干看點——比如“4•26社論”。 胡耀邦離世,民間諸多不滿發泄出來。趙紫陽堅持,“只要學生不搞打砸搶,我們就不要管,以免激化矛盾”。在胡的葬禮和自己出訪之前,即4•19日,趙前往真正掌權者住處,“向鄧談了學潮的情況和如何處理的意見。鄧當時都表示支持。”到4•23日臨行前,常委一班人對鄧和趙共同確定的處理學潮“三條原則”(強調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做好學生工作,維持社會正常秩序,堅決制止一切打砸搶不法行為)並無異議。 不料,用當時新華社國內部主任張萬年的話說,“4•23下午趙出訪,4•24李鵬就(召開常委會)听北京市匯報,4•25給鄧小平匯報,4•26發表社論,三天之內就給學潮定了反黨反社會主義制度“動亂”的性。 早在二十年前,論者就已經看到,這里邊的關鍵是登門激怒鄧小平,繼而將鄧的狠話放進社論。總書記出訪,一線指揮權交給李鵬之後局勢如何發展?《日記》這回不僅透露早在4•21日,“軍委楊尚昆副主席下令緊急從駐防在保定的三十八軍的兩個機械化師中抽調1500名兵力,日夜兼程,趕赴北京。一個團進駐中南海,其余兵力布置在中南海四周,保衛中央首腦機關的安全。”對于誘導鄧小平講出“極有份量的話”,《日記》說︰4•23日,總書記離京,李鵬很不爽,覺得“趙紫陽已經把這個‘爛攤子’推給我了,不知居心何在”。楊尚昆此時有了動作。《日記》說︰“在這時,尚昆同志建議我主動找小平同志請示,他也一同去。” 《日記》詳盡給出“鄧小平(4•25)講話要點”。這本是一篇只講給他和“尚昆同志”听的話,連這本《日記》里也沒有說鄧有指示讓他們傳播——與此相反,趙紫陽記得,到後來,在5•17決定戒嚴的那次會上,鄧對李鵬說︰這次不要像上次那樣搞了,不要把我決定戒嚴的事捅出去。李鵬連連說︰不會!不會!——事實是,當天下午,總書記出訪期間主持工作的李鵬即作出決定,在黨、政府和北京市三大系統傳達;當晚起草“4•26社論”——學運升級。 《日記》(4月20日)里還有一則鄧家絕對不喜歡看到的爆料——事關獨裁改革家鄧小平怎麼一次再一次痛斬一線工作大將︰ “這次中甦最高級會晤,已明確是在小平同志和戈爾巴喬夫之間進行。雖然去年在一次小範圍會議上,小平同志親自定了這次中甦高級會晤是由兩位總書記,即趙紫陽和戈爾巴喬夫進行正式會談,小平同志和我與戈的會晤都叫會見。但最近小平同志在接待方案中作了改變,明確提出我與戈爾巴喬夫之間為正式會談,而趙與戈爾巴喬夫之間由會談改為會見。” 讀者記得甦聯在中共奪權、掌權征途上所扮演的角色吧?到1989年春夏之交,絕交三十年之後,毛澤東的繼承人(即退位而不交權的鄧小平)如何在續交的歷史舞台上出場——李鵬的這本日記將鄧的忐忑、瞻顧、患得患失揭示出來。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怎麼趙紫陽與戈爾巴喬夫會面時平實的敘述,會掀起如此大的風浪。 RFA
10年6月23日
作者 : 梁京 打印此文 告訴好友2010-06-23 3:00 AM 2010-06-22 曾被許多人寄以厚望的“胡溫新政”即將進入第九個年頭。八年來,“胡溫庸政”的冷酷現實不僅早已把人們當年的期望變成了徹底失望,而且,“胡溫庸政”造成的嚴重後果正在轉化成越來越多的不滿和憤怒。看來胡錦濤對此有相當清楚的認識,他最近作出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決定,那就是宣布“全國公安開展為期7個月嚴打整治行動”。(http://news.qq.com/a/20100614/000106.htm) 正如網友指出的,“嚴打”是一個中國人才懂的怪詞。這個詞來自1983年“依法從重從快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自那次以來,中國人從數次經驗中懂得,所謂“嚴打”,就是政府可以置法律程序于不顧,“從重從快”地打擊“犯罪活動”。本期《經濟觀察報》為此次宣布“嚴打”發表社論,“嚴打應是公正基礎上的效率”。就是基于過去的經驗,對政府發出了婉轉的警告。(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618/23178137873.shtml) 不過,社論的作者當然明白,政府敢用“嚴打”一詞,就沒把公正二字放在心上。社論的真實意圖是在告訴當權者,目前中國正在發生的“有組織犯罪和個人激情犯罪”的新趨勢,“與人口大量流動、行政權力存在尋租空間、貧富差距拉大、個體訴求得不到回應等都有緊密聯系”,“而這些,顯然不是靠嚴打就能解決的”。 胡錦濤難道不懂這個道理嗎?當然不是。他在此時宣布“嚴打”,與薄熙來重慶打黑一樣,都有明確的政治目的,只不過各自的政治目的不同。薄熙來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爭取民望,因此,他在打擊黑社會的同時,劍鋒還指向了與黑社會勾結的公安和司法機構。而胡錦濤此次“嚴打”,絕不會指向普遍腐敗的執法和司法機構。恰相反,他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指向那些民眾反抗行動的潛在組織者和領導者。 有消息說,就在宣布此次“嚴打”的次日,北京維權律師倪玉蘭被警方非法騷擾、拘押;15日晚上,北京NGO活躍人士甦雨桐被警方非法抄家、拘押,同時熱心于救助訪民的劉德軍被從家中帶走並遭暴力毆打,享受“黑頭套”待遇;6月16日,也就是中國傳統端午節早上,人權律師唐吉田被朝陽國保郁軍帶隊圍堵家門;其他一些人權活躍人士也收到警方的關切電話,被詢問在哪里、有無活動計劃。聯想到最近一段時期的罷工風潮,人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此次“嚴打”的一個重要政治目的,就是要防止更多群體抗議事件的發生。 雖然中國的民眾並不能知道這些迫害事件,但他們對當局“嚴打”的真實意圖非常清楚。在網民對當局宣布“嚴打”的新聞評論中,我看到很少人對當局的決定表示支持。網管一定刪除了不少激烈的評論,但從剩下的評論中,第一條就寫道︰ “中國(是)一個神奇國度,要看笑話嗎?看中國吧。真丟人,法律有毛用。不出事你們(警察)天天打麻將,出事多了就對城中村啊什麼什麼的開刀。” 第二條是一個網民表示支持打擊賭博和高利貸,但另一個網民馬上評論道︰“源頭呢?哪個賭場,哪個放高利貸的沒背景啊?” 一條大膽的評論得到了比較多的支持。這條評論是︰ “(嚴打)做給老百姓看的,是拿老百姓開刀的,是打那些沒有背景的,沒有任何勢力的犯罪,有本事的話打幾個有背景的黑勢力給老百姓看看,不嚇死你們這些嚴打的//真正的黑社會就是你們這些披著人皮的狗,用正義做擋箭牌為滿足你們自己的私欲/最無恥的是你們”。 (http://comment5.news.qq.com/comment.htm?site=news&id=24325413) 胡錦濤是不會去看這些評論的,溫家寶則有可能。溫家寶現在更加注意顯示自己的親民形像。端午節那天,他不僅特意看望農民工,並且要求各地政府“對待年輕農民工要像自己孩子一樣”。從網上評論看,這番話贏得不少贊賞。但誰知其中有多少來自“五毛黨”呢?有一條評論顯然是真話︰“說得是好,但事實很殘酷”!(http://comment4.news.sina.com.cn ... 0477534&style=0) “胡溫新政”的事實確實非常殘酷,胡溫的平庸和無能已經把中國帶到了危機全面爆發的邊緣。以至于胡錦濤不得不以“嚴打”為名進入事實上的緊急狀態。他這樣做的危險就在于,“胡溫庸政”由此可能會變成“胡溫亂政”,以至後面的人更加難以收拾。 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