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真的被日本人感动了

日本京都某报社门口,取报纸的老人正在认真地码放报纸——报纸落得非常整齐,为了防止报纸被微风吹乱,老人还死死地把报纸用腿压住……有网友说这么对待报纸太累,俺觉得也是……
码成这样似乎还嫌不满意,上面的那落和下面的没有完全对齐,老先生不厌其烦地继续整理着,直到完全对齐以后才又去取新的报纸……又有网友说这么磨洋工早报都得变成晚报,俺也觉得有道理。
东京的青山,一个清洁工正在用白毛巾仔细地擦拭着路边的消防水龙头,我进了旁边的一家商店,出来的时候这位老哥还在专注而认真地擦着,全然不管身边的人和事……我想,我们汉语词典里有一个词刚好可以用来形容他:忘我。一个网友的评论是:有病!
拣破烂的人在拣易拉罐的时候居然分门别类地把相同品牌的空罐尽量放在一起……有网友说连乞丐都病成这样了……、
东京街头,骑自行车的人在没有汽车和行人经过的路口耐心地等着红绿灯,要是我的话,估计早就一溜烟地“飞”过去了……看来他们的时间观念太差了
以上的一组照片反映的是日本人对待小事的态度。以前流传过一个清洁工人当着上司的面喝下马桶里的水用来证明自己把厕所打扫得足够干净这样一个段子,不管这个段子有没有杜撰的成分,但见识了马路上偶然遇到的几个“小人物”做的几件小事以后,不得不让我对喝马桶水的故事多了些相信的成分,我不禁想起了伟人说过的那句话:凡事怕就怕认真二字……
一个社会里如果所有的人干任何事的时候都有那股认真劲儿,那积聚的能量一定不小吧……
我来讲一件亲身亲历的故事。
那次还是在日本大阪的环球影视公司UNIVERSAL STUDIOS游乐场里。参加的游乐项目是观看立体电影,施瓦辛格主演的《未来战士》,立体效果自不待说,有声光电增强效果,有真人战斗追逐肉搏,有动态模型,有干冰雾气,有洒水吹风,非常热闹。当然,动态的座椅扶手有中英文按钮插孔耳机。很周到。
我们跟在一个欧洲大个子身后进了影剧院。
这次观看电影之前,在前厅内阳台上,有个日本女主持人,穿着大红色西装。其语言动作均很夸张,东跑西颠嘴里不停说些日语,我一句也听不懂。
询问女儿,回答说正在寻找有谁来自更远的地方?接着看到有日本人举手,先说北海道,又有人说了地名拓可有,我知是东京。然后女儿叫我举手,说还在寻找哪位来自更远的地方?我就高高举手,女主持人问那戴眼镜先生来自哪里?
当时我额头扣着立体解码眼镜。
女儿代我回答说来自中国。接着翻译那女主持人话语:让我们欢迎来自遥远中国的客人。全场即刻掌声雷动。我估摸至少有3/4的日本人在鼓掌。在日本的土地上,一个陌生的中国人能受到如此礼遇,我挺直腰板颇感欣慰。联想到国内有些愤青们强烈的排日倾向和盲目的政治情绪,眼眶不由自主潮湿了。
接着那个欧洲大个子举手用英语喊伦敦,不知为何周围日本人反应不如前次那么热烈。倘在武汉大学的樱花树下有人号召给日本人鼓掌,是否会像大阪的日本人这样热烈地欢迎中国人?难以想象。
徘徊在施瓦辛格的不锈钢机器人旁,我冥思苦索不得其解:为何有的人在延续仇恨?有的人在倾力增进友谊?比如1972年的周恩来和田中角荣。
事后我问女儿:1942年4月以来,轰炸东京的是美国人,轰炸横滨、名古屋、神户的也是美国人,歼灭日本海军,炸死三本五十六的也是美国人,甚至给广岛长崎扔原子弹的也还是美国人。那么日本人为何崇尚美国文化,喜欢美国游戏项目呢?最受追捧的大阪环球影视公司、东京迪斯尼不都是美国老板?
女儿回答:日本是个讲究礼仪的国家。现在有些日本年轻人对历史不感冒。主要精力用在自强、用在学习科技、学习商贸和拼命工作等方面。你说的这些恐怕没人感兴趣。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